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金融领域 ,计算机犯罪的手段及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具有技术性、智能化和隐蔽性等特点。目前 ,金融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风险意识不强 ,计算机犯罪隐患较多 ,防范计算机犯罪措施不力。对于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 ,必须打防结合 ,提高风险意识 ,增强安全观念 ,重视内部管理和法制、制度建设 ,加强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取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犯罪形形色色,但都会被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记录”下数据。计算机取证(Computerforensics)又称为数字取证或电子取证,是对计算机犯罪的证据进行获取、保存、分析和出示,它实质上是一个详细扫描计算机系统以及重建入侵事件的过程。计算机取证既需要应用数据,又需要有些软件或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记录运行状态和操作结果的系统数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施金融犯罪对网络信息技术依赖的程度不同,网络金融犯罪可以分成三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简单存储和传输手段的金融犯罪、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重要传播手段的犯罪和比较纯粹的网络金融犯罪.为应对网络金融犯罪的专业化程度和侦查取证难度加大,相关侦查取证工作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和计算机侦查取证的技术手段,树立“以信息制信息”、“以网制网”的工作思路,在侦查取证环节寻找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犯罪危害很大,现行刑法规定需要完善,刑法第285条犯罪客体应扩大,第286条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应改为行为犯,还应在侵犯财产罪中增设窃用计算机系统服务罪,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增加滥用计算机罪。  相似文献   

5.
对涉及计算机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取证,是当前侦查部门的一项重要的亟需加强的工作。笔者认为,涉及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应将打印出的纸上的资料视为书证;记录在存储器中的数据看作物证;由专业部门依法对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测试得出的结果可视为鉴定结论;借助其他设备将存储的图像和声音提取出来可作为视听资料。在侦查涉及计算机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取证和固定证据的工作:封存有关犯罪行为过程和真实情况的物品、数据;尽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完善电子证据;扩大询问范围;将电子证据固定为符合法律要求的可用和有效的书证、物证等;认真全面检查计算机和网络存储介质中的一切信息;将查收的电子证据进行对比、分析和鉴定等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法,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规定极少,在当前网络犯罪日益复杂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法律的调整和补充,以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文章主要针对侵犯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安全的网络犯罪进行分析,通过阐述网络犯罪的法律缺陷,对完善我国该方面的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施金融犯罪对网络信息技术依赖的程度不同,网络金融犯罪可以分成三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简单存储和传输手段的金融犯罪、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重要传播手段的犯罪和比较纯粹的网络金融犯罪。为应对网络金融犯罪的专业化程度和侦查取证难度加大,相关侦查取证工作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和计算机侦查取证的技术手段,树立"以信息制信息"、"以网制网"的工作思路,在侦查取证环节寻找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指的是使用软件和工具,按照一些预先定义的程序全面地检查计算机系统,以提取和保护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证据和数据或者重建入侵事件的过程。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局限性主要包括计算机证据的局限性、取证实施过程的局限性以及取证软件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取证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改善,计算机取证技术将向智能化、专业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犯罪分类在理论上的争议主要是围绕对金融诈骗罪独立设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问题展开的,在明晰金融诈骗犯罪立法沿革背景下,基于对犯罪客体概念的重申和犯罪客体的犯罪化与犯罪分类机能的认知,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独立设节虽然能突出国家对该类犯罪的重视,但是违背了我国以同类客体作为《刑法》分则章节设置的标准。从实然的法规范和应然的法体系视角来看,应将其纳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节中;从应然的目的性视角来审视,未来《刑法》进行补正解释或将其纳入《财产犯罪》一章也许更具正当性与合理性,也是对我国国权主义刑法向民权主义刑法转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0.
金融诈骗犯罪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危害日趋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金融诈骗犯罪出现了智能化、专业化、国际化等特征。金融诈骗犯罪的预防应着重从行业预防和法律预防入手 ,建立专业的经侦队伍和银行与警方的协作机制 ,强化打击金融犯罪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特点有(一)犯罪主体多元化;(二)犯罪手段多样化和专业化;(三)内外勾结作案;(四)隐蔽性和复杂性;(五)国际性.西部地区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的工具或目标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因此电子证据(ElectronicEvidence)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呈堂证供.但这类证据易受损,取证要求性高,因此,计算机犯罪取证应根据其特点,遵循保护和勘查现场、静动态分析数据和提交结果等步骤,同时采用相应的取证工具、技术进行查询、分析和取证.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施的金融犯罪活动也呈上升之势,其特点是高技术、连续性强、手段隐蔽且危害巨大。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必须强化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技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3+1=?     
有三种与银行有关的金融犯罪 ,它们对银行的危险性程度不同。其中 ,银行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牵连现象 ,是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 ,强调银行自身的依法经营 ,以平衡银行营运中安全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99金融犯罪控制国际研讨会作了综述。关于金融犯罪的客观方面问题,涉及金融犯罪的概念、产生原因、预防、惩治、刑事政策以及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民间游资问题;关于金融犯罪的微观方面问题,涉及金融诈骗犯罪的防治对策、证券犯罪的刑法控制、洗钱犯罪及其控制、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及其防范以及计算机犯罪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犯罪分为两种:一是计算机相关犯罪(CRC);另一种是计算机辅助犯罪(CAC)。从英美国家这两种计算机犯罪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金融与商业机构应当吸取经验教训,对目前的防范、发现、应急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金融犯罪主要是法定犯,与自然犯有明显不同,因而在刑罚配置上应体现其特殊性.立法观念的更新要在立法技术更新之前,应本着更为理性的立法观念进行改革,使金融刑法的刑罚模式既能够起到惩治、预防犯罪的作用,又能使正常的金融秩序得到维护和修复.从根本上惩治金融犯罪,要发挥多种法律手段的作用,还要进行经济体制的革新,弥补法律以及监督体制上的不足,以此来消灭各种金融失范行为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金融刑事立法活动呈十分积极的态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法实务部门对金融犯罪新罪名的适用却相当谨慎。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导致法律虚置现象;犯罪构成要件不甚明确,立法技术有待提高;刑事政策宽容,司法非犯罪化;金融刑事司法人员专业素质的局限性等等。推进金融刑事司法工作,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做到:协调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注重立法效绩,加强司法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探索金融刑事司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金融犯罪呈上升趋势。金融犯罪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特征,应采取宏观、微观对策,有效地控制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领域犯罪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金融领域的犯罪破坏金融秩序,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危害性极大,必须认真分析金融领域犯罪原因,从强化司法控制、联合预警机制、加强监管信息网络和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建设等环节构建金融领域犯罪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