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苗  慈勤英 《桂海论丛》2012,(6):99-103
道德与慈善事业互相关联,道德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慈善事业有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但纯粹无私利他并不是慈善唯一的标准,慈善超越了道德范畴而具有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意义。为适应现代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传统的慈善观,从注重公益行为的义务论转向义务论与目的论相结合,注重公益的多元价值,由片面利他向互惠共利模式发展,形成人人参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经济问题、就业问题再次尖锐地摆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面前,要求他们(包括教会团体)重新考量慈善的历史价值和现实责任。  相似文献   

3.
殷娜 《楚天主人》2012,(2):36-37
2011年11月16日下午,"道德模范甘金华爱心赠阅——《帅作文》进大别山千校万班"暨"回收旧报纸共建两型社会——百万支环保铅笔赠送小读者"活动启动仪式在楚天传媒大厦隆重举行。武汉市人大代  相似文献   

4.
从慈善纠纷看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化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慈善纠纷的不断发生,显现出我国慈善事业距离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慈善主体不明确、对善款缺乏有效的管理、过高的道德预期等。作为一项社会化的事业,现代慈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慈善意识,同时,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慈善组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督,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等,在此基础上引导我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以推动平等、互助、博爱、共享的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以慈善意识为荣.以慈善行为为荣,是人类道德的基本表现.也是人类文明折射于荣辱观的共性表现。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慈善历史。但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我们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有着不可否认的差距。导致这一结果的.除了政策导向不明确、法律制度不健全、民间慈善组织不发达、慈善事业管理不完善、有限的宗教影响等因素外.笔者以为.我国传统的和现有的伦理构架和伦理观念,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可忽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西自古以来,均有慈善的传统,也有关于慈善的论说。虽在表述上不尽相同,然而义理相近,儒家讲仁爱,佛家讲慈悲,基督教讲博爱,都蕴含有恒常性的理想和普遍的道德原则,给社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共同目标和统一尺度,凝聚为一个无条件的慈善的道德指令和人文关怀: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爱护他人;人类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他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立足现代慈菩前沿,提出了打造宁夏“黄河善谷”的战略决策。(一)创新思路,引领慈善事业发展。宁夏属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有100万各类困难群众。为让各族人民都能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引人现代慈菩公益模式,通过建设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洼地、道德高地、投资兴善的理想之地,提出着力打造宁夏“黄河菩谷”的前瞻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对资源的配置,通过对劳动力的报酬,实现了第一次财富的分配;而政府作为公共机关,通过公共权力,利用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这被称为第二次分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敦促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慈善家”为由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即个人或企业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缩小财富差距,关键在于财富的分配,因此应当有三次分配  相似文献   

9.
慈善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播和实践善行、诚信、道德和责任。随着2011年慈善丑闻的相继曝光,公众对于慈善组织的问责声音日益扩大。面对公信力锐减的危机,我国慈善组织要弥补公众认知程度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的三重缺失。要通过培养公民现代化慈善意识提升全民道德文化,通过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提升自身发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加强行业监督和内部自治重拾公众认可度,将公信力危机化为重整腾飞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一媒体掀起对陈光标慈善行为的调查探访,并对陈光标的某些慈善“成绩单”表示质疑,由此引发了更多的对陈光标其人、其事的调查和讨论。面对媒体的质疑,陈光标的回应从高调走向低调。在一些媒体和人士表示质疑的同时,另一些媒体和人士呼吁,不妨对行善之人、慈善事业多一点宽容和理解。透过这次陈光标事件,我们感到  相似文献   

11.
每逢岁末年初,各种各样的慈善榜层出不穷,许多过去一年在慈善工作方面表现抢眼的企业都榜上有名。但与此同时,围绕这些企业慈善活动的争论至今仍旧不绝于耳:企业的慈善事业是否仅仅是社会责任?企业家慈善事业的核心伦理是什么?企业是否可以运作“慈善营销”?媒体应如何报道企业捐款……实际上,这一系列争论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如何认识商业性慈善?换而言之,企业及其企业家慈善行为是否可以功利化、商业化?  相似文献   

