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外需求的机制建立起来,相互需求导致相互依赖。相互依赖是国际冲突的一个直接根源。相互依赖关系中国家与市场的矛盾、代价、国家行为的不自主以及相互依赖的不对称都使相互依赖具有导致冲突的内在倾向,而不同领域权力资源的转换则具有使冲突升级的性质。这不仅是由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所决定,也是由相互依赖世界中经济和政治日益融合、内政和外交相互渗透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科索沃独立”是2008年国际政治中的一件大事,其引发的争议和产生的影响极其深刻。科索沃的独立进程主要由内部动力驱动,但外部力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欧盟作为科索沃争端的主要调停者,其政策演变对科独立产生的影响尤值得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闻眼     
《南风窗》2004,(16)
非洲"黑白文明分割线"上的苏丹,目 前的严重事态始于去年2月,当时正值新伊 拉克战争爆发前夕,故不为国际传媒所关 注。不过,国际社会的调停工作一直没有 停歇。小布什上台当年即任命参议院元老 丹福思为总统特使,全权调停苏丹内战。 苏丹南北的黑白冲突由来已久,当南 部地区的黑人通过十多年武装斗争获得自 治权后,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群起效 仿,要求喀土穆的阿拉伯中央政权解除袭 击黑人村庄的阿拉伯民兵的武装,并同意 达尔富尔自治。叛乱发生后,白人政府纵 容下的阿拉伯民兵更是频频袭击黑人村 庄。一年半的冲突造成1万多人丧生,百 万人流离失所。 在丹福思的推动下,苏丹交战双方曾 于今年5月签署和平协议。布什总统随后  相似文献   

4.
国际组织具有很多种类,也具有着多种目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特定的时期内有怎样的国际组织研究Paradigm(范式)。因为代表一个时期的国际组织研究范式对解决特定时期的国际问题起到了有效的职能,而且这种范式的存在和多样的国际组织的设立也有一定的联系。对于如此多样的国际组织的研究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存在,但是事实上仅仅进行某一种国际组织范式研究,其理论无法提供总括性的、体系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是国际关系英格兰学派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与国际体系的比较,赫德利·布尔将国际社会界定为国家之间具有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的社会,从而完成了国际社会的概念化,并通过与国际秩序的联系加强了其社会性。另外,国际社会又是一个并非个人构成、没有中央政府、缺乏共同文化、存在普遍冲突的社会,这是其非社会性的表现。由此可见,国际社会是介于社会与非社会之间的半社会。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既要承认国际社会概念的有效性,又要关注其实质含义的特殊性,这样才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在国家外交实践中,既要通过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促进相互合作,又要避免被国际社会的字面意思所误导而走进理想主义的外交泥潭。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族群冲突从国家层面向国际层面演变的方式之一就是“族群冲突的国际化”。族群冲突国际化的渠道主要有四种 :1、族群民族主义者和面临冲突国家的国际外交行动 ;2、来自于国家外部的党派干预 ;3、国际恐怖主义 ;4、难民流。大多数情况下 ,族群民族主义对世界体系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系本科生的必修课。为了适应国际政治专业的特点,本课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国际组织特别是全球性国际组织产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同时阐述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发展变化与国际格局的关系。讲授内容按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社会主义国际联合仍有其必要性。但是 ,同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相比较 ,其组织形式不会是那种高度集权类型的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国际联合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来讲 ,都表现出一些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党国际成立于1951年6月,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及其他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作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政党国际组织和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长期以来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在国际事务和所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社会党国际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作为一个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社会党国际内部机制僵化、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新书讯     
本书是《国际政治概论》的第三版。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概述一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前沿发现和新视角。全书分为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介绍全球化、主权、国际冲突和民族主义等概念,提供理解国际政治的框架与主干,“新的议题”部分追踪国际恐怖主义、个人与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11.
