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丽萍 《今日浙江》2006,(14):53-53
“农村稳才能天下稳”,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也在农村。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要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以“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坚持贴近农村现实,适应农民需要,创新普法形式,注重以案释法,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客观反映了目前普法宣传工作中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不够等问题,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探索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努力破解普法宣传工作的难点和不足,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十分现实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重庆市江北区普法宣传工作梳理分析后,提出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的初步构想,旨在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1,(28):29-29
被媒体同行誉为“同一首歌”的“民主与法制巡回讲坛”,在此次讲坛成功开讲后,又被众多网友誉为“是一次普法教育的盛会”。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反响。众多网友在论坛或博客上纷纷发表言论,支持和盛赞这种创新的普法方式。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五五”普法的重点之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遂川县农村普法工作的实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深化农村普法教育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6,(8):39-41
我省“四五”普法暨“十五”依法治省工作,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法制宣传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夯实基础、创新形式、抓好载体、创建结合、分类指导,为构建和谐湖北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领导整体推进普法治理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方针。自2001年开始,我省“四五”普法暨“十五”依法治省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普法,这个超出了活动本身范畴而成为中国“法治品牌”的工程,已走过风雨20年。与以往的4次普法相比,我省“五五普法”规划将农民列入了普法的重点对象,这无疑是此次普法的一大亮点,我省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庞波 《人大研究》2006,(8):48-48,F0003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将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组织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专题调研,我们感到要适应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郑建国 《前进》2005,(11):46-4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四五”普法依法理财的工作实践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为目标,以省、市(地)、县三个层次的财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对象,以狠抓形式多样的系统培训为重点,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了“寓法于财宣教、分层联动普法”的做法。这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西藏统一战线》2008,(4):19-19
义乌统战部做好“法制宣传月”活动 今年以来,义乌市委统战部结合实际,在全市宗教界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月”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切实提高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了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普法工作,对“法制宣传月”活动进行精心布置和安排。二是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连续举办多场专题培训,邀请省、市民宗部门专家、领导前来授课;  相似文献   

10.
邹刚 《政策瞭望》2005,(9):33-35
加强素质培训,加快农民转岗就业,是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居民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宁波市江北区有农村劳动力73710人, 其中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14666人。2003年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工程”精神,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创新培训形式,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明显。2004年,全区组织了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五”计划都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普法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国已开展了三个五年普法教育工作,并将开始“四五”普法。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普法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特刊载司法部部长张福森的专稿。  相似文献   

12.
刘炜 《人大建设》2011,(6):36-38
自一五普法至今,全国性普法教育活动已延续25年,与时代法治背景密切融合。对法律的认同、对法治的追求,已经深深地播进中国的社会土壤。2011年,六五普法起航。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是“三五”普法的第一年,武汉市“三五”普法启动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干部、群众对普法工作认识不足,对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缺乏信心,对“三五”普法的重点及其对象也不甚了了。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武汉市依法治市(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记者:我国前一时期开展的“一五”、“二五”普法教育,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志对继续深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潍坊市委一直把推进依法治市作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的重大举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一是狠抓了干部普法的基础工程。市委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中心组学法制度,实行党员领导干部普法责任制和法律考试合格证制度,把学法、懂法、守法作为干部的必备素质列为教育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的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加强  相似文献   

15.
谢晓斌 《人民论坛》2011,(12):82-83
目前,普法在主体、内容、形式上皆存在偏差与不足,导致普法存在名实不符的弊端。重构我国的普法体制,主体上,应取消普法重点对象的做法,将一切涉法主体纳入普法对象,并保障一切普法主体平等地享有接受普法教育的权利;内容上,应纠正分类指导、力求实效原则下普法内容上的不平等;形式上,应创新普法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普法在主体、内容、形式上皆存在偏差与不足,导致普法存在名实不符的弊端。重构我国的普法体制,主体上,应取消普法重点对象的做法,将一切涉法主体纳入普法对象,并保障一切普法主体平等地享有接受普法教育的权利;内容上,应纠正分类指导、力求实效原则下普法内容上的不平等;形式上,应创新普法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被媒体同行誉为同一首歌的民主与法制巡回讲坛,在此次讲坛成功开讲后,又被众多网友誉为是一次普法教育的盛会。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反响。众多网友在论坛或博客上纷纷发表言论,支持和盛赞这种创新的普法方式。网友火光微语:在微博上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北仑以建设法治文化先行区为指引,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普法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化实践,率先创新社会化普法模式,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北仑印象"一直走在省、市普法工作前列,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2014年,该区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也是全市唯一连续三届(2011年、2013年、2015年)全国法治  相似文献   

19.
加大宣传引领力度,增强妇女法治理念。一是广泛开展全会精神、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妇女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全会"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的要求,结合国家总体普法规划,利用"宪法日"和节庆假期等时机,深化"妇女法律宣传周"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发挥家庭主阵地作用,将法治意识纳入"最  相似文献   

20.
通过普法活动,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权威,这是建设“法治浙江”的基础性工程。7月下旬,赤日炎炎,在火热的天气里,浙江省的“五五”普法正式启动。“五五”普法启动伊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亲自撰写了署名文章——《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浙江》。他指出,从1985年开始的全民普法,堪称是中外法制建设史上的创举,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