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法性是一切权威(或权力)赖以维持和有效运作的前提。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则是权威取得和维系合法性的依据。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赋予联合国的一项重要权力,其合法性的取得和维持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合法性基础。本文主要依据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的合法性及其基础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冷战后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原因作了客观的表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干涉是冷战后国际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反映出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日本政府的立场是,一方面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促进人权的行动,另一方面在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与欧美国家划清界限。日本国内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日本政府的选择和日本国内的争论,都反映了冷战后日本对国际秩序转型的适应和对自身国际角色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薛磊 《国际展望》2010,(3):49-59
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或无政府状态成为国际和平及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作为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应对这些新的威胁和挑战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以联合国关于"和平、发展、人权"三大支柱的新表述为标志,其领导和组织的维和行动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全球伙伴关系,这要求联合国各主要机构、区域组织、利益相关国以及非政府实体等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维和行动的执行也需要更具长期性和广泛性的战略规划。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需要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积极应对,更为充分和广泛地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进一步提升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约翰·文森特是世所公认的英国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在布尔所构建的国际社会的框架里,研究了国际社会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干涉与人权问题。文森特通过这两大主题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国际社会行为体、国家合法性、正义与秩序、主权与人权及人道主义干涉等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探讨国际社会性质的变化。在布尔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文森特发展了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应对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光 《国际展望》2014,(4):134-149
在2007—2010年期间,索马里海域海盗活动之频繁、危害之大为二战以来所罕见,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应对,多国海军部署索马里海域护航并联手打击海盗,数国法院对海盗严审重判,反海盗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此类举措的效果是短期性的,其最大成效是将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降低到与世界上其他繁忙海域相当的水平。目前,索马里海盗或潜伏待机或转移活动海域,反海盗努力依然任重道远。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是由于相关领域国际法规则的缺陷及实施机制的缺失,大量被捕的索马里海盗未经审判即予以释放,未得到相应的惩罚,也使国际社会的努力应对效果大打折扣。要形成打击海盗的长效机制,国际社会需由目前的被动应对转为主动治理,短期内基于现有的国际法律框架和国际合作机制遏制索马里海盗的活动,中长期则应通过综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的各自优势,制定新的打击海盗的专门性国际公约,从海盗罪界定、司法管辖、刑事定罪、审判制度、调查取证等方面完善现有机制并形成完善的海盗治理机制,从而实现对索马里海盗和更为一般的海盗问题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缅甸的民主改革是其国内各种力量自发形成的结果,美国的制裁和压力对其影响较为有限。美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缅甸的民主改革及其正常国家身份必须首先得到美国的认可,然后才能获得西方世界的承认,从而使缅甸政府具备国际合法性。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其地位不仅体现在其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方面,而且还体现为美国成为一些国家政府的国际合法性的唯一"评判者",这使缅甸与美国的关系改善及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社会的法治化程度大为提高,联合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道义与合法性代表,联合国能够很好地平衡大国和小国利益,充分利用其网络制度优势,在冲突地区和发展等领域有效地推进国际法治建设。联合国在国际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众多会员国的支持,尤其是大国的鼎力相助。随着中国全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国力的逐渐提升和观念改变,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中国对国际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维护和响应联合国国际法治建设,以及创造性地发展联合国宪章的价值理念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前,逆全球化现象频发和民粹主义泛起,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增加,更需要在联合国框架内强化国际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何星 《国际展望》2023,(1):96-115+156-157
冷战结束后,在自由和平理论指导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稳定行动介入冲突后国家的国家建构,推动西方式民主政权改造。在二十多年中,从波黑的战后重建到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其安全利益认知的变化,稳定行动在目标、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呈现从“征服者模式”向“殖民者模式”演变的特点。美国、法国等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控制,尤其是通过控制稳定特派团的安理会决议,将不同的稳定行动模式引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使各时期的联合国稳定特派团执行不同模式的稳定行动,导致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其安全利益的工具。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需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联合国维和行动改革,将联合国维和行动建设成为有效维护世界和平的真正的多边国际安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吴琳 《当代世界》2010,(4):39-42
近年来,以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组织在参与联合国政策制定方面日趋活跃,进入联合国开展活动的组织数量成倍增加,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德赛认为:“非政府组织不再单单是联合国的‘消费者’,它们还起到了新点子促进者的作用,警醒国际社会关注凸显的问题,还发展了专门技术和才干。这些在政策和行动层面为联合国的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机制的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国际社会的民主化过程,国际社会的权威越来越转移到国际机制手中,国际机制的合法性问题凸现了出来。本文从合法性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剖析了国际机制的合法性、合法化问题,并就合法性与国际机制的未来作出基本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国际调停是国际冲突管理的重要方式,其动机、方式和效果会由于调停者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以往的国际冲突调停研究普遍未对调停者的类型加以区分,因而忽视了不同类型调停者所具有的不同实力、资源、行为逻辑和内部机制对国际调停的不同影响。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国际组织调停的动机、特点、能力、效果和不同类型国际组织调停的差异这五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关于国际组织调停问题研究的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议题,并得出新的发现。国际组织调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国际组织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独特的贡献,不仅有利于避免成员国之间爆发冲突,还能在国际冲突爆发以后促进冲突的管理与解决。  相似文献   

12.
