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崔玉国 《新长征》2010,(6):64-64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基本尺度,也是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并非易事,因为政绩既具有客观实在性,更具有复杂多样性。在实践中,要客观全面地考核政绩,使考察结果充分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四看”、“四防”。  相似文献   

2.
所谓干部考核,是指对干部德才状况和工作实绩进行稽核考察。它是干部工作基础,是选拔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轻则误用干部,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的开展;重则在用人问题上出现腐败,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各级领导对干部考核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造成干部考核...  相似文献   

3.
用人岂可藐“公论”马汉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是对党的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高度概括。公论者,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也。注意公论,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一个法宝。干部生活在群众中,他们的德才状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看政绩用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把握对干部“政绩”的评价和运用,需要不断深入地研讨,在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政绩与德才的关系 在干部问题上,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提出把政绩作为评价干部优劣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并没有否定德才兼备标准。德才标准同政绩是辩证统一的。政绩是德才的集中反映。是外在表现,透过政绩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德才;而干部的德才状况则是取得政绩的内在前提条件。德才与政绩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但又不能互相代替。不具备德才就不可能创造真正的政绩,德不是空德,才也不是空才,德也好,才也好,最终都要看干部的实际表现和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地选拔、使用干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党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坚持“德才杯准”与“群众公认”相结合选拔、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有德无才,胸无大志,工作平庸,在改革中难负重任,难创大业,不是真正的“有德”;有才无德,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其结果是祸国殃民,不是真正的“有才”。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只看到“才”的一面,忽视“德”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德”的~面,而忽视“才”的一面,都是错误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干部德才、政绩的…  相似文献   

6.
贵阳市将干部“辛苦指数”测评运用到干部日常考核和选拔考察中,突出以干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选好发展型干部、配强发展型班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之友》2013,(7):58-58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有的干部辞职下海了,还“无车弹铗怨冯鹱,抱怨组织上给他的“平台”不够大。多大的“平台”才够呢?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8.
在干部任用上实行“公示制”,对于选好、用准干部,具有很好的保证作用。为使这项工作在实践中更趋完善,笔者以为,还应大力倡导和推行干部的“考察公示”。干部的“考察公示”,指在干部考察时,对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中评价比较高,推荐比较集中,可以提拔、任用或拟提的对象,在考察时应予以公开,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向考察组反映情况,并及时地予以调查核实。“考察公示”能够较好地弥补干部“任前公示”存在的不足,使干部任职“公示制”得以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干部“考察公示”,有利于避免干…  相似文献   

9.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要不断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水平,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实到干部考察工作中去,把“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落实到干部考察工作中去,把“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中”的人才观落实到干部考察工作中去。一、建立科学的干部考察指标体系。干部考察指标体系,是对干部考察内容的全方位展示,是对干部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究其主要原因除“知人不能善任”外,还在于难以做到“知人善免”,使干部“出口”不畅、“进口”不宽。从当前对干部德才素质要求来看,“下”的干部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不能履行现职岗位职责、德才平庸者;二是超过任职时限、不宜再任者;三是政绩平平、竞争实力不强者;四是专业知识不宽或不对口、岗位不适者;五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屡教不改者;六是党性观念淡薄、廉洁自律不严、形象不佳者。然而现实中,对这些不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白城市委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的考察、任用和管理上实施全程“民意否决”,即从重点考察对象的确定、党委讨论试用期满正式任命前及任职后的管理过程中,全部实施“民意否决”,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说“问”功     
所谓"问"功,就是"问需于民",看群众在盼什么想什么;"问情于民",看群众的情绪动态怎么样;"问计于民",看群众有什么好的"招数"。"三问"听来  相似文献   

13.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廉政体检"为考察干部德才表现架起了"探测器"。通过各种渠道考察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是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选人用人标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关键在于治理“官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再次强调了“德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治理国家的重要任务,其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以德治国”的状况。因此,治理“官德”,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以德治国”的关键。一、新形势下强调治理“官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的“德才”状况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而干部的德才素质中,“德”是“统帅”,是“灵魂”,它决定着“才”的施展力度与用力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金堂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面对党旗问三问”活动,具体内容是普通党员问:“在党旗下,昨天,你说了什么?今天,你做了什么?明天,你将留下什么?”干部党员问:“入党为了什么?在职干了什么?为民做了什么?”使不少党员干部在“面对党旗问三问”活动中重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时下,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在抓经济建设时,忽视了思想建设。比如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薄,叶群众提出的问题敷衍搪塞,常常是说得…  相似文献   

16.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从政为官有政绩,既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党的干部应有的意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大多数领导干部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很多名副其实的政绩。但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却出现了偏差,把政绩变成了“政疾”。  相似文献   

17.
省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和年龄文凭取人;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相似文献   

18.
朱岩 《求贤》2011,(11):1-1
识人选人,历来不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德”的评价标准,全面把握干部德才表现,提高辨德识才水平。换届考察中,重点是要坚持“八看”:  相似文献   

19.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廉政体检"为考察干部德才表现架起了  相似文献   

20.
《资治通鉴》记载,齐威王时期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一个善琢磨事,一个善琢磨人。社会舆论对前者是“毁言日至”,对后者是“誉言日至”。但齐威王并没有简单地凭“公论”定夺,而是派人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是:即墨这个地方耕地得以开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秩序安全。而阿这个地方田野荒芜,百姓饥寒,邻地被进攻而坐视不理。根据考察结果,齐威王当即赏了即墨大夫,活烹了阿大夫及那些因受贿帮他说好话制造“虚假公论”的人。当前,正值各级党委换届之际,注重“群众公论”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的德才情况。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也会出现“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