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本文作者整理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中央救灾补助政策调整情况,以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灾害的中央救灾补助政策,重点分析了中央级救灾补助政策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救灾补助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曦  袁艺 《中国减灾》2015,(7):40-43
<正>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向什么样的受灾对象提供多少、什么形式的补助,是救灾补助政策中的核心关键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完善、工作机制的建设予以明确并不断规范。目前,我国现行的多项社会保障、支农惠农等民生政策运行效果良好,并且日臻完善,对其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有所借鉴,有助于调整完善我国现行的救灾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十年前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开启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的新篇章。社会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救灾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之后的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变迁的视角,从社会力量参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引发的问题思考、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不足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变迁三个方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进行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2011年全国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民政救灾系统的同志、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减灾救灾政策体系,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认真研讨减灾救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  相似文献   

5.
在2011年全国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民政救灾系统的同志、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减灾救灾政策体系,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认真研讨减灾救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家聚集一堂,议政策、  相似文献   

6.
孙林 《中国减灾》2004,(11):40-41
救灾作为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一直备受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救灾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救灾资金严重不足;救灾管理成本昂贵;救灾科学化装备落后;专业救灾人才缺乏;救灾信息封闭与单一;救灾管理手段落后。救灾管理中各相关部门的独立性与封闭性造成工作上的独立性和封闭性。救灾救济体制改革要实现十个突破:实现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上的突破、不断增加救灾投入总量。1.在做好特大自然灾害由中央补助、大灾省级统筹安排支持外,中、小灾害必须要注意强调和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克服灾情不分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归纳和规范分析方法,从制度变迁视角探寻科技经费后补助政策优化趋势是提升科技经费使用绩效的客观要求。科技经费后补助政策历经农作物新品种研发经费后补助试点、部分行业领域研发经费后补助推广、科技计划后补助全面规范发展三阶段。各省科技经费后补助、创新券政策文本的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等要素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均存缺陷,应从分离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聚焦优先支持领域、细分科创活动类型、拓展资金使用范围、增强补贴标准客观性等方面优化后补助政策要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9):59
为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2012年4月6-8日,全国救灾处长业务交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民政部救灾司有关同志介绍了今年救灾、减灾、备灾和救灾捐赠工作安排,并对救灾项目和补助标准、灾情发布和上报、减灾规划和人才规划、捐赠款物接收和发放等相关政策作了认真解读,对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建国50 多年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救灾工作,逐步形成了”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3,(21):24-25
2013年以来,天津市民政局救灾处按照局党组构筑民政三大板块和8个体系的总体部署以及"三创、三求"的工作要求,在提高应急水平、强化基层能力上下功夫,着力破解薄弱环节,推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天津市救灾工作加快发展、争创全国前列奠定基础。取得的成绩一、有序推动基础性政策创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骨架和核心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均进展顺利。《天津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经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已正式出台;《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暨三年实施方案》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天津  相似文献   

11.
救灾救济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救灾救济体制将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研究改进。如何建立和健全可行的救灾救济体系呢?笔者就此谈几点设想。现行救灾管理体制要求将灾害分成特大、大、中和小四种,特大灾害和大灾以地方政府救助为主,国家给予必要补助;中灾和小灾由省以下各级政府负责,并要求各级政府每年财政支出中单列专款作为救灾预备金,这就自上而下确定了各级的职能,明确了责任制。但救灾救济工作的落脚点在农村,具体事务管理落实的重点在县、乡两级,从近年甘肃省天水等地的实践来看,在财…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是湖北省实施民政事务精细化管理的起步之年。针对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民政厅在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规范使用流程,实施跟踪问效,实现了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精准和高效,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全政策体系湖北省民政厅在2013年出台《湖北省  相似文献   

13.
赵晓华 《人民论坛》2020,(1):142-144
清朝吸纳历代经验,建立了系统完备的救灾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报灾、勘灾、筹赈、赈灾、善后等多个方面,基本覆盖整个救灾过程。清朝将救灾责任法律化,救灾立法体系严整灵活,从而确保救灾制度有效运行。清代救灾制度建设与王朝活动同步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救灾肥来的太及时了,我正准备去买呢,领到肥后,赶快下地撒肥、喷药、治虫,争取在大灾之年不减产。”2012年8月9日,江苏省东海县张湾乡张湾村的张成敬从工作人员手里领取一袋救灾化肥后,随即驱车下地,把肥料撒入了稻田。自8月8日上午起,东海县张湾乡人民政府陆续向12个行政村发放2012年省级救灾化肥共300吨。此次发放的肥料主要用于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受灾补助,乡政府要将救灾化肥落实到具体受灾农户,救灾化肥分配方案和受补助农户名单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5.
叶如强  王华 《中国减灾》1996,6(1):16-18
全面贯彻生产救灾方针促进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叶如强,王华(安徽省民政厅)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新体制,其核心就是加强地方政府救灾责任,推动救灾社会化进程,巩固生产自救在救灾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新的救灾体制,改变了单纯由国家包揽救灾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减灾救灾工作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努力创新,离不开广大政策实施者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政策研究者的无私谏言。2011年2月23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主办的全国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主管救灾副厅(局)长及代表、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征文获奖者代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16日,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举办的"减灾救灾政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部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6位专家学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的项目官员,以及辽宁、安徽、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省、地、县三级民政部门的39位救灾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惩治与预防灾害管理行为腐败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监管体系。救灾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给受灾地区用于抗灾救灾的专项资金。从广义上讲,救灾资金包含政府动用公共资源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救灾的所有资金、物资及设备等。从狭义上讲,救灾资金是指政府用于赈济灾民的生活费、安置费、医疗费及恢复生产的补助资金,救灾资金俗称灾民的“保命款”或”救命钱”。救  相似文献   

19.
正首先,突出政策创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化水平。一是完善应急救助预案体系。建立市、区、街三级应急救助预案体系,规范应急救助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及处置程序。二是规范应急救助指挥机制。明确全市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中枢的成员构成、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和工作规则。三是强化应急救助保障  相似文献   

20.
择奕 《中国减灾》2009,(2):47-47
美国的救灾,与中国的救灾有所不同,实施救灾时依灾害种类、施救的方法不同,而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但每个部门分工明细,体系完整. 救灾体系分为联邦与州的两级制 美国防灾救灾体系分为联邦与州的两级制.担负领导和协调全国性灾害事务的职责部门,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1979年3月,震惊全球的民用核能三里岛事件发生后,美国随即成立了专职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