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弘 《桂海论丛》2009,25(2):75-79
西方近代不少思想家立足于唯心史观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确立了其截然不同的研究历史规律性的方法论:历史规律性是根植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的,应当到那里去寻求历史规律.许多研究者把马克思早期根据西欧历史而概括出的"五形态"理论,错误地当作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没有看到马克思晚年在这个问题上所发生的看法的改变.真正可以代表马克思历史规律思想的,是"三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形态问题,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发生了明显的空间转向。马克思早期主要剖析以英国为"样本"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侧重于在静态分工和所有制的角度下解读社会形态结构,在动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视野下把握社会形态演进,初步形成了分析社会形态的理论框架。马克思晚年着重考察东方社会农村公社存在的普遍性、内在的二重性及其未来的发展命运,在宏观上完善对原初社会形态的认识,考察社会形态的不同演进路径,在微观上分析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独特的历史境遇及其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关社会形态问题的新认识。正确理解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形态问题的空间转向,明确割裂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理论本质,阐明马克思晚年在社会结构、动力和发展道路方面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把握马克思思想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整理出版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以来,晚年马克思成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特别是关于俄国有可能不  相似文献   

4.
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早期马克思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标和任务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原则纲领;晚年马克思则进一步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无产阶级政党的新任务等思想。加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研究,对于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启良近年来,随着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公开出版,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这是因为,晚年马克思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由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转到对古代东方社会的考察,尤其对俄国...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马克思军事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化了马克思的军事劳动理论,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军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强调了发展经济和科技对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用,为铸造共和国强大的国防物质盾牌指明了方向;三是赋予马克思关于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思想以新的内涵,确立了提高社会主义军事经济效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仁卿  袁英华 《前沿》2008,(10):14-16
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在中青年与晚年时期各有不同的理论旨趣。中青年时期马克思是持“渐进”的理论观,晚年则是持“跨越”的理论观。相对于其“渐进”理论,“跨越”理论是粗线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的发展.考察马克思东方共产主义理论,既不能过分夸大“跨越”理论的作用而贬低其“渐进”理论成果,也不能拿他“渐进”理论成果去谤毁其“跨越”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理论形成发展中 ,曾用不同词汇。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没有本质区别 ,在这一学科发展比较完善成熟时期一般都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为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是关于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 ,以及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祝成生 《理论月刊》2001,19(2):22-24
本文简要分析了马克思晚年研究转向的直接动因,阐明了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剖析所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揭示了其研究成果对现实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法论意义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耀东 《前沿》2012,(11):64-66
马克思跨越理论是当前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立足时代背景,对马克思跨越理论何以形成,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个理论探讨,应对俄国民粹派分子的现实要求与理论挑战,科学社会主义的预言与现实发展的强烈反差,对东方社会历史发展前途的探讨,人类学的发展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大娟 《创造》2021,29(3):66-73
从横向角度窥察,近几年,学界一度掀起马克思思想研究的热潮,相比之下,对恩格斯思想的研究相对冷寂.从纵向角度审视,学界更倾向于对恩格斯晚年思想的研究和考证,而对恩格斯早期思想的研讨则相对冷清.不仅如此,学者对恩格斯早期关于无产阶级贫困思想的"学术冷淡主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恩格斯早期无产阶级贫困思想的理论深度和时代价值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刻挖掘,且存在诸多偏见和误读,极易冲击和淡化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构建中的独特思想贡献.面对波谲云诡的时代变幻和此起彼伏的反贫斗争,重温青年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肌理剖析,对学界回归恩格斯贫困思想的本真精神,纠正当前经验主义、唯理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同他们的专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是我们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教材。书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经济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历史台力论、历史中的必然和偶然等观点做了创新性解释。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必读之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国强 《前沿》2010,(12):30-32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其发出的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声。对"卡夫丁峡谷"思想进行全面审视,分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揭示其真实的思想内涵,探索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利于拓宽理论视野,而且对我们更好地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在晚年针对俄国提出来的,而且认为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是出于一种理解的同情。但是经过深度耕犁马克思的思想文本,其实东方社会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就有所体现且针对的也不仅仅是俄国。因此,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不仅有早期和晚期之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从早期和晚期东方社会理论中蕴含的方法论变迁这一角度来说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与其说是出于理解的同情还不如说是出于理论的建构更符合马克思的本意。  相似文献   

16.
自然和人文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两个维度。当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学者们仅从自然维度考察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根基、内容、当代价值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忽视了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与自然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同一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资本本性是人文生态恶化的根源、以人为本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础 ,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提出新的科学依据、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新的任务 ;使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特征等思想在新的实践中获得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 ,为我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为我们推进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8.
人们以往对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法权哲学话语的揭示,而相对忽视了对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真实存在的人文话语的探求.马克思法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性根基和人学思想,这种有价值的人性主题使得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永葆学术魅力,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因此,研究和挖掘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人学意蕴,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研究,而且能够为我国当下构建“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提供思想渊源和实践指导.人本法律观是马克思法律思想人文意蕴的当代演绎,在新时期坚持和弘扬人本法律观对于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只有站在历史观价值观的高度,才能深刻认识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内涵和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回顾了唯物史观形成、确证和深化的发展历程.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 1858年手稿)>[资本章][结尾]中关于生产力、科学文化和全社会利益关系的论述进行了发掘和探讨,论证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辩证统一关系的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的理论创新.本文还提出了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破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一经济学难题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的城邦公共精神向马克思说明了人参与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空想社会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公共性管理图示给予马克思以直接的思想启迪;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公共性反思引起了马克思研究的重大转向;自由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实现的公共性理念启示马克思公共性是自由意志的理性结合。这四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逻辑演进是与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