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宗教作家,许地山作品与宗教的关系向来都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其前期、后期作品中与基督教的关系入手:前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取自《圣经》,后期作品中的人物受基督教影响,挖掘了其思想中由怀疑悲观到积极奋斗的转变及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的过渡,体验其“文学为人生”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2.
纪游文学也像其他文学一样,同样是一种文学现象.纪游性质的文字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诗经》.就古代散文来看,先秦西汉已经是成就辉煌的时代了.但是,真正称其为“纪游文学”的完善的作品,却尚未形成.“纪游文学”完整作品的出现,应该是从汉末建安时期的骈文开始的.其次是以山水为表现内容的诗赋作品,在东晋才开始实现出来.确切地讲,“纪游文学”完整而独立地出现,应该是在唐代.其代表作家,首推元结.实际上他已开纪游文学之先河.而后,真从做出贡献的是后来的韩愈、柳宗元,其作品已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现实性和政治性,在艺术上继承发扬了先秦两汉的优良传统,汲取辞赋骈文的描写技巧,使“纪游文学”具有了空前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边缘人——赛珍珠《分家》中王源的文化身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以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而蜚声国际的美国作家.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使她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这一切都反映到了她的作品中,使她笔下的人物呈现出和其作者相似的双重性的特点.本文以小说《分家》为文本,研究迄今研究尚不够深入的文学人物形象——王源的混合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献祭于湘楚文化:解读沈从文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作家,沈从文以其独具的文化特质为文学的盛宴奉上了极为精美与充满人性人情的作品。而通过对其大部分作品的解读与文化审视,我们发现,在其作品中最为深刻、最为凝重的东西乃是他浓浓的楚文化情结。这不仅表现在其文化基座乃是荆楚遗风,而且还显现于湘楚文化构成了其文化的主要潜结构,而且这种文化选择最终形成为文化情结,这成了沈从文作品最为动人的颜色。  相似文献   

5.
一些公安文学过分追求故事和情节的展现,忽略对人物情感的挖掘和表现,冲淡了文学的艺术性,这些和作品的创作主体有直接关系:职业创作人缺少生活和情感体验。在公安文学作品中非职业作者占有很大比例,这是与其他文学创作主体组成形式有所不同的。警察写警察的创作因作者真实情感的投入,使作品更具有了真实性和感染力,随着非职业化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成熟,公安文学非职业化创作对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冰心、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坛几乎同时出现的第一代女作家,且同为文学研究会成员,文学主题几近相同,但是由于两人的童年经历迥异导致其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家庭的温暖和充足的母爱育成了冰心善良、温柔、文雅的性格,造就了她崇尚"爱的哲学",试图用爱来化解世间的一切矛盾.不幸的童年和母爱的缺失,赋予了庐隐敏感、悲哀、倔强、愤世嫉俗的性格,一生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解脱,悲哀凄凉对世事不平的情绪始终渗透在她的字里行间,成为她作品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7.
刘鑫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9):211-212,218
时代背景和战争给海明威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其作品悲剧主题的根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徒劳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建安时期,随着社会思潮的转变和个体的觉醒,女性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由于独特的出身、个性和生活经历,其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成就尤为巨大,他的弃妇怨女诗不仅在题材内容和手法技巧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9.
苏轼诗词中大量的乡村意象不但是苏轼对出处矛盾的思考和对乡村生活强烈的认同感的体现,同时也是他探究人生哲理的媒介。本文从分析苏轼诗词中乡村意象的思想内涵出发,探究了苏轼在作品中频繁使用这种意象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了苏轼诗词中乡村意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Q是世界文学之林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从他诞生以来,不同国度、不同层次、不同时代的人们从未停止对他的争论.从他的精神胜利法、恋爱悲剧、革命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生存困境,可看出"阿Q精神"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再读<阿Q正传>时,我们面临的应该是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