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书>中的王莽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忠臣孝子、政治野心家和乱臣贼子三种不同的形象.王莽前期的行为给人以忠臣孝子的良好形象,借此在官场如鱼得水,青云直上;发迹后的王莽野心勃勃,代汉自立;在挽救新朝的危机中未能成功反而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本文立足<汉书>,以王莽的人生进程与班固对王莽评论的变化为主线,剖析王莽形象在<汉书>中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2.
论《汉书》中的时间副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本证法”与“参证法”对《汉书·郊祀志》及《汉书·高五王传》之《齐悼惠王刘肥传》中出现的讹误问题加以考证 ,发现正是由于“后”这一时间副词在词意与使用上的古今不同 ,造成了《汉书》在记载上出现错讹  相似文献   

3.
《汉书》以纪、传、志、表构成民族史撰述体系,以整齐体例和详赡记述,全面展示了西汉民族关系和民族史风貌。其中三篇民族史传,承继《史记》遗风又不泥古,体现出《汉书》对民族史撰述之谨慎与重视。《汉书》撰述民族史,宣扬天下一统,颂扬汉德,主张各民族友好相处,肯定和宣扬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成就;《汉书》秉持"种别域殊"之观点,强调民族间的同质性与差别性,并从地理环境、民族经济形态等诸方面做出阐释;《汉书》"以其故俗治"的民族治理原则,对我国以中原文化为主调的民族礼仪文化之形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猪头稀勇。意即“不计后果,勇往直前”。源于《汉书·食货志》,书中记述:西汉末年的王莽,根据许多罪犯的特点。在匈奴大举侵犯之际,大募天下囚徒人奴,独出心裁地组编成军队,起名“猪头稀勇”,即要他们不计后果,勇往直前。这个军队组建后,也确实打了几次胜仗,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闯 《北京观察》2006,(3):37-37
王选先生安详离去,他以人生对“方正”做出了诠释, 他用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记得在一次九三中央科技委的会议间,我同先生谈起联想、同方和方正三个高科技集团,前两个名字的来历皆知,敢问“方正”的出处?先生让我去看《汉书》,笑道: 出于古书。后来,我在《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上  相似文献   

6.
程艳梅 《青年论坛》2006,(5):117-119
唐初颜师古的《汉书注》,学界一致视之为研究《汉书》的必读之书。由于种种原因,颜师古注有些与《汉书》本义相戾。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对此多有匡正,本文拟对这些匡正加以梳理,探索《读书杂志》匡正《汉书》颜师古注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今学人多将其视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上乘之作,但就其实际成书过程及其六分法的体系来看,简单的称其为学术史著作似较为不妥。《汉书·艺文志》是在官藏书籍的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藏书目录是其原始和基本功能;刘歆虽在其中尤其是《诸子略》中倾注了自己的学术关怀,加入了一些考辨源流的文字,使之部分具有了学术史的功能,但仍不能完全撼动《汉书·艺文志》书籍目录的基本性质。《汉书·艺文志》是目录学与学术史双重标准的产物,但其作为目录的功能更为明显,学界对其学术史的推崇有进一步界定和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白志坚 《前沿》2008,(1):229-23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贯注了作家老舍对社会、人生、生命的理性的思考,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即样子的生存、人格、婚姻理想的失败来分析老舍笔下的车夫形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记》与《汉书》,虽然同为纪传体史书中的双璧,但是在许多重大问题却见解相左,甚至针锋相对。两书《货殖传》尽管立传体例相同,在义利观念的评价上则是大相径庭。究其根由,除了司马迁与班固个人史识不尽相同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两汉社会无论是在社会经济形态,或是在社会意识及风尚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势必要在《史记》、《汉书》中表现出来。对照研读两篇《货殖传》,不仅可以窥察作者在义利观念上的差异之处,而且可以从中寻觅两汉社会由重利轻义到重义轻利的演变轨迹,加深对两汉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郭华 《求索》2010,(10):187-189
唐抄本《汉书残卷》作为抄本,保留了唐代文字书写的真实面貌,是研究唐代俗字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从中可以探讨很多有价值的文字现象,如偏旁的类化,形体的简化、增繁等,同时根据俗字,还可以校正《汉书》的一些文字错误。同时,该抄本还真实记录了《汉书》的早期面貌,对于《汉书》的词句校勘具有重要的作用,校正了一些悬而未决的词句,同时对一些大家的校勘成果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对《汉书》的系统整理和校勘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唐抄本《汉书残卷》还可以校正一些大型辞书释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汉书·西域传》将西域分为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西域。整个西汉时期,国家战略重点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同时也为了抵御匈奴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汉代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就由汉王朝与匈奴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及西北边疆民族为了自己的基本利益,左右于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三方博弈关系构成。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汉王朝与乌孙、车师、鄯善(楼兰)、渠犁等民族的关系较为友好且紧密。王莽新朝建立之后,其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匈奴势力再次进入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使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2.
王莽何许人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有详细记载。早在汉成帝初年,王莽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无名小辈。可是,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勤身恭俭、曲事诸父,他不但谋求了大司马的高位,而且他那颗“孝心”很受当权者的赏识,这都是王莽善于投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颖,字叔良,汉末魏初南阳人,曾为甘陵府丞。文颖著作有《移零陵文》、《汉书注》,惜皆不传。文颖《汉书注》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向为学者所重视。清朝末年杨守敬曾经辑佚此书,惜今已亡佚;民国时期彭仲铎、岑仲勉也一度整理此书,但均未得以流传。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没有得以保存的情况下,对文颖《汉书注》进行辑佚研究,将30余条为颜所袭或为颜所删注或文注而归于他人名下的注释归还文颖,探讨文颖注的价值特点。  相似文献   

