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局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全省地方税收中心工作.坚持推进依法治税,整顿规范税收秩序,查处税务违法案件,深化税务稽查执法,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经济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经济违法行为存在的经济根源,在对违法成本和违法收益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经济违法的诸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利用背后的主要原因:非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及其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的财税管理体制与利益驱动;土地立法存在漏洞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政府之强势与农民之弱势的历史遗存。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利用的治理对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政绩观及考核指标体系来约束各级政府和官员;破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改革征地方式,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耕地资源流失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最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急速下降,粮食减产惊人,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更为严峻的是,极其有限的耕地资源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而还在继续大量地流失.从行政管理的视角看,我国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利益追求、政府寻租、违法征地等土地违法行为是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探析耕地资源流失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其对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影响,寻求防治耕地资源流失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已经获得全部实现的情形下,人民法院没有必要对公益诉讼案件(继续)进行实体审理。但是,在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情形下,检察机关丧失请求被告纠正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的利益,并不当然意味着其同时丧失请求法院对被告的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确认的利益。为了及时救济遭受损害或威胁的社会公共利益,引导被告尽早纠正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根据被告纠正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的时间,设计不完全相同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改革20年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的分立以及事权上的交叉很长时间里呈现相互推诿或相互插足的局面,土地财政成为增加地方财力的新途径。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土地财政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2004-201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确实存在较高的替代率,即土地换保障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如此,由于受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区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换保障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鉴于土地换保障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探索规范土地换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7.
土地行政伦理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多年来努力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然而,随着政府角色的转变,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自利性日益膨胀,驱使其在土地行政中违法违规。这些不合乎伦理的土地行政行为对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也损害了我国政府形象,甚至恶化了与公众的关系。因此,政府在土地行政时,必须通过法律和伦理的双约束,真正保护和控制好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而处理好人地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寻找影响地方治理水平的因素从而提高地方治理绩效向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从财政社会学理论出发,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症"加剧了政府与社会紧张关系,从而恶化了地方治理;而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则是源于官员政绩考核与上世纪经济分权改革的制度设计。运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本文检验了上述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设:在晋升激励与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则是影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症"则恶化了地方治理,金融危机之后的大规模投资则进一步"锁定"上述逻辑链条。此外,上述影响机制在地区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上述发现对于中国的发展与转型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违法用地”既是当前许多地方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法律现象。其存在的普遍性、方式的多样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关键问题有:违法用地现象为何难以遏止?它与地方领导人物的改革开放观念和经济建设的思维以及我们体制上的弊端有何联系?现行的有关法律有无缺陷?什么样的治理对策才是切实可行的?认真探讨这些问题,对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部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治理土地财政:一个公共经济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特殊转型时期受财政分权、地方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实施的维护自身利益格局的理性选择行为,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本文在运用公共经济理论阐释土地财政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公共经济框架:优化公共财政体制,促进政府间事权财力再平衡;壮大地方公共收入体系;推进公共预算改革;建设公共经济治理型政府等。唯有如此,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土地财政泥淖,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先是介绍了一起劳动违法案件,然后以该案件为出发点,针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导致劳动法律关系的解除,劳动法律适用中漏洞的补救方法,以及从这起案件中映射出的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弊端、劳动争议的认定等问题谈了笔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周平  符英 《海南人大》2009,(1):54-56,5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省旅游局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制订了相应的配套制度,规范了违法案件立案、调查、处罚程序,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了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涉及言论自由保护问题的案件,案件当事人为普通公民和有关地方政府。事件的主要起因往往都是由于普通公民在网络上发表对地方政府不满和披露地方政府工作的帖子,被地方政府认定为“诽谤政府罪”或有损地方政府形象而遭到跨省追捕。针对这一类“诽谤政府案”,有必要从宪法和刑法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众对政府生态职能的整体认知已经成为政府环境决策和生态职能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生态素养整体水平主要取决于其教育水平;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生态职能为维持环境健康和树立绿色发展观;地方政府生态职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些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成本较低和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或不作为,而对地方政府生态职能执行水准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生态素养以及健全高效的政府决策运行管理体系。这为新时代政府环境决策和实现生态职能的路径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是联接基层民众与中央政府的有效载体。但是其职能缺失经常衍生地方政府不作为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它与政府行为外部性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政府行为具有外部性的特点,导致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或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腐败,或肆意减少本部门工作量,而采取了政府不作为这一隐性的违法行为。为此,有必要从外部性视角对地方政府不作为这一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为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寻找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 WTO 对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对这一重大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应作出怎样的调适?这是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和各地方政府、地方经济组织走向国际舞台的全局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土地和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借批土地、矿产等公共资源,谋取个人利益,出现的腐败和违法现象常见诸报端,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使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制订了相应的配套制度,规范了违法案件立案、调查、处罚程序,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了国土环境资源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政"是当下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理性行为选择。在客观认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同时,也应看到该行为存在损害国民利益、影响代际公平、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以及寻租问题等负外部性。"土地财政"效应的内在化,有赖于财政体制改革、征地制度和政绩考核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14日,省纪委、省监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年1—11月,全省共查处12名违纪违法市厅级干部,80名县处级干部,485名乡科级干部。其中,对8名“厅官”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了案件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