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车     
时间:现代 人物:罗富贵,30岁,机务工人(罗) 张菊花,27岁,女工,罗之妻(张) 地点:罗家 (开场,张菊花农工打扮。拍打着身上的灰上场,操四川方言) 张:今天连队要把拖拉机卖给个人。我家富贵也要去买辆。不让他买吧,他偏不听。他说自己一个机务工人,没车开咋个办嘛?唉,我们家才攒了几个钱,他硬要去穷烧包,把钱用完了啷个办哟!(作开门状进屋)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能买上车票,外出打工挣钱,也能出去旅游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二十六连居民木莎江·吾加尼亚孜开心地逢人便说. 2017年,按照兵团安排,奇台农场各族党员干部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入住活动.活动中,原八道滩社区结亲干部洪岩忠(已故),在二十六连结亲户吐尔迪·巴拉提家,发现了放羊娃木莎江·吾加尼亚孜,就把他介绍给了二十二连龙泽滴灌带厂负责人徐春梅.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回家拜年,根据老家当时的消费水平,给5个兄弟每家买740元左右的一对酒,10多元一条的湘莲香烟。想起这两年经济发展了,又有一年没有回家拜年了,这次就给每位兄弟家买了58元一对的湘泉酒,53元一条的白沙香烟。  相似文献   

4.
盛明 《四川党史》2002,(2):54-55
50年代初在工会我就认识彭塞同志,以后都调统战系统工作,同住一条街,但也只是点头之交。直到1986年春,“火星社”写社史,他来参加指导,我才知道他当时是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直接领导“火星社”,是我们的老领导。也才知道他就是有力地冲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四九”事件的现场指挥,不禁由衷的敬佩。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地下斗争,不易理解那种由衷之情。当时我们在四川大学念书,都是20出头的热血青年,不满现实,向往革命,在雅乐工委副书记吕英的指导下,成立了革命青年的秘密组织———火星社。临近解放,敌人垂死挣扎,…  相似文献   

5.
尹大福在下东乡水口村村民的眼里,是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讲求实干的人.高中毕业后,尹大福回到家乡,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利用耕地和荒地栽种名优水果大五星枇杷、丰水梨、雪枣、大冬桃、布朗李等近10亩共1200多株,养殖母猪3头,年产仔猪60余头,出栏商品猪10头.他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搞拖拉机运输,承包小型工程.每年,尹大福家的粮食、经济作物、养殖、运输、承包工程纯收入都达3万元.  相似文献   

6.
官严勇,1962年农历9月出生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册前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里.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庭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手操持,小严勇也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她常跟儿子讲,我们家日子过得苦,可还有好心人来帮我们,你长大后也要多帮助其他的受苦人.母亲用朴实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官严勇,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善良、诚实、上进、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7.
我们机场有一条专运线,这里虽然设备简陋,条件较差,只有几间仓库,但周围地形起伏,绿树成荫,是个幽凉僻静的地方.据说,毛主席工作十分劳累时,喜欢到我们这里休息几天.几乎每年都来一次,有时一年来两次.1961年,毛主席又来到我们这里休息,并在临行前接见我们空军师和向塘基地的领导干部.我当时任副师长兼参谋长,也参加了接见.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日子,也是最难忘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家住德宏州潞西市风平镇风平村委会项因村民小组的盛帕戛喊亮,是一个让村民们敬佩的能干人。远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上了农用车,2004年又和几位村民一同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2006年购买大拖拉机时,他得到国家2.6万元的补贴。如今,他家里拥有两台联合收割机、一台大拖拉机、一台小拖拉机。当不久前记者去到他家时,盛帕戛喊亮向同行的州、市农业局领导提出,他们家还希望增加一台大拖拉机。  相似文献   

9.
林明卿,1877年11月(清光绪三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林家大湾,在兄弟5人中排行第四,系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林育南之父林协甫的胞弟。 林明卿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当过店员,还在汉口大轮船上当过帐房先生。林明卿虽然生在山区农村,却不会种田。在与兄弟分家时,他分得2.25亩水田,3间瓦房和祖传老堂屋的六分之一。当时,林明卿有妻儿老小9口人吃饭,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林明卿  相似文献   

10.
黄豆情     
他不知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到现在也不知他的名字.因那时我还小.只是听母亲说,他是一位搞大豆种植的科学家.是1957年那个政治风暴,把他刮到了苏北,就住在我们家.他整天地劳动,很少言语,只是时常翻看他随身带来的那半小袋黄豆.1963年左右,我们家、我们村里所有人,日子过得很苦.冬日的一天,他拿出那半小袋黄豆,眼泪汪汪地对母亲说:“顾妈妈,我要走了.这黄豆是我多年培育的良种,现在用不上了.留给你们,在这饥荒的年头,兴许还用得着.”  相似文献   

