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23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召开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暨能力建设座谈会。救灾司副司长、国家减灾中心党委书记殷本杰主持会议。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救灾处负责同志,以及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殷本杰副司长领学了十九大报告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谈了认识和体会。北京、河北、内蒙古等省市民政厅(局)有关同志围绕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0—22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组织召开第六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的减灾中心和救灾处的代表近50人参加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聚焦业务协同与联动,推动省级减灾中心业务能力建设。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省级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对于提升全国和各省减灾救灾决策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成立省级减灾中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超过全国的一半,但是由于各地基础与条件不同,全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11月20至23日,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2012年全国民政系统自然灾害灾情核定会"。来自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国家减灾中心党委书记庞陈敏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刘树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15):61
2012年7月16日下午,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接待了吉尔吉斯共和国紧急情况部部长巴罗诺夫一行7人的访问。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伊佩庄、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张晓宁参加了会谈。张卫星主任代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对代表团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心的总体情况、减灾救灾业务体系、中心主要产品和国际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21):59
2012年10月30日,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力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检查指导工作,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等陪同检查。姜力副部长视察了国家减灾委指挥中心和综合减灾业务平台,听取了张卫星主任关于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工作进展情况的专题汇报。姜力副部长指出,减灾救灾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传统业务,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以国家减灾中心为技术支撑,灾情信息传递迅  相似文献   

7.
正4月1日下午,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康鹏、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接待了英国国际发展部国务秘书贾斯汀·格里宁女士一行9人的访问。民政部国际合作司、救灾司以及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有关代表参加了会谈。会上,康鹏介绍了民政部与英国国际发展部在减灾救灾领域开展合作的情况,杨思全对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业务体系建设、国内外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与国际合作等工作进行了介绍,贾斯汀·格里宁女士表示英方愿意同民政部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  相似文献   

8.
<正>7月18日,民政部救灾司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全国社区减灾工作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救灾处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救灾处负责同志和负责社区减灾工作的同志,以及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殷本杰副司长回顾了近年来社区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不足,从五个方面提出做好创  相似文献   

9.
聚焦     
正北京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王世廷访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6月10日下午,外交部非洲司王世廷副司长一行18人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参观调研。民政部救灾司司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柴梅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接待了来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谈。双方就如何推动中非减灾救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取得积极共识。  相似文献   

10.
聚焦     
《中国减灾》2015,(1):40-41
<正>北京:召开救灾捐赠导向机制建设座谈会2014年11月28日,由民政部救灾司组织的救灾捐赠导向机制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会议由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孙浩荃主持,民政部救灾司、民间组织管理局、国家减灾中心有关人员,中华慈善总会、  相似文献   

11.
, 《中国减灾》2012,(11):58-58
2012年11月1日,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检查指导工作,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等陪同检查。顾朝曦副部长视察了国家减灾委指挥中心和综合减灾业务平台,详细询问了卫星运管、数据处理、灾害评估。  相似文献   

12.
11月20至23日,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2012年全国民政系统自然灾害灾情核定会”。来自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23):38
正11月21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合作座谈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庞陈敏,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总工程师杨思全,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减灾研究院有关教授、国家减灾中心有关人员等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1,(1):60-60
2010年12月30日,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专门听取救灾司、减灾中心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汇报了2010年救灾资金物资安排使用情况、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2011年工作打算。罗平飞对救灾司和减灾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卫星 《中国减灾》2012,(5X):20-23
<正>尊重科学,善用科技,将传统经验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是做好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所在。自2002年成立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始终围绕国家减灾救灾事业发展大局,以加强减灾救灾业务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延伸服务领域,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综合减灾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十年来,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综合减灾业务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八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21):58
2012年11月1日,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检查指导工作,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等陪同检查。顾朝曦副部长视察了国家减灾委指挥中心和综合减灾业务平台,详细询问了卫星运管、数据处理、灾害评估、遥感监测等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功能作用,并就灾害救助中的有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1,(12):59-59
2011年10月底至11月上句,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在北京连续举办3期减灾备灾专题业务培训班。全国省级、地(市)级以及部分县级民政部门的救灾工作人员470余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8.
国减 《中国减灾》2010,(8):60-60
经双方协商,2010年7月7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上海市民政局在上海签署《关于开展减灾救灾技术合作的协议》。民政部救灾司司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邹铭、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分别致辞并签署了合作协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闫志壮、冯金社,总工程师范一大,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里、姚凯,纪检组长周静波等出席。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8日,全国社区减灾工作座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救灾处处长,以及民政部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浙江、青岛等省市民政厅局救灾处长作典型发言。与会代表总结了近年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交流分享了社区减灾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考察了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和江干区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7月11日,民政部救灾司召开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专题讨论会,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副司长胡晓春、副司长李保俊、救灾司各处处长以及国家减灾中心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会讨论。会议听取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秘书处关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介绍,与会人员围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思路和前期研究重大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规划编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