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管理创新到社会治理创新的转变体现了政府治理理念的变迁,即社会治理创新由"管"的行为模式到"治"的行为模式。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应对社会风险。坚持依法治理促使警察机关创新执法理念、体制机制和执法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措施,健全和完善规范警察执法行为的机制与途径,实现"法治公安"的任务目标,使之适应社会治理创新的变化与要求。  相似文献   

2.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延续与创新,其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理论特征与时代意涵,反映了社会治理理论已从机制创新、架构完善推进到格局营造、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梳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理念,可以发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仍然是其最为鲜明的价值依归,同时其具有"主体关系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协商共治""治理成果全民共享"的丰富时代意蕴,推动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则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用词转换,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标志着执政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但"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社会管理格局所形成的治理困境继续阻碍着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因此,需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来探寻适于中国改革发展实际的治理理论以及善治良政的实现途径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从国外的"无缝隙政府"、"网格技术应用以及社区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对于我国创新治理提供了一种重要而有益的分析框架和工具。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简评,以期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提出,是我国对现实生活中诸多挑战和问题的积极回应。社会治理不仅提倡治理主体在形式上的多样性,更强调主体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合作共治"是蕴藏在其中的价值诉求。构建良好的合作共治格局,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关键要从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等各个治理主体着眼,注重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治,理清各个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明确其权责划分,以实现对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社会"多中心"治理理论、我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体制、大团结大联合"两大旗帜"、百年统战积蓄的"四大优势"入手,阐述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统一战线在思想意识、参与渠道、目标方位与方式创新四个方面服务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提出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核心,整合政治、功能、人才、资源优势,创新民意表达、价值引导与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协同化、科学化、网络化水平,以期增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中"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为探讨十八大以来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成长路径提供了坐标。从"宽广"和"长远"引发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意蕴又可作两种引伸:从哲学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生命的代际相传,体现出的是生命成长轨迹;从实践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操作面"与"设计面"的集合,对应解读就是强引擎(新型城市化)与强国梦,它们把哲学意蕴具像化。这一"双强"版式的分析优点在于,能实现由面缩点、再由点扩面地浓缩、展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成长路径。以强引擎为解读载体,对应的创新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上;以强国梦为解读旨归,对应的创新则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上。由强引擎和强国梦叠加析出的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成长路径,其演绎也为未来处于全生命周期的党领导的社会治理再创新,打开了一扇展示之窗。  相似文献   

8.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化解基层矛盾、修补基层生态、巩固基层政权。面对农村基层治理理念异化、基层治理与社会结构"脱嵌"、基层行政权力"势差"、治理效益递减的困境,应该从矫正治理理念价值偏差、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层面入手,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和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中"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为探讨十八大以来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力逻辑提供了坐标。从"宽广"和"长远"引发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意蕴又可作两种引伸:从哲学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生命的代际相传,具有生命力逻辑;从实践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操作面"与"设计面"的集合,对应解读就是强引擎(新型城市化)与强国梦,它们把哲学意蕴具像化。这一"双强"版式的分析优点在于,能实现由面缩点、再由点扩面地浓缩、展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力逻辑。以强引擎为解读载体,对应的创新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论上;以强国梦为解读旨归,对应的创新则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上。由强引擎和强国梦叠加析出的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力逻辑为未来处于全生命周期的党领导的社会治理再创新打开了一扇展示之窗。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以精准化的社会治理描绘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是江苏省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该机制为社会治理精准化提供了"智慧化"方案、"基础性"方式以及"下沉式"服务。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深刻分析"大网铁"机制的创新实践,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从治理主导性、治理动态性、治理"下沉式"以及治理规范性四个方面为社会治理精准化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两者一字之差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中共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要理解这种创新,需要回答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治理是什么"的问题;二是"社会治理如何进行"的问题。究其根本,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需要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与个人三个层次构建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社会治理的概念及其理论体系还不够清晰,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行动框架。从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来看,社会治理是从"社会管理"转变而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建设与公共服务,三者又是有机统一的。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从政策视角予以审视,通过社会政策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福祉、优化利益分配,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创新,是"四个全面"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而社区共同体建设,是社会治理的转型性创新。推进从"单位人"、"社会人"转型至"社区人"等治理支点的创新,以获得社区共同利益的治理纽带和有效支撑;推进从"零散性"、"偏远性"转型至"聚合性"等聚居格局的创新,以实现公共资源的配置集约化和效能最大化;推进从"线性治理"转型至"立体治理"等治理结构的创新,以便于从"人盯人"走向"法对人",实行法律之治,是其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治理创新具有工具性与价值性双重意义。对十八大以来地方治理的解读需要在"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下进行。基于"价值—过程—特性"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十八大以来的地方治理创新进行宏观审视与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地方治理创新实现了从"生产力政治"到"民生政治"的价值重构,实现了从"政策模仿"到"制度创新"的过程转换,实现了从"制度锁定"到"体制跃迁"的特性建构。未来的地方治理创新会继续沿着民主化、法治化与科学化轨迹前进。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公安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定位,在明确法治公安涵义、理念和要求、法治公安的方法论和实践途径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意义、目标和路径的基础上,开展公安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社会治理案例,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尤其是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亟待创新加强。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平安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衢州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问题导向,从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微创新",走向全局化、系统化和深层化的探索实践,紧紧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保衢州一方平安"总目标,调整优化以系统治理、多元参与为目标的治理体系,构建完善以综合治理、"三治合一"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以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为重点的治理机制,着力强化以常态化运行、长效化治理为关键的运行保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层面实现创新突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的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人才治理创新是我国人才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大数据驱动人才治理场景、思维、方式、模式和过程面临以下转变:从样本数据到全量数据,从线性思维到关联思维,从信息管理到数据治理,从经验管理到智能决策。在人才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中,政府需要树立"基于数据"的人才治理理念,完善人才数据网络的互动治理机制,构建"数据+"人才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人才资源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出发,对佛山市禅城区的"企业服务中心"和"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的基层治理创新的成功实践进行调研,探讨了通过构建基层社会资本、实现政市协同治理进而提升整体治理效能的现实意义,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在政市协同治理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平安中国建设在社区层面主要体现为营造高质量的人民安全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目标的历史承续,是在非传统风险社会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选择,更提升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单位城市社区向着和谐宜居发展的未来可能性。社区层面的平安治理是在社区场域内进行的,适应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和新时代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管理诉求的社会治理创新。解析社区平安治理从追求高效率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内在逻辑,明确平安治理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平安治理"从标到本"的思路转变,可提出平安治理"以安促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使社会治理面临的对象和环境具有新的特征。传统治理模式和方法显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社会治理的自身发展也呼唤一场"否定之否定"或者说"建构式"的自我革命和自我改进。在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下,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把治理体系划归为治理对象,导致"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主体错位而成为制约社会治理创新的桎梏。如何以治理创新为切入点,准确把握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互动交叉服务的基本趋势,化解政府治理绩效认同危机,以及从新的视角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与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实的国家治理特征,在预测未来理念的基础上,从长远战略与具体对策的角度,探索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主体和公众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相互协作的经纬网式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