曹阳 《当代世界》2012,(11):52-55
非对称冲突理论是当今美国国际政治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理论界为了迎合国际关系现实的需要,开始着力研究这种理论,并用该词来描述国际冲突的基本特征。所谓非对称冲突,是指"对手之间的差异有可能使一方处于有利态势而使另一方处于不利态势,从而构成一种不对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论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国际关系的新事物 ,预防性外交在联合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冲突的新方式。从哈马舍尔德、加利到安南 ,都不断赋予预防性外交新的内涵 ,相继提出了防止外交、预防性行动等不同的概念。与维和行动的不可分割性和综合性是联合国预防性外交的两个最主要特点。实践表明 ,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位是一项特殊的国家利益,它取决于一国被他国认可形象的总和,反映了一国在等级制上的声望排名。国家追求地位的动机既反映了人类在心理上寻求得到其他族群的认可,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包括促进国际影响力和长远的对外政策目标)。由于国际体系中没有统一权威来评估各国的表现和决定其排位,声望多寡和地位高低会成为国家间的争议领域,国家也将为此产生竞争甚至冲突。地位政治的理论视角涵盖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和个人三个分析层级,并有助于衔接理性主义、建构主义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范式。不过,有关"地位"概念在实证研究中的分析应用依然有待改进,地位政治的研究在中层理论上仍然有待发展,尤其是国家如何认知自身地位,寻求他国承认,以及承认他国地位等问题尚需深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塑造新的国际规范正成为中国与国际组织互动的重要内涵。中国塑造新国际规范的努力同时在全球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两个层面展开,前者包括全球安全型、政治型、经济型和环境型国际组织,后者包括中国主动融入和积极创建的地区组织。研究表明,中国重非正式机制,西方重正式制度;中国重进程,西方重规章;中国重软约束,西方重硬约束;中国重开放性与包容性;西方重封闭性与排他性;中国重多元价值基础上的任务导向型合作;西方重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责任分担。在国际游戏规则的重塑和议题重置过程中,中国应提升嵌入式议题设置能力,增加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的话语权,建立统一战线,推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向各方共同参与的全球共治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5.
俞正樑 《国际展望》2011,(4):103-116
21世纪是全球性问题的世纪。新世纪伊始,重大全球性问题接连爆发,它既酿成与国家的结构性冲突,也给国家创造了新的机遇。在这一情势下,国家必然会扮演一个充满争议的新角色,会有不同的视野,会促成国家议程的全球化,也会使得国际谈判出现新变化。其中,新兴国家与全球性问题及其治理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组织具有很多种类,也具有着多种目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特定的时期内有怎样的国际组织研究Paradigm(范式)。因为代表一个时期的国际组织研究范式对解决特定时期的国际问题起到了有效的职能,而且这种范式的存在和多样的国际组织的设立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事,也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透过这些报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外交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也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中国需要认真研究它所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在与世界的互动中进一步提高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与第二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主要以本国为舞台.第一国际解散后,恩格斯不主张建立新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认为这种组织不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史学界关于恩格斯创建了第二国际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态度,对我们认识当代工人阶级政党的党际关系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冲突法上的国际强制规则是出于维护一国重大公益的目的,以至于在满足其适用范围的所有情形都要适用,而不必经由冲突规范的援引。它是效力性的强制规范,其适用范围存在明显的自我限定。在判断某一规范是否是国际强制规则时,必须考虑其宗旨和形式。对来自第三国的强制规则,还要作地理限制和适用效果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魏冰 《国际展望》2022,14(2):36-58
国际秩序转型的动力、过程和方向是政策界与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历史上的国际秩序转型通常以暴力方式实现,旧的秩序被完全推翻,获胜大国及其集团围绕自身利益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安排。在当今时代,暴力方式难以为继,新兴大国只能通过一些相对和平的手段改变既有利益分配格局,以此推动秩序的渐进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制度竞争成为国际秩序转型的核心动力,崛起国寻求提升在制度体系内的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守成国则试图利用制度体系内的优势地位维护既得利益。崛起国的制度竞争策略包括改革既有制度、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和排斥守成国的制度,守成国针对崛起国的行动而制定相应的反制策略。双方的制度竞争通过改变既有利益分配的不同维度来决定国际秩序的转型模式。当前,中国通过改革既有制度和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实现了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的提升,中美两国在国际制度领域的持续互动将决定未来国际秩序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