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卢卡奇早期的物化异化观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化”是卢卡奇早期理论探讨的中心话语 ,也是他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思想武器。卢卡奇认为 ,物化的本质在于人的活动、劳动的产物成了异于人并控制、支配、压制人的东西 ,人成为物的奴仆 ,具体表现在人的数字化、原子化、平均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等方面 ,并且这种物化现象在 2 0世纪进一步普遍化和深化。客观地评价卢卡奇的物化异化理论 ,对于当今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玉娟 《前沿》2001,23(7):62
乔治·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他青年时期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是本世纪最早、最系统提出异化理论的著作。异化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一根红线 ,为此它成为当代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试图对青年卢卡奇的异化理论进行简要的述评。一首先 ,卢卡奇从商品结构开始分析物化。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主要来源于他的“物化”概念。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出发 ,卢卡奇直接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得出了他的物化概念。他引证马克思的话 ,“商…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一直以来广受关注,而要掌握其物化批判理论的内在本质,首先要理解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其次他能够提出社会的物化观,是对韦伯和西美尔等人的社会理论的扬弃;再次,是他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最后,他将物化作为资本主义现象进行现实批判。  相似文献   

4.
霍耐特试图复苏物化批判,以解释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病理现象。他采取的步骤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从社会维度、经济维度、文化维度对物化批判实施构建,而是在批判卢卡奇的基础上,选择了海德格尔的解决方案,并试图把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但是,他却滑入了对先验的考察,并且他没有顾及到物质中介在物化现象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而且他对卢卡奇的批判更是存在谬误,所以,有必要对他的物化批判施以诊断,有必要回到社会批判。事实上,只有重新回归社会批判,才能发现物化批判的真正根据。  相似文献   

5.
粟莉 《人民论坛》2012,(17):198-199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一度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物化"是该著作的中心概念之一。在卢卡奇看来,物化现象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只有树立"总体性意识"才能克服物化。探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有助于正确对待市场经济中的物化现象,更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爱 《前沿》2008,23(4):3-5
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无处不在: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作为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甚至法律与国家也物化了。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异质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借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思想资源,试图在二者的互动中,澄明以下三个问题:在思想史的背景中厘清对象化、异化和物化及其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交融和差异;异化和物化都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存在境遇的哲学表达和真实写照,反思卢卡奇提出物化的时代必然性;在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马克思强调“生产之路”,卢卡奇侧重“意识之路”。笔者以为,要真正克服异化,必须借助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资源,同时只有将二者更好地整合起来,才是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8.
苏平富 《求索》2008,(10):49-51
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在理论上受资产阶级“物化意识”的侵蚀,背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资产阶级“物化意识”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反映,其方法论的根本错误在于“事实”崇拜,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种物化意识在无产阶级身上的理论体现。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重点不在于经济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而在于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9.
王福生 《岭南学刊》2008,1(1):65-69
卢卡奇一生投身于现代性批判的伟大事业,其中《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独特性即在于此时的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密切关联。卢卡奇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包括劳动物化和物化意识两个方面,他以总体性辩证法作为自己方法论原则的无产阶级意识构成了其现代性批判事业的新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高茹 《理论月刊》2010,(3):46-49
虽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提出先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公开发表,卢卡奇本人在晚期时候也曾对《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思想作过反思和自我批评,其晚期社会存在本体论也正是在对前期思想批判的基础上才完善了理论自身和实现了理论的自我超越,但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对卢卡奇早期物化理论作一个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从而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卢卡奇思想前后发生变化的轨迹和卢卡奇思想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发表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中分析得出“物化”理论的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普遍的“物化”现象,只有通过“总体性”思想才能够克服这种现象.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梳理,达到总体上把握其思想的意图,从而发掘出“物化”理论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防止出现物化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在机器大工业时代产生了物化现象,卢卡奇与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视角展开了"物化批判".当现代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物化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数字异化,人们相应拥有了"数字人"和"视觉人"的双重异化形态.消解数字异化需要解蔽现代人的异化样态,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为此,它呈现为两条不...  相似文献   

13.
梁伟 《前沿》2008,(11):45-48
异化问题是生存于现实中的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以异化的根源为线索,分析了马克思和卢卡奇对该问题的追问。马克思主要从物质生产说明异化,认为强制性的固定化分工是产生异化的直接原因,私有制使其实现并加深。卢卡奇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普遍的商品化是物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进展中,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得到了新的展开。卢卡奇从资本主义社会变迁中,看到了物化结构的形成以及这一结构对人的活动与心理、意识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物化批判理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理论为研究纲领,在哲学层面批判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在社会生活层面结合精神分析学等思潮,批判法西斯主义。在进入美国后,进一步发展了批判理论,以工具理性批判展开了对西方文化根基的反思。这种激进化的批判,一方面推进了批判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理论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以"物化"为核心范畴的物化理论。物化理论是卢卡奇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创建,也是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支柱,并开启了西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特殊路径。虽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现代性批判在原则高度上触及了现代性批判的实质,但基于其存在论根基依然是黑格尔主义的,这种批判必然落入浪漫主义窠臼。  相似文献   

16.
胡纯华  刘卓红 《求索》2012,(6):216-217
《青年黑格尔》是卢卡奇中期异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该书中卢卡奇通过研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异化思想以及受马克思在《手稿》中对黑格尔异化观批判的启发,重新认识异化的内涵,卢卡奇的异化观较之早期《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观出现了向唯物主义转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总体性”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重要概念,青年卢卡奇主要从结构性和历史性两个方面对其作了界定。总体性这一范畴承担了对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的论证,青年卢卡奇从总体性与辩证法的关联入手,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释马克思辩证法的先河。青年卢卡奇还从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出发,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行了批判,提出只有通过总体性的辩证法,实现总体性的革命,才能反抗资本主义的总体统治。由于青年卢卡奇对于总体性这一范畴的理解没有超出传统形而上学的范围,因此他最终还是走向了带有悲观色彩的对于人类解放的理想性诉求。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沿着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这样一个路径来展开对物化现象的现代性批判,特别是对物化造成的“时间的空间化”问题的批判在本质上形成了他对现代性批判的原则———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这一原则揭穿了资本在现代社会取得统治地位的秘密在于抽象劳动的普遍化。因此,《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现代性批判的原则的价值向度和当代意义就体现为:本质地呈现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9.
宋艳华 《人民论坛》2012,(14):174-175
青年卢卡奇认为应将辩证法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在历史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认为只有人类史,没有自然史;在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上,他过分强调主体的地位,忽视了客体的相对独立性;在对辩证法的定位上,他强调辩证法的革命性,而不是科学性。对于青年卢卡奇的思想观点应联系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加以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受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不同的思想文化在不同的领域内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裂变。公安队伍面对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在执法活动、公安技术、警民关系、执法意识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化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环境的客观影响,也有民警的主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物化现象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物化现象对公安队伍的负面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掌握主动权,确保公安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