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驹 《党史纵横》2011,(7):23-25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底楼的餐厅里,15个人秘密围坐在一张长方形大餐桌前,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与会的代表中,有13位是中共代表,还有两位是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相似文献   

2.
马林,原名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1914年组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1920年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以马林的名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  相似文献   

3.
刘战  陈雷 《党史纵横》2001,(1):27-28
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生于荷兰鹿特丹,曾用过 12个化名和 1个笔名,其中最有名的化名就是马林。 1920年,列宁委派他作为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来中国。马林于 1921年 4月正式起程, 6月 3日到达上海, 1923年 9月奉命返回莫斯科, 10月离开中国。在中国期间,马林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国共党内合作的实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马林来中国后,“通过半年多实践”,“认识到应建议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① 1921年秋,马林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的代表张继。这次会见的结果之一是国民党邀请马林于…  相似文献   

4.
杨必军 《世纪风采》2011,(11):45-4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13名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及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总共15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马林本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1883年5月13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21年6月至1923年10月,马林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正式使者,促成了“一大”的召开,帮助中国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又提出国共两党的合作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马林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就在此期间,马林曾经和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发生了两次误会和摩擦。  相似文献   

6.
中共一大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他们是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7.
马林,荷兰人,1883年5月13日生于鹿特丹,本名亨德里克斯-斯内夫利特,曾用过马丁、马灵、马伦、斯列夫利特等十多个化名,1923年以孙铎为笔名,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的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国民运动之过去及将来》。马林出身于工人家庭。青年时代,他曾在荷兰铁路工会任职员,从事铁路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8.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5人中,有两位外国人.他们分别是共产国际的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真实姓名叫弗拉基米尔·阿勃拉莫维奇·涅伊曼).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尼克尔斯基至今仍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神秘人物.  相似文献   

9.
马林(1883~1942)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20年夏,马林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0.
刘峰 《党史文苑》2011,(1):48-49
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召开这次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做了很多工作。在马林到来之前,还有一位  相似文献   

11.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7,(10):49-51
在中共一大的15位参加者中,有两位外国人.他们分别是俄国人、共产国际使者尼科尔斯基和荷兰人、曾担任过列宁工作秘书而由列宁推荐来华的共产国际正式使华代表马林.  相似文献   

12.
正马林,原名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1914年组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1920年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以马林的名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被委派为共产国际驻华代表。自1921年6月至1923年9月,马林三次往返于俄中之间,积极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并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在中国的确立。马林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与马林,一个是中国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另一个是荷兰著名革命家,本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了"对中国革命的两大贡献"。大革命时期,马林三次来华(一说四次),与陈独秀之间的诸多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颇有戏剧效果。"我们不能靠马林"大革命时期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和苏俄顾问很多,据《共产国际、联  相似文献   

14.
刘峰 《世纪桥》2011,(2):28-31
1921年7月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了召开这次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作了很多工作。在马林之前,来自莫斯科的吴廷康(维金斯基的化名),已秘密在上海活动,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也担任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吴廷康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国外友人。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没有出席中共一大原因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1年7月23日晚,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代表加上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总共15人出席了会议。然而,党的两位最重要创始人“南陈北李”却都  相似文献   

16.
刘峰 《党史博览》2011,(5):48-49
马林是一位荷兰人,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马林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派遣来华,于1921年6月抵达上海。1923年10月离开中国,历时两年有余。马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参加了中共一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还积极与孙中山联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8,(2):116-117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另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15人中,14人的履历、照片和生平都一清二楚,唯有尼克尔斯基,长久以来一直是个谜团,几乎无人知晓他的模样和生平。因此,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在介绍15位出席者的版面中,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2,(31):59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  相似文献   

19.
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15人中,14人的履历、照片和人生故事,都一清二楚,唯有尼克尔斯基,成了一个谜团,几乎无人知晓他的  相似文献   

20.
中共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立后,共产国际以派代表的方式,来华领导中共开展工作首任代表是马林,马林在中国工作两年多,在帮助中共创立、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是值得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怀念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