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大局与"法学家的幻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景文 《法学家》2006,6(5):28-32
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服务大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这是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精辟概括,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法律上层建筑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优秀遗产的继承.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须臾不可丢弃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和平崛起"是新近提出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崭新理论.它表现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性深思.这一理论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提炼,又是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正式启动立法程序,首次开始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旨在以真正的法理抗击“法理台独”的歪理。法理台独什么是“法理台独”?陈水扁对它曾经做过形象的比喻:“我那只日本柴狗跟我跑步,它是不跑直线的,但是当我抵达目的地前,它  相似文献   

4.
"利益集团"这个概念近年来开始在学界蔓延,是国内学者从西方理论中引入的一个分析工具。国内对于"利益集团"一词的看法和态度,大都在于纠正以前作为贬义词的用法,在正视它的现实意义后,主要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来使用。在国内关于利益集团的研究中,利益集团的意义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在于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其二在于利益集团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直到今天,在谈论利益集团时,总是认为它就是影响政府政策或官员的社会团体。当利益集团通过任何一种政府的机构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就变成了政治利益集团。显然,利益集团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政治利益集团仅仅是利益集团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社会中任何团体都可能作为利益集团发挥作用,也可能作为政治利益集团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各级人大监督实践工作中的"个案监督",自其产生之日,便引来各方争议,褒贬不一。不可否认的是,个案监督的初衷是遏制司法腐败,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文根据对人大个案监督实施情况的调查以及学者们的论说,认为个案监督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应理性看待,它虽有缺点,但仍可加以改造利用,文章还提出了对规范个案监督的几点建议,以期对目前已经广泛开展的个案监督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弑亲"古往今来已有之,但"弑亲"行为也是历朝历代法律所不容和重罚的。在党中央提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弑亲"案件的时有发生,除了每每令我们震惊、气愤外,应该引起我们对它的深思。在此,本文试对此现象进行法律层面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继续解放思想”是十七大提出的首要实践原则。对于“解放思想”原则的理解众说纷纭,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原则的本有规定进行“元”意义上的讨论。“解放思想”原则的基本内涵是要求确立思想者的主体地位,确立对一切既得前提的批判态度,确立它的“求是”的目的性质。“解放思想”原则具有绝对性,因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无止境,决定着解放思想的无止境;“解放思想”原则又有相对性,因为它受“实事求是”原则和人民本位基本价值观的制约。当前阶段的二者统一,要求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又坚持思想的不断解放,实现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8.
对行政法发展的"范式转换论"之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式转换论"研究方法的缺陷是:将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范式"方法用来分析中国行政法发展的理论问题,将行政法发展视为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它提出行政法的基本问题应以问题为定向,以公共利益为主导.行政法学研究应以公共利益为分析视角等观点是不符合行政法历史和现实发展趋势的.它仅仅对行政法本体论方面做些转变,就认为中国行政法体系实现了从国家行政范式向公共行政范式转换,显得过于草率和仓促.  相似文献   

9.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提出顺应了当时发生在中国的国际政治形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免于被瓜分的命运.而中国幸免于瓜分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之间矛盾加剧而形成的均势状态,以及中国人民坚决的反抗斗争."门户开放"政策只是客观上起了帮助中国的作用,这种客观上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在美国人的意念中,却成了美国拯救中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社会"的私法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它将成为中国社会体制的结构性存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多元、理性、正义、法治、平衡和稳定有序的社会.市民社会的本质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市民社会应当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私法是市民社会的法律形式,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法.所以,它是和谐社会法治构建的基本法.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以私法构建为核心.私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发挥主要通过私法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税收基本法的"母法"地位质疑--兼论税收基本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法学杂志》2005,26(1):58-60
制定税收基本法是件大事,它不仅有利于调整税收关系,而且为弘扬现代税收法治思想提供了契机。本文拟从立法角度,对税收基本法的地位、效力和价值进行分析论证,并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中的母法”提出质疑,并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2.
"法学"是什么?——比较法视域中的"法学"含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进学 《法学论坛》2006,21(4):32-37
法学是什么?法学不只是一种知识谱系,它本质上是基于对法的具体场景运用的实践活动的回应。法学是一种知识、一种逻辑、一种学问,却更是一种实践、一种经验、一种解释。从比较法之视域对“法学”之原初含义进行解读,可把它概括为三个判断:法学是公平之学、法学是智识之学、法学是判断与解释之学。  相似文献   

13.
刘苗荣  张小兰 《河北法学》2006,24(3):152-155
"法德并举"治国方略的提出,既解读继承历史,又立足创新现实.它与和谐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法德并举"治国方略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实现的途径和成果的保障;而和谐社会是"法德并举"治国方略的目的归宿和贯彻落实,法德并举方能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既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举措,也是公共行政生活中具体公共行为的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与依法治国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它的涵义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德治国方略的根本内容;以党员干部为表率-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以公民讲道德为目标-以德治国方略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新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下,反倾销已出现被滥用的趋势,越来越背离它最初的维护公平贸易的宗旨。如何抑制反倾销措施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各国反倾销公共利益条款的规定基础上,对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中公共利益原则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问"Q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Q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从最初的网络聊天工具,到后来的游戏中心,QQ在网络世界占有不小的位置。如今它推出的Q币却引起了争议,有人说它会冲击金融秩序,有人说它只不过类似于食堂的饭票,而对于数千万的年轻网友,“Q币”是一个可以让们他们“眼前一亮”的字眼:打开电脑,登录QQ,到商城给自己的QQ人像添置漂亮服饰,到游戏中心跟人下五子棋、“火拼”几场俄罗斯方块……对很多网友来说,  相似文献   

17.
以法律视角探析"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敏 《法学杂志》2006,27(2):95-98
传统孝道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它只有在封建父权制度的支撑下才能得以实现,而传统的孝文化最终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传统孝道的基础已经消失,必须以新的内容取而代之.本文详细分析了孝道内容的来龙去脉,提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情况下,孝道的实现除了子女外,还需要全社会来支撑.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是现阶段理论与实践中较多使用的一个词语,但是笔者认为,它并不能准确地"表达行政管理领域的法治状态"这一含义,而应该用"法治行政"这一概念来代替它.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寻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但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本文拟通过对"人肉搜索"和隐私权的阐述,分析它们可能出现的冲突,并根据相关法律提出规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小产权房"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产权房"目前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其折射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是制度性的和深层次的.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房地产市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建立与国有土地出让、转让制度相衔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制度."小产权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它合理存在的原因,而且我国对于.小产权房"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不能说"小产权房"都是违法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小产权房"的成因,合法的理由和意义,并对"小产权房"的法律规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