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之劳动法调整范式的缺位,折射出现代劳动法历史使命再续和逻辑延伸之客观需求。家政工人在现代社会语境中所内射出来的诸多"人像"特征,有别于传统私法视域下的"人像"。固守形式平等的私法理念不能回应和规范家政工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在利益诉求。践行实质平等之社会法理念下的家政工人劳动权益监察制度,是国家基于社会本位的思想,对弱势家政工人劳动权益给予倾斜性保护的重要利益干预和调控机制。家政工人劳动权益监察制度是在家政工人劳动权益受劳动法保护模式下的必设性制度。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监察制度与劳动监察制度在制度接轨时必须考量二者之一般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和现实考察可见,社会法是应对社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是调整扶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公益、维护社会安定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实施协同帮扶的主体和受帮扶的主体的权利(力)、义务(责任)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因此,社会法与其他法(主要是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相比具有作用的社会性、范围的公众性、内容的帮扶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社会权的确立催生了社会法.社会权体现的是一种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的关系特质,是公民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环境权等.社会权的确立不仅是一个理论理性,更是一个实践理性,还取决于权利主体的政治成熟程度.社会权和社会法的“历史起点”具有同步性,社会权的产生和发展催生并推动了社会法的产生与发展.社会法是一个由社会权内在本质决定的有逻辑结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从法领域看是社会法;从法本位看是社会本位法;从法对社会的反映视角看是回应型法。《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效益受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因素以及法治境界的影响,可以通过贯彻回应性,落实主体保和发挥机制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法的产生机理、演化变革、功能发展、性质或本体、社会法问题代沟与制度需求、主要理论范式等深层次的反思性问题,应在部门法哲学意义上得到关注,应予以跨学科、批判性的研究。社会法的产生机理在于社会保护本能和社会理性,形成了本文所称的"市场化运动推之,社会保护运动挽之"的制衡关系。其性质为构成维系现代产权制度、经济秩序与保障社会权利之间的社会对价关系或新型社会契约。社会法相关的"问题代沟"理论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中国同时面临三代社会法问题,制度需求强烈,应以全球正在探索的第三代社会法为主要资源,科学建构社会法;借鉴多学科理论范式建构社会法法哲学。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法院周贤奇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法,即社会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和老人、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和社会救济法。社会法属于公法性质,其目的在于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按...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法的价值及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法的存在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答案首先可以追考于"价值"之源,从中悟出"法的价值"不等同于"法的价值取向"的道理,以及社会法的价值是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的初步论断;其次,追考于社会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科学化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法的阶段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法的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法浅谈     
社会法作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追求实质意义的公平的独特属性,核心是弱势群体享有的体现社会正义的社会权利。我国社会法以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为核心,是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法律部门。社会法是社会建设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在社会法的立法和执法中,政府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9.
社会法以社会为本位,以促进和保护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社会安全为宗旨。本文认为在处理工伤案件时,人民法院应以社会法的理念指导工伤保险审判工作,使得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保险部门和社会利益相一致、相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概念和界限社会法可以理解成反映其社会政策目标的法律。"社会政策"主要意味着:保证所有人的生存合乎人的尊严,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以及消除或限制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但是这种社会法的概念是含糊的,并没有具体说明它包括哪些法律领域。社会法的核心部分就是社会保险法。较新的提法更把社会法同社会支付(现金补助、服务与实物提供)法视同一体,社会支付是由国家、地方、专区以及社会保险区部门向要求社会保护和帮助的人提供的。由此可  相似文献   

11.
林嘉 《法学家》2007,(2):1-6
一、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一)社会问题与社会法--由矫正到预防 社会问题的涌现与社会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是社会法的目标;另一方面,社会问题又是社会法产生的最大促进力.然而,社会法对于社会问题的调整则经历了被动矫正到主动防治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2.
竺效 《法律科学》2005,23(2):61-65
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在法学体系研究中,所使用的"社会法"语词可以归类为狭义、中义、广义和泛义四种.我国法律体系中也使用了中义社会法的概念.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存在着辩证关系.为了在社会法研究中解除困惑、方便使用,建议将这些相关语词统一为"社会保障法"、"社会法"、"社会法域"和"社会中的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社会法正式成为我国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正确区分社会法和其他部门法对于明确部门法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法与行政法虽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但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在立法目的、调整对象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社会法与行政法在主体上有一定的重合,学界所称的社会行政法还将二者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社会法,是指调整国家和人民之间社会给付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法是在社会保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超越了社会保障法的给付模式和给付水平。社会法在性质上属于公法,并且以社会给付为核心。我国社会法的体系宜分为“社会预防制度”、“社会扶助制度”、“社会促进制度”与“社会补偿制度”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与社会给付程序法及社会救济法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社会法体系。它们在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公正上发挥着相互衔接、互相补充的功能,并形成一张安全网,保障个人在遭受各种风险时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的再认识--基于法社会学研究的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麒  甘强 《法学家》2005,1(6):126-134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社会学运动表明,二者是在从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这一重大社会变迁过程中同期产生的两个法部门,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社会法是国家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律形式,二者都是隶属于第三法域的现代法.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经济法和社会法具有共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就作为整体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两个子系统而言,经济法和社会法的功能具有互补性,二者功能的恰当配合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其本位,是关注社会问题和维系民生的法律。社会法作为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发展,保障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部门,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居重要地位。在社会法构建的理想蓝图里,人民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加强社会法理论研究、完善社会法法律部门,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法治化的国家,更要形成法治社会;国家既服务于社会,又保障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由.而法治社会则应当是自由的社会、公民社会.这种自由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权力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法的社会化多元化将消减国家法对社会的绝对统治,转为国家法与社会自治规范的共治,最终使法与权力逐渐复归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多一份理解,相信这个世界会更美丽,在母婴护理这块"土地"上亦是如此……2008年3月24日,由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组织的2007年度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对北京市优秀的客户、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公司进行了表彰。会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三方的代表。同时,记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网络调查。请他们说一说他们眼中的母婴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但是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从业人员作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由于家政行业从业者本身具有的特点,他们的劳动保障与家政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极为不符.家政行业从业者劳动权集体保障的缺失,使得他们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以及争取个人合法权益的制度性通道,且相关领域的法律技术化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陈步雷 《现代法学》2012,34(3):97-109
社会法的发生机理在于对市场化运动及其负面后果进行"反向运动"和矫治,其早期功能是社会保护。它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调整的主要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混合资本主义的构成性要素。社会法可分为三代,具有明显的代际更替和功能扩展、嬗变轨迹:从第一代社会法的社会保护单一功能模式,到第二代社会法的社会保护为主、社会促进为辅的主次功能模式,再到第三代社会法的社会保护与社会促进并重的功能模式。功能嬗变与代际更替的机理主要在于资本与社会的矛盾运动、公平(社会保护)与效率(社会促进)的复杂关系。中国应厘清自己的问题之"代"和制度需求,以全球正在探索的第三代社会法为参照系,定位、创新和建构中国社会法并推进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