14.
素来传为美谈的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仿佛在一夕之间,就废除了秦朝的一切苛法,《史记》卷8《汉高祖本纪》叙沛公刘邦初入关时,召集父老宣布废除秦朝苛法(《汉书》卷1上《高祖本纪》同)说: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 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 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 去秦法。”而《汉书》卷23《刑法志》则略有不同,其言如下:  相似文献   

15.
首届宋玉研讨会于1990年12月17日在湖北宜城召开。宋玉是战国时期继屈原之后杰出的辞赋作家,后人历来将他们两人并称“屈宋”。他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载,有赋16篇;《隋书·经籍志》载,有“宋玉子集”三卷。这些作品,对我国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6.
同川而浴     
《尚书·大传》曰:“吴越之俗,男女同川而浴。”可知这一习俗,为吴越人所尚。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记载,风行于东南沿海,即今之江浙一带,且与《汉书·贾捐之传》记载的“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不同。两者虽然同是一川共浴,但前者说的是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17.
对各民族经济文化与交流的记载是《汉书》民族史撰述的重要内容。《汉书》将西汉时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大致分为农耕与游牧两大类,从经济文化的角度突出各民族的特点。《汉书》重视记载民族地区的物产和工商业情况,强调"通关市"的重要作用。《汉书》提倡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倡扬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包容,肯定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取得的成就。经济文化的交流对西汉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王秀梅 《求索》2008,(3):196-198
奥斯丁是英国文学传统的重要一环。奥斯丁的写作初衷是只为兴趣而不为名利,她以其真实的人生体验和睿智的生活观察向我们描绘了英国社会历史的一角。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对人性、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奥斯丁后期作品思想更加成熟,现实意义更加浓厚。《劝导》是奥斯丁最后一部小说,其形象塑造和价值取向表现出新的特质。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理智和情感兼备的理想女性形象和非女性化女性形象;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赞美了新兴的阶层;传达了新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9.
贺严 《前沿》2012,(16):149-150
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题目,但写于不同时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的山岳:第一首《望岳》作于青年时期,描写的对象是东岳泰山;第二首是中年时期的作品,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则作于晚年,望的是南岳衡山.这三首诗前后跨越了30年,诗人的人生和社会时世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因此三首同题诗中也渗透着作者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怀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一语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西汉时候,景帝刘启的三儿子刘德被封为河间献王。刘德以喜欢研究学问著称,他经常阅读并搜集过很多先秦时代的古书,掌握丰富的研究资料,认真的从事学术研究和历史的考证工作。他的这种认真负责,严肃刻苦的治学态度,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因此,班固在撰写《汉书》的时候,为刘德立了《汉书·河间献王传》。在传中颂扬他的治学态度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唐朝大学者颜师古把这句话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思是说,研究学问一定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