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9,(8):29-29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这并不是指由于美国的“次贷”导致的金融危机。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当前的世界性不景气,最终总会恢复。当今人们却普遍存在一种难以名状而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灵魂危机”,无论是美国、欧洲、亚洲还是伊斯兰国家莫不如此。这种变化可称之为从“骚动的时代”向“阴郁的时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刘波  吴静潮 《求知》2008,(5):42-44
发生在去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了全美金融界,唱“衰”了美围经济,也使原本增长强劲的世界经济蒙上了阴影。著名的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对这次危机深表忧虑.称这是美国信贷史上的“最大泡沫”。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场“巨震”,它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都将其列为2007年国际十大新闻之一,称其为2007年特别引入注目的世界经济大事。2008年1月存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美国次贷危机被列为“第一”焦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的微观机制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阳 《理论视野》2008,(12):28-29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与扩散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分析这次次贷危机的形成与扩散的微观机制需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美国银行业为什么会发放大量的次级贷?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经济敲响了警钟,我国楼市同样存在危机的可能。外资大量涌入,流动性过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展缓慢以及对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监管的不足都可能诱发我国的“次贷危机”。为了防范于未然,应加快汇率改革步伐,严格金融监管,逐步解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郑若麟 《党政论坛》2010,(14):37-37
希腊债务拖累欧盟陷入欧元发行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自美国引发这场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公众一直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似乎危机是政府间的事,与个人无关。然而当欧洲人看到希腊公众面临的“惩罚”时,个个都倒抽一口冷气:银行借贷没了、刷卡消费时代结束了(希腊人均手上拥有5张信用卡,几乎人人都在借债消费)、第13、14个月的工资没有了、失业率大幅提高……危机不再是“虚拟”的。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18):28-28
中美经济高度关联,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中国方面将如何应对,美债危机的影响将使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德水 《党政论坛》2009,(6):18-19
一、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刻背景 2007年7、8月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到2008年9月终于引发了一场以华尔街为震中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大地震”,并从金融领域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刘明 《党政论坛》2009,(2):18-19
从目前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的“震中”在美国,但财富损失和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地区却可能是新兴经济体和传统大国。这场危机在进一步演变之中,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展现出宏大的国际关系画卷。  相似文献   

9.
王坤 《民主》2009,(4):18-19
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0.
田原  王玉柱 《党政论坛》2013,(22):32-32
当前,欧债危机仍将是全球经济形势的热点议题。法国无奈“牵手”塞浦路斯,“为债转身”加入“欧猪五国”阵营,“新重债七国”对欧元区乃至欧盟当前脆弱的经济复苏形成拖累。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06,(10):46-47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指出.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但“十一五”期间.要提防可能爆发生产过剩危机和美元危机。过剩危机亟待关注。本轮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投资的特点是,在投资周期内是需求,投资周期过去就是供给,如果不能实现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的转变,就会爆发生产过剩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急剧拉开态势,需要通过再分配体制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中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调整的作用不仅不能扩大消费,反而是在缩减消费,使政府失去了防止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的主要手段。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造和社会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并非在短期内可以完成,所以在“十一五”后期会出现产出高峰.走人市场经济的中国是否会出现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应该如何应对,已经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美元危机不得不防。本轮经济增长的第二动力是出口,而出口的高增长又与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顺差t有关。据美方统计,2004年在中美贸易中.中方顺差额为1620亿美元,但当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说明中国是把对美贸易顺差又转成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东亚)的贸易逆差,用对美贸易顺差中获得的美元从其他国家换回等值的产品,这样迟早会使持有美元的国家减持美元.导致美元出现危机。如果爆发美元危机,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会被迫紧缩,世界各国的资本也会逃离美元,中国目前这种通过中美贸易顺差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以及与东亚地区的贸易联系链条也会被迫中断。目前还很难预计美元危机到来的时间,但从大趋势来判断,在“十一五”中期出现美元危机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冲突或危机无处不在,“危机”和“危机.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1世纪,人类正处于经济和政渝一体化步向全球共同体的进程中,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文明间冲突使危机在一定时间内成为世界格局调整中的必然产物。“9.11”、“非典”和“汶川地震”等事件给世界各国领导人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从政府到企业乃至个人,都应学习如何有效地处理危机。  相似文献   

13.
危机源头是在世纪之初,美联储为应对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9·11”届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挽救经济。美国货币扩张导致大量美元资本流向中印等国寻找新的资源配置。同时.大幅增长的东亚贸易美元和中东石油美元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从而支撑美国人依靠廉价信贷消费,造成即使当美联储在2004年开始加息后,长期利率仍然出现了下降。这刺激了美国住房消费,推动了房价上涨,随之这又释放出更多的投机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周馨怡 《党政论坛》2009,(12):35-35
中国最大的危机是汇率风险 赫德森是美元霸权问题最权威的学者。在赫德森看来,当前的这场危机和1970年代初的危机十分相似。“危机导致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美元,但是只要国际金融体系的结构不发生根本改变,美元霸权的地位一直持续下去。”美国在1971年8月15日全面放弃美元与黄金(198,2.47,1.26%)挂钩,从此美国可以放任自己的国际收支赤字无限扩大,并通过美国国债吸收其他各国央行的盈余美元为其预算赤字融资,一举奠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5.
赵涛 《瞭望》2008,(46)
目前危机正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美国制造业大公司开始出现濒临崩溃的问题,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已向美国国会申请250亿美元的第二批贷款资金支持。危机正处于向经济危机转变的过程。美国经济衰退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美国经济是否触底尚不清楚,前景不容乐观。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但这次美国政府对危机进行了及时果断的干预,全球主要国家进行国际联合干预,预期这次金融危机不会恶化到30年代大危机的严重程度。我国金融业发展要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必须坚持金融业是为国民经济健康发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阿根廷陷入了史无前例的三重危机,即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在危机爆发前,国际社会担心,如果阿根廷危机波及其邻国巴西,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放慢,因为巴西的经济总量占整个拉美地区的1/3以上;而一旦拉美经济受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就会被推迟。然而,当时阿根廷危机产生的“探戈效应”似乎并不明显,国际投资者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7.
万国华 《民主》2009,(2):26-27
美国雷曼和“两房”等上市公司的破产或被接管而引发的金融海啸或股灾,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全世界尤其西方政府除了联手动用行政干预接管,或者干脆动用公币直接入市购买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或股权等“治标”手段外,应对危机似乎还没找到好的“治本”良方。笔者以为,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成为如此严重的全球金融或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还是美国式公司治理法律机制或证券法律制度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尚军 《党政论坛》2011,(20):12-13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近日表示,全球经济正在迈入“新危险区”。无独有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不久前也警告说,全球经济进入了“新危险期”,如果处理不当,恐掀新一轮危机。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两党在2013年初“财政悬崖”问题上达成了阶段性协议,然而,却依然没有摆脱“关门危机”,由于美国两党尚未解决2014新财年的政府预算分歧,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在10月1日正式“停摆”。导致美国联邦政府重蹈17年前停摆的原因,表面上看,在于两党对奥巴马的新医改法案存在着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20.
宋国友 《理论参考》2008,(11):59-60
购买的美国国债不再是一种债权,而更像是一种“人质”和“抵押” 历史是面最好的镜子。通过考察以往曾发生过的两次重大危机.我们或许可以知道美国是如何应对危机的。第一次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面对各国争相抛出美圆兑换黄金的要求,美国的应对之策是尼克松总统断然宣布中止黄金和美圆挂钩。最终,美国以拒绝履行对其他国家义务的方式度过了此次危机。第二次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圆汇率的急剧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