12.
慈善快乐     
《中国残疾人》2009,(9):7-7
前几日,我去了一趟台湾,采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在台湾的学术交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然后来讲述我眼中的台湾。然而短短的9天,若谈人文、谈理念,对我是一个太心虚的命题。所以,在这个“稀有版面”,我还是老老实实记录下我在台湾接触的一些人、一些事。这些人和事,让“慈善”这个词在我眼前活脱脱地跳动,快乐,并充满教益。  相似文献   

13.
高调慈善、暴力慈善,2011年陈光标的诸多作为不单为慈善一词平添了些许前缀,更引发了公众热议。一时间,挺陈的,贬陈的,众说纷纭。纷纷扰扰中,公众亦开始认真反思:慈善的真意到底是什么?现代慈善理念为何?被慈善者的尊严该如何保护?在中国慈善发展的初级阶段要不要设定一个道德规则?是否只要捐出的是真金白银,手段和结果都可以忽略?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意义重大。本期争鸣栏目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抛砖引玉,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慈善起跑线     
安梓 《文明大观》2003,(5):10-11
相对于成人,儿童属弱势群体,而陷于困境中的孤儿和受到意外伤害的贫困儿童则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建立某种社会机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助孤工程”和“福建儿童救助资金”的意义和作用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慈善作为一项崇高的道德事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慈善意识的支撑。青少年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慈善意识更是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未来。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对慈善的认知不够,慈善参与动机不强,慈善意识薄弱。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可以归因为传统社会慈善文化导向薄弱、青年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冲突、慈善组织公信力不高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6.
《广东民政》2010,(6):33-34
为了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实现扶贫帮困活动的日常化、长期化,2009年,江门市新会慈善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慈善工作的新路子,成功创立了江门市首家“社区慈善超市”和“慈善助学定点服务超市”,并在拓展社会救助工作、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普及公众慈善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燕玲 《广东民政》2008,(7):F0003-F0003
7月2日下午,省慈善总会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省民政厅厅长刘洪担任省慈善总会会长,法定代表人。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3,(10):2-2
<正>甘金华,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十九年来,他将"助人为乐"当作生活习惯,累计捐出两千余万元的钱和物资用于慈善事业,其中大部分用于资助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就读。甘金华并不是很富裕,他70多岁的父母也都住在工地的活动板房里,帮他照看工地。他用自己质朴的情感,展示出倾囊相助的古道热肠和真挚爱心。他先后当选湖北省党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湖北三任省委书记均对其先进事迹作了重要批示。2011年,省委书记李鸿忠批  相似文献   

19.
谭舯 《统一论坛》2012,(3):24-26
慈善文化在中国世代相承、深入人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始终巍然屹立,屡遭劫难却愈发坚韧不拔,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优秀品格,也得益于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前,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提高,但慈善文化的价值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20.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7,(7S):21-23
这是两个关于爱心遭遇非难.好人难当的典型个案。《以德报怨,“慈善狂人”誓将好事做到底》中,“慈善狂人”邵建波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引来了一些索捐.骗捐者,当他们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便恼羞成怒,大肆恐吓.谩骂,甚至跑到邵母家中大吵大闹,致使年高的邵母病发身亡。《巨额悬赏缘何成为“‘烫手山芋”?》中,拾金不昧的出租司机因为自己截留了失主承诺的悬赏,遭遇了失主乃至舆论的质疑,并因之抑郁成病。好人难当。在这个人人逐利的浮躁时代,我们清楚社会的道德体系出了问题,但我们仍任由那些美好的情素从身边悄悄溜走,譬如赞美.感恩.学习。我们一边慨叹好人难寻,一边又在面对好人时,轻则讥之为傻子,甚或“理直气壮”地要求:既是好人,那就得无限地为他们奉献.付出。真的不怕这样的冷漠.自私会让好人心凉.让好人消失?请从“我”做起.学会赞美.感恩.付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