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贡献刘宏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同发展生产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物质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是党性的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讲,是运用科学理论和高尚思想培育人,进而提高劳动者、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工作,是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工作。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政治领导和党的…  相似文献   

3.
管理,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而且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从宏观上考察,管理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力的诸要素形成现实的与生产力直接相应的方面;一是与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相联系,反映一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方面。前者注重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即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调整人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属于管理的技术属性;后者则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分配原则等等,是管理的社会属性,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道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管理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4.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指针。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源于邓小平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精髓;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落脚点。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975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把整个现…  相似文献   

5.
依靠科技和教育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容,对于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进步与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而生产力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革命的最根本的动力。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呢?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发展理论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近日在广州召开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大力’之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步骤是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与会同志在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上,存在着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核…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生产力理论主要表现在注重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 ;邓小平从如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角度 ,来把握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刘建卓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他的生产力思想。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以说是邓小平科技生产力理论最具代表性、最精华的部分。在民族工作中全面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加速全社会的进步,对振兴民族经济,赶超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科学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力因素等三个方面的作用,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因。因此,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观点。”但在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力因素这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是不等量的,有着各不相同的贡献份额。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的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全球化初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即人类需要与社会生产互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规律。这些规律紧密联系,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需要与社会生产互动规律蕴涵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生产与环保双赢,公平满足各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目前世界生产力功能正处于全面升级之中,在转变改造和利用自然方式的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的功能。各国生产关系必须调适和扩容,着手建立有利于全人类共同拥有地球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共享发展成果的世界生产关系。全球化不仅引起国家内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巨大变化,而且促使国际经济基础和国际上层建筑逐步形成。社会形态更替存在局部可逆性,总体上则是不可逆的。各国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走向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在各种客观规律的推动下正朝着共产主义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探析许春美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一样,是人类社会生产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种生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生产系统,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哲学教材,都没有把精神生产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先行;从中国现有经济水平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先行;从中国现有经济水平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9卷第 3 72页 )人类改造自然 ,创造物质产品 ,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要的物质生产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是生产力不断改进 ,不断丰富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 ,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充裕。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社会主体 ,并通过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 ,变革生产关系 ,使之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进而完善上层建筑 ,使之适应经济基础不断改进的需要 …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有一系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并且形成了具有很高理论价值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是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这里马克思、列宁都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物质生产发展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时代的制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众所周知 ,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其智慧和能力是以科学技术的形式来体现的 ;同时 ,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前提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状况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 ,并由此提出科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 ,首先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有其特殊的理由和意义的。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应当从人类社会构成要素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的内在联系、内在必然性上来把握。如果将其中某一要素拿出来 ,作为社会主义在某一方面的本质 ,势必造成思想上的疑惑、混乱和实践中的失误、失败。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是共生共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物质利益,其功利价值和实用意义使它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同时,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领域,对社会精神文明具有促进作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告诉我们: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无论考虑经济建设还是考虑精神文明建设,都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要求,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邓小平的价值观,与民族同根,与时代同步,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本文试对邓小平价值观的逻辑结构略作分析。1、“经济建设”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价值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