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意见》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5年12月31日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从党中央对新农村作出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五五”普法的重点之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遂川县农村普法工作的实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深化农村普法教育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并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滕修福 《人大论坛》2010,(12):24-25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朱丽萍 《今日浙江》2006,(14):53-53
“农村稳才能天下稳”,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也在农村。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要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以“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坚持贴近农村现实,适应农民需要,创新普法形式,注重以案释法,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面…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城市,是武汉市贯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如何高举依法治国这面旗帜,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使依法治市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0年的探索告诉我们,普法教育是依法治理的前提和动力,依法治理是普法教育生机和活力之所在。依法治市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结合点,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  相似文献   

8.
黄伟明 《湖湘论坛》2008,21(5):96-97
农民是我国国民体系中的主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无疑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进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普法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普法教育遇到一些机遇和问题,要积极寻找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普法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柳江县里高镇木吉村下辖两个社,186户,总人口856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村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授予自治区“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柳州市“三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健全机制,不断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向“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推进村党支部认识到,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应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表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既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又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治安防范与控制工作,创建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原则,一要坚持依法治乡(村);二要坚持统筹推进;三要坚持做强主力;四要坚持城乡互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一要全面规划农村平安建设进程;二要全面推广落实新时期“枫桥经验”;三要全面开展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四要全面构筑农村地区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五要全面变革农村警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普法教育,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目前,我国已进行了四个五年普法教育,农民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遇事找党委、找政府,现在遇事找法院、找调委会、找律师已成为社会风尚,农村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大成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由表面向实效转变,由狭隘形式向广泛形式实施。但我们在农村进行调查中,发现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漠,不懂、不愿借助法律来保护自身权益,极易受到犯罪侵害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而且非常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面对当前农村普法宣传的新环境,运用原来的老套路显然不能跟上形势需要,只有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才能使农村普法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保障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逐步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我们要按照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我省农村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最紧迫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整体谋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政法机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3.
《辽宁人大》2006,(4):1-1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2,(18):1-2
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来,东阳市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深入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农村环境不断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华东 《今日浙江》2006,(15):30-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对作为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银行来说,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如何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在服务中发展自己,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金融单位,特别是被誉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农村合作银行,有责任提供更大的支持和更好的服务。农村合作银行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为主题,围绕区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江西政报》2006,(5):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其实质是繁荣城乡文化,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关键是塑造具有农民特征、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新风尚。联系当前农村建设实际,关键要在“繁荣农村文化、激发农民热情、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强化农民政治素质”5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作为乡风文明的最直观内容,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哺育和支撑,没有繁荣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内…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9.
夏建军 《当代广西》2006,(15):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全国城乡群众正积极响应,认真实施。作为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认为与己无关而在一旁观望。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内涵作一些解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物质文明里的教育要求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富口袋,首先要富脑袋”“,要实现现代化,农民必须知识化”。新农村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壮大新产业,依靠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
诸文 《今日浙江》2006,(15):20-21
诸暨市始终将对农民普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四个创新”,全面提升农民法律素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创新“枫桥经验”,创建“法治诸暨”,构建“和谐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005年,诸暨市被评为“四五普法”全国先进单位该市司法局被司法部荣记集体一等功。创新载体,开展实效性教育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把农民法制培训纳入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成立市镇乡(街道)、行政村三级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普法教育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年度预算,市财政每年投入法制培训专项资金50余万元。在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讲师团中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