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票据是一种流通证券,票据的流通性是商品经济交易便捷的体现,票据的无因性是票据流通的根本保障。在交易安全与票据流通的碰撞下,如何维护票据流通,是本案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票据的无因性作为促进票据流通的多种制度之一 ,是最为重要的。它是票据法的生命力所在 ,其要票据法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本文旨在对票据无因性的效力进行探究 ,以进一步澄清理论问题和正确地引导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票据作为与公司、合同并列的市场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其流通性是其生命力所在,而票据流通性的根本保障是票据无因性。无因性作为票据法的基本原则,早已被各国的立法、司法实践及法学理论所普遍承认。但随着我国票据法的颁布,该原则至今仍未在我国达成共识。本文在分析票据无因性基本范畴与我国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票据法坚持了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并对票据行为无因性被突破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师文学 《工会论坛》2006,12(6):103-105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即票据行为的抽象性,指票据行为成立后,即与其基础的原因关系相分离,原因关系不存在或无效,均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票据法的灵魂。我国票据法没有否定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但法律条文表述易造成理论上和适用上的误解,应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票据作为商业信用的载体,成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票据纠纷在票据流转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急需票据诉讼制度的理论指导与支撑。票据无因性原则的相对适用,将确保实现诉讼双方当事人利益的衡平化。  相似文献   

6.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有助于加强票据流通的便捷性,对于改善我国票据立法过于强调安全性而对票据流通便捷性重视不足的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票据质权人并未直接取得票据权利,而是代为行使票据权利。按照我国物权法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票据质押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票据质权随后要归于消灭,而非不受票据质押合同的效力的影响。在这个层面上,票据质权的设立具有无因性。在我国现行法上,笼统地主张票据质押行为一律具有文义性,有以偏赅全之嫌。我国担保法上的质押合同的确为实践合同,但我国物权法上的则为诺成合同。按照我国物权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记名汇票、记名本票作为标的物设立质权,票据的交付实际上是背书交付,记名汇票质权和记名本票质权成立了,不但约束着当事人各方,同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依据我国票据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记名沁票、记名本票必须背书交付,记名汇票质权和记名本票质权才设立,一经设立,不但约束着当事人各方,同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与常规的保理业务相比,票据保理的法律优势明显,对保理行业及票据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票据保理法律理论研究的不足和立法缺陷给实务发展带来阻碍.明确票据保理的准确含义和性质是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票据保理业务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债权人、保理商的积极作用上.直接票据保理、先保理后票据、先票据后保理作为三种票据保理的交易结构,需分别对其合规性进行分析,明确适合保理市场发展的业务模式.在立法上,应该明确先保理后票据的合法地位,同时,应当修改《票据法》第10条,明确票据无因性原则,给票据保理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支持保理公司合法经营.  相似文献   

9.
票据注重流通的天性是通过背书或单纯交付体现出来的。背书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流通方式,单纯交付由于其不能增加票据的安全性而受立法的限制。但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票据流通方式,单纯交付的经济性能是不容忽视的,而我国的完全否定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论述票据抗辩及票据抗辩限制的关系,指出两者都是对票据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措施,只不过保护的侧重点不同,票据侧重于保护票据债务人,而票据抗辩的限制则从保护票据债权人的票据权利和票据的流通行为出发,并对票据抗辩制度进行了思考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票据代理     
票据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故民法上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代理的有关规定也应适用于票据代理,但由于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抽象性、文义性和独立性等特点,贵在注重交易安全和方便票据流通,因此,民法上有关代理的规定又不能简单地运用到票据代理中来。本文拟就票据代理的有关问题作一论述。由于我国全国性的票据法规尚未出台,地方性法规《上海市  相似文献   

12.
票据涂销制度是票据流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被日内瓦统一法系和英美法系票据法所采用。但我国《票据法》却未对票据涂销行为进行规定,实务中被涂销的票据一概作废而需要重新签发,这必然会对票据的流通性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应兼采日内瓦统一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票据涂销立法,并借鉴台湾的立法体例,在票据法的总则和具体票据行为中分别加以规范,从而逐步完善我国的票据涂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票据变造是票据流通中纠纷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票据法》第14条对票据的变造作了比较初浅的规定,对于现实操作中的诸多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在票据被变造后,票据的法律效力及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如何确定,责任如何承担存在司法操作上的争议,不利于纠纷的合法解决和当事人责利的确定。本文从界定票据变造的内涵出发,对该行为中当事人的权利及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票据是流通证券,票据众多经济职能的实现都依赖于票据的流通。票据背书是实现其流通的基本方式。票据流通中背书的伪造,在损害各票据当事人的利益的同时,也成为实践中引发票据纠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背书伪造人逃匿或无力清偿相关当事人的财产损失时,由此引起的风险负担问题就变得较为复杂。对此,国际上现有的两大票据法系规定不一。本文在对二者的相关规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票据立法中现有制度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的票据业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同时我国票据市场仍存在票据市场基础薄弱、规模有限以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夯实票据市场基础,改善票据运作环境;丰富票据交易品种,扩大票据市场规模;加强市场政策引导,充分发掘票据市场功能三个方面规范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票据行为基本特性的分析提出,票据行为的四个基本特性中,要式性优先,独立性及无因性紧随其后,最后以建立在三者基础之上的文义性完善票据行为的法律行为制度设计;提出票据行为是以票据债务人负担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为目的,彼此互不牵连,相对独立于原因关系的要式法律行为的定义。通过对票据行为的性质的分析,提出应该紧紧围绕票据的四大特性来讨论其性质,以直接相对人之间恶意作为例外,相较于其他学说在逻辑上更为通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票据转让中的特殊情况,《票据法》特别设置“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票据交易和使用的安全。票据善意取得对票据诈骗犯罪侦查具有提供票据鉴别真伪和查清票据流通关系的直接作用。还具有为侦查提供直接的犯罪线索和防止犯罪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票据的善意取得是票据法中的重要制度,是以牺牲真实权利人的利益,来保护善意受让人,以增强票据在流通上与使用上的安全性。除权判决是对公示催告申请人的票据权利恢复的确认。如果就同一票据,出现了失票人获得了除权判决,而该票据又被善意取得,是保护善意取得人的权利?还是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一项获得大陆法系及受大陆法系影响的国家广泛认同的诉讼原则。在我国,该原则虽然没有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但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实践中广泛采用。然而,由于人们对"一事"的理解并不一致,因而也就导致在具体适用该项原则过程中充满着矛盾。文章以票据诉讼为视角,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在票据诉讼中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并以诉讼标的理论为基础,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在票据诉讼适用过程中发生的争议问题,提出了自己粗浅的认识,以期对票据诉讼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票据是具有流通性的有价证券,易被他人伪造。当出现票据伪造时,票据当事人之间的风险责任与损失分担问题就变得较为复杂。由善意的付款人还是善意的持票人承担较为合理,两大票据法系规定不一。将两大票据法系票据伪造风险负担规则进行比较,对我国票据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评析,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更好地保障票据的流通与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