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瓮安事件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28”瓮安事件已经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标本性事件。事件在慎用警力、引导舆论抢占先机、尊重公众知情权、坚守程序正义以及防止地方黑恶势力借尸还魂等方面给了我们很有益的启示。面对利益博弈的现状.公安机关在处置工作中要有新思维,防止硬性打压和人为放大,从而轻易滑入处理政治事件或办理刑事、治安案件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微博的普及使得群体性事件信息的扩散更为迅速,而群体性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往往是不利于公安机关的。如何正确地引导微博舆论,有效地管控群体性事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降低对公安机关的自身形象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公安机关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运用抽样研究的方法对"云南晋宁事件"进行微博特点分析,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微博舆情的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群体性事件认识有逐渐深化和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基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发展有两极分化态势。公安传播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坚持公安机关政治社会责任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角色定位的统一;法、理、情的统一;闻警而动与全程舆论引导的统一;通报事态、澄清实事、说明政策与及时处置和问责、有错必纠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性事件警务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网络时代,公安机关如何应对不断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一个新课题。对此,公安机关应当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网络舆论,通过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应坚持"三可三不可"和"三个慎用"两大原则,即"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和慎用强制措施"。要科学合理调用警力,着重现场处置和事后处置,以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难控,传播难管,信息真伪难辨,信息交流群体极化性倾向严重的现状,呈现出网络舆情热点往往直接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加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循环及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难度,网络舆情易被敌对势力利用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性质改变.公安机关应采取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能力,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驾驭能力,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水平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多元化因素使得群体性闹事事件频发,如果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其处置不当,则会造成更深的社会矛盾,因此,群体性闹事事件的频发给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应对和处置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公安机关处置类似的群体性闹事事件所采取的战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关乎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形象,体现了他们的社会治理能力。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态势和中央倡导的依法治国理念,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新要求,公安工作前置便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公安机关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变的规律,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社区服务前置、建立网络派出所、提供全天候、无差别服务、以及辖区单位建立治安联控网络等措施,就能较好地将公安工作前置付诸实践,减少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适时化解相关方面的矛盾,降低事件发生或恶化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公安机关敏感性案件的办理遭遇了网络舆论危机,已经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与公安民警的形象,必须针对敏感性案件信息传播的特点,改善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的宏观环境,制定舆论引导的微观操作机制,在敏感性案件的信息传播中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抢占网络先机,维护公安机关的公正、权威的执法形象。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反映,公安机关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力量。明确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现场管理的原则、策略与方法,有利于将公安部有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示精神转化为现场指挥员的行动指南,提高群体性事件现场管理和处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公共关系客观存在,公安机关可以运用公共关系原理,提高群体性事件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对社会秩序极具破坏力的社会形态,公安机关作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中坚力量,充分研究群体性事件中聚集人群的群体心理及其发展规律,依据心理学原理依法、合理地采用心理战术、心理策略对群体心理予以引导,是有效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做好群体性事件预测、处置的前提和基础,是公安机关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最有力的保障,是提高公安机关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策略。针对现阶段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有关情报信息问题,应建立以情报信息为导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模式,并对其运行原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涉警群体性事件是指公安机关直接成为冲击目标或者直接由公安机关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于民众对警察的不满和不信任。这是由于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不力,群众缺乏安全感,警察执法不公,引起群众心理失衡,地方政府滥用警力,造成警民对立而造成的。对涉警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需要转变思路,从被动处置转为积极预防;公正文明执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面对现实,制定群体性事件预案;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做好信息公开,引导舆情走向;处置时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慎用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而维权几乎成了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目的。群体性事件的实质是以集群的方式表达某种诉求或者意见,其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对群体性事件处置采用弹压模式,不仅容易造成矛盾升级激化,而且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使得矛盾和负面情绪积压。对此,我们可以改变思路,由公安机关引导公民进行集会游行示威,为公民维权和表达意见打开一条新的道路,从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节约处置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论公安机关与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稳定,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对此,应首先明确基本任务。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一家不能解决群体性事件这一社会问题。它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在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同时,公安机关也要注意自身的一些问题,努力避免因警察的职务行为引发或激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维护稳定,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对此,应首先明确基本任务。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一家不能解决群体性事件这一社会问题。它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在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同时,公安机关也要注意自身的一些问题,努力避免因警察的职务行为引发或激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复杂突出,群体性事件也此起彼伏,但公安机关的处置却无章可循,造成社会舆论对其处置措施褒贬不一。虽然目前的法律法规明确了相应的处置原则,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但是具备可执行性的处置方法却付之阙如,难以突破为与不为的两难困局。"方法改变前提,前提改变结论。"在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准确定性的基础上,借鉴域外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和模式,对群体性事件处置进行本土化构建,通过启动程序和控制程序的严密设计来实现警察权效率的提高和责任的明确,给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行为范式,应为处置群体性事件法治化的一种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力量,其处置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加以阐释,并对我国公安机关现行的处置群体性事件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呈现暴力化升级、网上网下联动化等新特点。当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存在对事件定位不准、滥用警力情况经常出现、现场驾驭能力弱和舆论引导能力弱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要遵循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防止矛盾激化、分类依法处置等相关基本原则。处置的三个阶段为,初期阶段迅速启动预案,到达现场进行先期处置;中期处置充分运用处置方法和策略平息事件;后期处置在现场留兵镇守,重在防止事件复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20.
防范基于网络组织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依托互联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应运而生,因为它已不属于传统意义的群体性事件的范畴,有很强的信息化背景,给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认真研究基于网络组织群体性事件在我国的发展变化情况,针对其特点,加强公安机关信息作战力量建设;做好大中城市重点人群的监控;警、军、民联合共同防范;督促完善信息安全立法,消除法律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