对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分析后发现,发展和裁军、中东问题、非殖民化及核裁军、特定国家人权状况,是解释成员国投票偏好的主要议题因子。研究还发现,联合国成员国依据其投票偏好形成四个国家集团。其中发展中国家群体是联合国内最大的集团,在发展和裁军议题上具有清晰的统一立场;其次是欧盟成员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北方国家群体;加拿大和太平洋岛国组成一个群体;美国和以色列形成独特的两国集团。分析联合国成员国在大会四个议题因子上的投票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围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展开较量,南北关系是界定联合国大会投票格局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还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关于当今世界主要矛盾以及发展中国家群体分化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拥有189个成员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虽然,联合国不是世界政府,不制定法律,但是,这一组织的建立本身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在无政府的世界里寻求和平有序的共处和发展的愿望。50年来,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世界各国在相当的程度上接受了它有限治理的功能。比如,在维和及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在这个发展趋势之下,联合国的司法机构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会逐步得到加强。事实上,联合国虽然不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它的结构和组成却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西方政府“三权分立”的思想。大会相当于议会,安理会和秘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16-17日,笔者率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4人,应邀参加了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南方国家可持续发展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会议".这次大会是阿尔及利亚政府受联合国委托而承办的一次盛会,共有联合国有关组织、地区性组织及亚、非、拉和大洋洲数十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五六百人出席.大会的口号是:"让非政府组织的行动纲领给全球化以积极影响,造福于全人类".会上通过热烈、认真的讨论,通过了<阿尔及尔宣言>.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冷战后的“新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外干涉,发源于美国文化传统中“美国例外论”所产生的强烈使命感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传统。冷战后美国积极推行“新干涉主义”,且干涉的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为由利用联合国对外进行军事干涉。由于借助联合国的名义,美国的干涉行动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美国所拥有的巨大军事实力又是其他国家难以抵挡的。因此,“新干涉主义”对主权原则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欧盟治理中的重要行为体,欧盟利益集团①通过利益表达、政治参与等方式对欧盟的政策制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欧盟利益集团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西方民主社会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员国事务的欧洲化、传统政治组织形式的日渐式微对欧盟层面利益集团的产生提出了要求。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发展战略性的利益集团政治符合其治理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尤其是在利益博弈中,双方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共栖现象更加强了这种需求。而利益集团对欧共体政策成功游说的正面效应,也促使欧盟层面更多的利益集团产生、发展。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欧盟的数次扩大对欧盟利益集团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的治理功能提升:自治组织培育与自治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是治理与参与的紧密结合,只有将有效性和合法性融为一炉的民主机制才有可能得到巩固。当前村民自治受其地位的弱小性、组织的单一性、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行政干预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增强农村民主治理功能需要扩展和重构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需要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着力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组织体系,完善社会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制度的有效性:以联合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对于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少国家曾寄希望于联合国建立世界新秩序。但是,在90年代中后期,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屡屡受挫,2003年美国更是绕过联合国直接对伊拉克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使得改革联合国的呼声日趋热烈。对联合国作用的认识,实质是关于国际制度的有效性问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亚太格局,是亚太地区国家在生存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地区性的、表现较为稳定的国际秩序,这种秩序得到了该地区内大多数国家的认可。这种认可其实就是区内各国在维护秩序稳定运行中所具有的地位及其发挥的作用得到了承认。在这种秩序建立和稳定运行过程中,大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秩序是靠实力支撑的,大国对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格局转换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动荡发生。动荡是格局调整或重建过程中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不但存在着道德,而且存在着国际关系伦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这一逻辑体现在国际道德历史跃迁的三个阶段上:即无政府条件下的“自在状态”——冲突,相互依赖条件下的“自主状态”——合作,国际机制及其规范合法性条件下的“自为状态”——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