11.
哥俩好     
在农一师一团二连,全连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四川籍职工常启春家有个干活踏实、为人憨厚的维吾尔族弟弟——艾和买提。艾和买提是泽普县农村的一个农民。2000年刚满17岁的他就出门打工挣钱。2001年春,常启春到沙井子找人帮忙定苗,认识了艾和买提,4天定苗工作结束时,双方都对彼此有了好感。艾和买提认为常启春这个老板讲诚信、为人实在;而常启春也对这个干活麻利、老实憨厚的维吾尔族小伙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2.
何香成 《新湘评论》2014,(16):31-31
母亲是农民,很快就到她80岁生日了,我们兄妹四人商议,今年无论如何都要风风光光地给母亲举办80大寿生日寿宴。由于父亲过世得比较早,母亲勤劳简朴,一生都在为这个家辛勤操劳,50岁、60岁、70岁都没办过一次像样的生日宴。我们兄弟四人,前不久便为此事相约回到乡下老家征求母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阮直 《学习月刊》2013,(23):12-12
我们不要指望一个位高权重的人靠自律就能摒弃人基因中的病毒——奢靡。之所以有人有条件奢靡.而还能拒绝享受.那是因为他找到了比奢靡更迷他的事情干。比如宋代做过宰相的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这样的人是个例外。司马光是大学者、大学问家,他的一部《资治通鉴》让他在任宰相之前就誉满天下了.  相似文献   

14.
“政绩工程“与干部晋升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 伍运来是花瓶镇新上任的党委书记.上任之前,前任花瓶镇党委书记、现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宋光旦曾告诉他,他在花瓶镇四年,发动群众花大力气办了几件实事,而这几件实事才刚刚起步,希望伍运来能够继续下去,包括投资办集贸市场、建旅游度假村、办开发区.而当伍运来了解情况后,发现这几件实事根本就不实,人民没有认可,而且没有实际效益.集贸市场建成后,冷冷清清,买东西的没有卖东西的多,而且城市里的人根本用不着来花瓶镇买东西;度假村贷款100万元建成,却因为环境并不吸引人而毫不见收益,还需要偿还贷款;开发区把良田搁置起来,却没有引来投资,只是使百姓生活变苦了.而度假村刚建好时,县委书记和县长还带着全县33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来参观学习了.面对如此情况,伍运来心情十分沉重.他表示:"任何不符合实际的形式主义、花架子都是不行的,不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他坚决改正了宋光旦的错误决策.  相似文献   

15.
父爱如山     
<正>父亲是继父。早年上过私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有着不凡的经历。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当中,无一是他亲生,但对我们的抚育之恩,却令我们终生难忘。老大、老二都早早地工作啦,底下的老三、我、老五、老六,都是在父亲的期盼中长大。那年,正如父亲所愿,家里的老三考上了大学,至于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不重要,只要录取通知书来就意味着已经跳出"农门"了。八十年代的团场要是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全团上下无人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4,(9)
洒向乡间都是爱──记山区小学校长黎新王陈运强“黎新王得了癌症,我们离不开他呀!”“这样的好校长,到哪儿也难找啊!”连日来,黎新王的宿舍挤满了人。有师生,有家长,有村民,也有区、乡、县里的领导。有的送来补品,有的资助他买抗癌药,有的上山为他采草药。他的...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我父亲 7岁、伯父 9岁时祖父就去世了,本来就很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伯父 16岁那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他饥饿难忍,便乘机溜走了。乡丁到家里来抓人,没见到伯父便把我爹给抓了去,我爹当时才 14岁。伯父知道我爹老实、本份,给国民党当炮灰,只有死路一条,就寻到国民党部队把我爹换了出来,不久后伯父又逃走了。从此,两兄弟一直不敢回家,在外面躲到解放后才回来。   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穷人彻底翻身,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可我家还是贫困,两间住房是祖上用土坯垒造的,低矮、潮湿、阴暗。 1970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晚上,一场…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叫康登勤,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都是干苦力活,但毕竟能吃上饭。在此之前,我们村里就有人到东北谋生,并在哈尔滨落下了脚。我的父亲康于林就和本家的康登贵、康登云、康作财等人携  相似文献   

19.
在六师,提到户文显,几乎无人不晓.今年53岁的户文显是六师响当当的"名人"…… 兵团"淘金"成就致富梦想 1994年4月,在河南老家四处打工的户文显,想给妻子和孩子一个安定的家,不远万里来到共青团农场二连.当年刚到连队时,他和妻子到处打工,一年忙忙碌碌下来勉强才挣了1000多元,一家人的日子捉襟见肘,他心里当时感觉很迷茫.就在户文显一家人愁眉不展时,连队干部及时为他送来了米、面和清油等生活用品,并给他送来了10多本农业种植管理书籍,鼓励他在农场连队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农二师三十六团生产五连,他的外表是一个不起眼的人,可说起他的致富之路时,谁都打心眼里佩服他,并为他的事迹所感动,他就是陈桂庭,回族,原本属贫困家庭,姊妹四人,幼年时父母常年多病,家庭缺衣少穿,吃了上顿盼下顿,是当时五连出了名的贫困户。1991年,经人介绍,他与女青年贾俊英结了婚。夫妻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日子过得紧紧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