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法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法具有惩戒功能,同时也有着规范和引导功能,如果公民法律意识缺失,法律得不到有效的遵守,法律的功能与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条件。由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观念指导着农民的行为,当法治现代化向农村逐步推进时,一些传统伦理习俗与国家法律所推行的法律机制产生了碰撞和摩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法律意识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从中探寻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一、农民法律意识的传统探微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乡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法律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法律问题的调查才能够使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目标,需要完善农村法制,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需要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控制,构建多渠道解决争端的机制;需要有效解决关系农民利益的多发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民法律意识的内部架构是,法律意识淡漠与对传统伦理和乡土规范的青睐相伴。其成因是:简单经济关系使其亲近法律缺少利益的驱动;农村家庭的生产职能滋养了具有生产组织文化特点的儒家伦理;人治传统下法律的作用使其缺少对法律的利益感受。觉醒农民法律意识有益于:构建市场经济运动之基础和市民社会之人格——心理基础;塑造崇尚权利的现代法治和民主政治运行之逻辑习惯。  相似文献   

4.
农民法律意识作为农民对自身角色和法律价值及理想的自觉反映,是与农村社会特定的物质文化条件相适应的,它构筑了农民对国家法律的正当性批判与选择的价值原则和基准。  相似文献   

5.
孙冕 《行政与法》2010,(2):62-65
法律意识是法治模式构建、运行与变迁的先导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反映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法治状态和法治水平。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农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始终伴随和影响着农村法治化建设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因此,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法治化进程问题,必然要将农民的法律意识置于其中,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法律意识的变化及其特点.将法治建设与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已进行的十分迅速。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让农民成为具有现代法律意识的中国公民。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目前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法律也不重视,因此在农村中进行农民法律意识的普及工作就显得较为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农民法律意识的发展途径进行选择,从而能够十分有效率的进行农民法律意识的普及,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经过农村"五个"普法运动的开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宣传,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但是,农村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还比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指出要推进农村的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关键是要深入农村的普法。深入农村普法,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尤其是要在农村形成多渠道、全民参与的普法运作机制和形式。湖北恩施州首创的农村法治建设新模式——"治安中心户"防控机制,在农村普法教育实践中取得了特殊的效果,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普法教育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8.
吴多智 《中国司法》2007,(4):112-112
浙江省苍南县司法局采取四大举措开展“法律扶农”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为建设新农村营造良好法制氛围。该局以构建新农村为重点,积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设施建设,扩大法制教育覆盖范围,在基层农村开展了广泛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劳动、婚姻、计生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并深入推进“法律进农村”活动,使广大农村群众能更广泛的接受法制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用实证方法研究农村法律问题的力作──《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评介张志华农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农村法制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农村法律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中南政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以来,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对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与建设法治社会对农民法律意识的要求相比,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依然相对低下,并成为制约农村法治化进程的瓶颈,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才能适应农村法治化进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法律意识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仍然相对淡薄,现实中的法律尚未内化为其自觉的法律意识,尚不能发挥出法律意识应有的作用。现代法治要求农民法律意识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本文引用两个乡土社会的社会文本,分别从司法制度与行政制度的角度加以分析,力求引出一条转换农民法律意识的制度进路,为农民法律意识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社会礼治秩序的影响,我国农村的法治秩序建设举步维艰。在依法治国的现实背景下,农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不可忽视,同时也存在着现实障碍,要从农民法律信仰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塑造、法治与礼治的整合和法律资源的补给着手,构建符合中国农村社会现实情况的现代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脱离他们赖以生存的乡村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农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观上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在宏观上就是造就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农民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形成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1、在职责上缺乏明确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还是具有政策性和临时性的工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法律地位一直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与农业、农村相较而言,农民是更微观,更基本的考察对象。在今天的法律体系中,农民也仅在其间占有很小的席位。农民的数量最大,但对于他(她)们的权利呼声,法律却回应的最少;农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最为根本,但在法律体系中却处于最为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公民法律意识的量表测量:一个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意识是关于社会与法律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法律意识的标准化的量表测量技术一直未受到重视,我国学术界最近涌现的大量关于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也显示出在调查方法上的欠缺。本文借鉴环境意识测量研究的经验,利用所收集的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数据对建立法律意识量表体系进行了尝试,其结果证明了这种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文章同时提出了法律意识量表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并简要论述了该测量方法对今后研究发展和政策制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的法治建设近几年在国家的重视下取得了显著进步,依法治国成果明显.但由于农村发展的新形式,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问题,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捍卫法律尊严,形成以基层干部为中心的法治建设氛围,切实提高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社解体以后,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为了整合农村发展,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以及建立村民自治制度等方式大力推动"法律下乡",由此形成了"法律下乡"的国家主导模式。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以来,由于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日益高涨,农民通过自觉学法、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形在各地兴起,这一过程使国家立法透过农民的需求加快嵌入农村,调整乡村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了草根需求下的"法律下乡"模式。当前"法律下乡"模式的二元化具有重大意义。两种模式在产生原因、实现方式、具体目标、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彼此衔接,同时,两种模式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文泽纯 《中国司法》2001,(11):32-33
一湖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农民的法制观念如何,是确保现阶段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省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农民稳、农村稳,农村稳、全省稳。那么,当前农民法律意识怎样?有何要求?今年5月中旬,我们到长沙、益阳、岳阳市的望城及桥驿、靖港,沅江及芝华、白沙,南县及茅草街,临湘及坦渡20多个县乡镇村组,与司法行政机关干部及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党政领导、村支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及部分农民进行了广泛地座谈、走访,并在沅江、临湘两市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了…  相似文献   

19.
完善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艳 《行政与法》2009,(7):118-120
完善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体系既是由农民消费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严峻现实的需要.在观念层面上,要强化农民的权利意识与法律意识,达到"以法抗争",实现依法自我维权之目的;在制度层面上,要完善或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实行国家法制保障.而强化行政机关对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完善司法机关对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则是重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出现很多新特点,人民调解的解纷作用也有所弱化.本文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在农村的解纷作用,要注重调解组织的建设,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建设,解纷类型要合理界定,解纷规则要科学建立,并加强人民调解与其它解纷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协调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