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 6 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初 ,不同程度的集权主义是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80年代后半期以来 ,东南亚多数国家与世界民主化浪潮相呼应 ,展开了大规模的民主运动 ,启动了民主化进程。所谓民主化 ,是指以民主为目标的政治变革过程 ,具体地说 ,就是造就一个更加开放、更具参与性和更少权威的社会过程。笔者认为 ,在这次民主化浪潮中 ,东南亚地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民主化条件相对成熟独立之初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制 ,然而那只是对西方政府体制的盲目模仿 ,其本身缺少本土文化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  相似文献   

2.
一非洲是世界上发生军事政变频率最高的大陆,从20世纪60年代起,非洲已经发生过接近280次政变或兵变[1],有10多个国家发生过10起以上的军事政变,80年代非洲一度有20多个国家的政权为政变军人控制。频发的军事政变使非洲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顿,国际社会和非洲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军事政变和国家之间的战争是阻碍非洲发展的痼疾之一,必须加以防范和遏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 “帮助非洲结束战乱和实现和平是联合国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2]。 从20世纪80年代末非洲实行民主化和多党政治后,有42个国家举行了多党选举,通过民选方式获得政权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新贫困"的不同范围.先介绍欧洲、美国和拉美几个国家对新贫困的不同定义,而后把重点放在阿根廷,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危机期间,中产阶级在不同时期所遭受的贫困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民众主义与民主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主题之一。一派观点认为,民众主义是对民主的威胁,可能会导致威权制度的形成;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民众主义是一种将排斥性体制民主化的变革运动。本文分析拉美三次民众主义浪潮中两派观点的论争。这三次民众主义浪潮是:20世纪40~70年代的古典民众主义,20世纪90年代的新民众主义,以乌戈·查韦斯、埃沃·莫拉莱斯、拉斐尔·科霄亚为代表的左翼民众主义。古典民众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5.
郭佳 《西亚非洲》2012,(5):20-33
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非洲基督教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出于生存的考虑,教会采取与政府"妥协"甚或"合作"的态度;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非洲基督教会在政治上逐渐趋于活跃,并在非洲政治民主化浪潮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内部因素,诸如非洲国家政治经济状况恶化、政教关系发生变化、教会自身实力增强外,同时也受到国际政治气候和国际教会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一、绪论东盟10国虽然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时间不同,但均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将出口导向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对起步较早,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欧美的电子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很少关注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7.
肖宏宇 《西亚非洲》2007,24(11):37-41
罗林斯执政后,加纳启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主化进程。在民主化实践中,加纳国民在政治宽容和成熟方面都显示了进步,竞争的政治精英彼此间加强了团结;领导层制订了适当的政策,对本国政治遗产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确保了政权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加纳入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民主模式,如从无党派民主的试验到县、市会议选举;并务实地对待西方施加的政治压力、实行多党制,但尽量避免多党制的弊端,防止党派与族群的结合。进入21世纪初,加纳的民主化已进入到巩固与完善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国际形势变化、非洲内部事态发展及政治思潮的影响,非洲掀起了以多党制为特征的政治民主化浪潮。基督教会在非洲民主化进程开启阶段扮演了开启者、策划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在民主化进程推进与危机阶段,又以调解者、监督者、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民主政体的巩固过程中,利用宗教特有的社会功能,在维护社会稳定、监督政府、推进民主等方面发挥了宗教的独特作用。可以说,作为西方政治文化载体的基督教会势力已经成为影响非洲国家政治发展取向的要素之一,在非洲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南亚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2005年,在许多国家政权平稳过渡之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均取得新的进展。展望2006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将呈现出新的格局。一、2005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形势20世纪80年代起,东南亚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开始起飞,多年来一直是欧洲也是西方主要经济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由于西班牙经济严重依赖房地产业,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房地产泡沫最终进裂,给其经济带来巨大创痛,且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大选是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再民主化以来的第6次大选。依靠卢拉政府的卓越政绩,执政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其候选人罗塞夫当选总统。执政联盟扩大了自身在国会众参两院的席位优势,它控制的州长职位也超越反对党联盟。本次大选进一步表明,中间和中左立场的政党成为巴西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劳工党和巴西社会民主党在巴西政党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亨廷顿论及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提出了民主化的基本含义、诱因、过程、特征和前景。亨廷顿对台湾民主的分析充满着真知灼见,其预测也为后来的台湾政治民主实践所证实。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亨廷顿从西方的价值体系出发来对全球的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偏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政党在民主化过程中的基本作用为起点,在与欧美政党相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东亚工业化国家的政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尽管政党变迁的路径各有不同,但全方位型政党及其代表性功能已经成为政党发展的重要趋势,东亚只有发展起具有一定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全方位型政党才能在民主巩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宪政环境对于形成既有竞争性又有包容性的政党体制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政治民主化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80年代中期的苏联史学成功与失误同在。意识形态化和政治需要客观上限制了史学发展,苏联史学在束缚中前行,缺陷和优长如兰艾并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0年代 ,拉美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 ,其中国有企业转制成为这一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智利早在 7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并在 80年代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体制转型外 ,拉美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在 80年代后期逐渐进入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高潮 ,而后大致用将近 1 0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改革。拉美国家的政府随之实现了由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向监管者的转变 ,其政治和经济体制也相应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于拉美国家的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主要面向私人资本 ,因此人们习惯将这一改革称之为国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背景越南于1986年起实施经济革新(即经济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的战略与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经济从停滞转向稳定增长趋势,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1985~1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的闽侨救乡运动,主要是旅居菲律宾的闽籍华侨为维护家乡的安定繁荣,为捍卫亲眷和自身的利益而主动发起的一项旨在进行政治革新,铲除恶势力,建设新福建的爱国爱乡的自救运动。20世纪初的福建侨乡,兵灾匪祸,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身居异国他乡的华侨也时常遭到当地排华浪潮的冲击。以李清泉等为首的菲律宾侨领毅然发起了救乡运动。他们成立了南洋闽侨救乡会,制定了救乡宗旨和计划,并提出了“建设新福建。的口号。救乡运动持续十余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靠海外华侨的力量是不可能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9.
刘兴波 《东北亚研究》2004,(2):59-61,64
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强弱与转型。韩国自60年代建立权威政府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因此,它的建立与运作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随着权威统治合法性的逐渐弱化,政治转型便提到日程上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的军人权威统治向民主政治转变与过渡,到90年代就开始巩固其政治改革与民主政治,而这种政治转型是从权威主义政体内部演变出来的一种民主化。  相似文献   

20.
陈沫 《西亚非洲》2007,(11):42-47
为了维护在南地中海地区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利益,欧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该地区采取新地中海政策。随着欧盟东扩进程的发展,新地中海政策被纳入"欧洲邻国政策"范围。新地中海政策的实施,扩大了欧盟发展模式对南地中海国家的影响,促进了南地中海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因而对南地中海国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南地中海国家的国情与欧洲国家迥异,不可能完全照搬欧盟和欧洲国家的发展模式。对于南地中海国家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充分利用欧盟推行南地中海政策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