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防灾减灾是全球的共同行动。全球化需要大视野。日益加剧的灾害风险,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亟需世界各国站在全球共担风险、共御天灾的层面加强减灾  相似文献   

2.
从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其间因灾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大灾即达124次。灾害发生的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增加,尤其在民国期间,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达16万余次,其中水灾、旱灾尤为严重,分别达7408次和5935次。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侵袭,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态势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各类自然灾害对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复杂,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致灾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的复杂性、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灾害社会学的视角,在全面调查近年来甘肃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科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竹溪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县,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以干旱、特大暴风雨和洪涝等为主的重大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该县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救灾工作全局,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减灾的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减灾》2012,(8):26-30
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自然灾害作为湖北省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推进湖北省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地域辽阔,且地势阶递性起伏,地理环境极其复杂,气候多样,生态环境脆弱。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重特大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自然灾害作为湖北省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推进湖北省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贯彻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总结了我国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充分借鉴国际减轻灾害风险管理先进经验,顺应我国灾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5年6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支持3月于世界减灾大会上汇总的成果文件《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强调落实行动真正减轻灾害风险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和灾害  相似文献   

11.
<正>为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求,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坚持系统思维,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面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尽最大努力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取得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良好成绩。根据当地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本文总结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以期提升自然灾害防治水平,护航合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从汶川到玉树,从雅安到鲁甸,自2008年开启我国"公益元年"模式的七年来,我们经历了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灾害带来的伤痛。但让人欣慰的是,与灾害相伴的不是沉沦与绝望,而是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的不断健全,特别是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不断成熟与理性。近日,民政部制定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总结近几年我国减灾救灾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构建科学的减灾救灾机制的政策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到“我国现行灾害动员机制不利于有效调动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源,过度依赖政府财政的传统救灾体制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这将日益影响减灾救灾的实际效果。”时值“5·12”防灾减灾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郑功成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灾害形势日趋严峻,灾害应对面临极大挑战。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精度监测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对自然灾害预测预警的准确度;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和综合应急响应平台的建立以及先进抢险设备推广应用极大降低了受灾地区人口与经济损失;科学精确的灾害损失评估为国家和地方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救灾应急响应提供了重要依据。毫无疑问,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已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徐娜 《中国减灾》2012,(15):27-30
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全省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75%,自然灾害作为湖北省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日,本刊记者就湖北省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问题专访了湖北省民政厅厅长、省减灾委副主任谢松保。  相似文献   

16.
孙用和 《中国减灾》2000,10(4):21-22
(2 0 0 0年 1 0月 1 1日 )今天是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活动以来的第十一个“国际减灾日”。为了推进全球的减灾活动 ,每个成员国都应在这一天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纪念活动。众所周知 ,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社会经济越发展 ,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开展减灾活动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抗御自然灾害的共同意志 ,各国人民都应在抗御自然灾害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 :“减灾 ,青年与教育”——特别关注森林火灾。青年是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3,(12):41-41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多发,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为提高灾害救助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定安县切实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镇(农场)、村(居)委会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减灾宣传、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灾后救助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贯彻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总结了我国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充分借鉴国际减轻灾害风险管理先进经验,顺应我国灾害发展趋势,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明确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和新要求,对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是指导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是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伴随者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定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减灾事止发展。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部署各项减灾救灾工作,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