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各界》2012,(12):F0002-F0002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梁漱溟说,他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精力都用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对人生问题的追问,使他出入于西方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学问,而被视为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使他投身于辛亥革命、乡村建设,发起中国民主同盟,而被视为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2.
梁培恕 《各界》2011,(11):21-22
父亲梁漱溟说过这样一段话:“说到我交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头一个段落为我二三十岁时所交的朋友,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比我年纪大的,如张难先、林宰平、伍庸伯、熊十力诸先生,都比我大十岁或二十岁,他们对我可算是忘年交,我看他们都是师友之间的。不蒯年龄的人其趣味不同,而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1)
梁漱溟作为中国现代的第一个儒家,他说过: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在于世界未来文化的发展。以孔家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是他所说的文化。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梁漱溟的儒学复兴观以及现在社会的实际需要,探讨传统儒学复兴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其现实可能性和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5)
梁漱溟站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上来思考中国问题,想通过自身知识、文化传统的创新与改造和兼容西方文明来寻求中国问题的解决。无论是他对东西文化的认识,还是他对东西教育的看法,都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说梁漱溟的情意教育思想是他东西文化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情意教育思想的来源、情意教育的内容、情意教育的实质三方面来探析梁漱溟的情意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6):47-47
他号称企业界最神秘大佬,可其企业危机管理却被广泛传扬。他的华为以及他就像一个谜一样,没有任何别人能说得清,除了他自己。那么,他是如何构筑华为的“舆论理想国”?这个“国”又是怎样一片野蛮生长的热土?  相似文献   

6.
自五十年代受到激烈批判后,梁漱溟先生就被打入"冷宫".年轻一代当年多从"毛选"五卷对他的批判嘲讽中,略闻其名:"梁漱溟反动透顶"、"你梁漱溟的功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知小者大     
综观历史,不难发现,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当其力量弱小的时候,往往却是成长发展最顺利最快速的时候。因为知小者能时时检查自己的不足,去积极地取长补短;知小者能在成功面前不骄不躁,把成绩当起点。知小意识是一种危机意识;知小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它时刻激励知小者小心谨慎、兢兢业业,保持危机感。“知小者大”意味着“称大者小”,因为称大者往往安于现状,盲目自大,把自己置于众目睽睽的塔尖上,稍有破绽和失误便会被人察觉,从而被对手利用,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曾是美国最大电子计算机企业王安公司就是被“大”缴了械…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筛     
作家毕淑敏说:“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人的一生,不论贫富贵贱,总是离不开筛子。  相似文献   

9.
马勇 《理论视野》2009,(2):55-57
时至今日,学术界依然津津乐道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的争论,认为梁漱溟敢于触犯“龙颜”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浩然之气,值得继承与光大。其实这个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梁漱溟虽然当时敢于与最高领袖顶撞,但事后他格外后悔,并用几十年的时间不断反省,接近于彻底放弃先前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0.
动物有所谓保护色一说,生活在沙漠中的鸟兽,毛色一般偏于土黄;栖息在森林里的鸟兽,身上往往五彩斑斓。由动物联想到人,有的人没有保护色,有什么说什么,有的人却像动物一样善于伪装。姚文元就是一个非常善于给自己涂抹保护色的人。  相似文献   

11.
程青 《瞭望》1998,(17)
世纪之交:我们教给孩子们什么?本刊记者程青面向新世纪,局内局外人对教育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如今有中小学生的家庭,一天中最紧张、最起早贪黑的大概就要数孩子了。而且为了这么一个孩子,往往还要搭上父母甚至祖父母“陪读”。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这话已经说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西藏对于我的许多同胞来说,还是一个陌生之地。令人意外的是,某些错误的认识主要是出于一些有文化教养的人。这种往往是真诚的无知会闹出许多笑话来。譬如有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说,这一地区有三千万居民,还说拉萨没有医院等等。而我和翻译,也就是我的好友王歌在拉萨就亲眼看到了医院。又如一家报纸报道说,“文革”期间所有寺庙都被  相似文献   

13.
王文闯 《学理论》2008,(18):74-75
梁漱溟作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会通中西,统领古今。探文化之源,索文化之本,解文化之变,求文化之路,建构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文化哲学体系,为我们今天重塑文化运作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梁漱溟倾尽全部心力构建他的文化理论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者。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肯定了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予菲 《党政论坛》2014,(12):52-53
有人说,书籍,是窥探人类心灵的窗口之一。一个人看什么书,往往最能反映他特定时期内心的想法。摆放在国家元首床头柜上的书,也是一样。它们能让元首们放松心情、逃离烦心事或是得到灵感,甚至还能影响他们应对国内外危机和挑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理论界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本文认为,关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五形态说”被视为普遍的世界历史发展图式的做法,既缺乏充分的马克思的文本依据,又有明显的理论缺陷,也没有世界性的普遍的事实依据作支撑。而且,从称谓关系看,“五种社会形态说”没有一个共同的命名标准。  相似文献   

16.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然而,近些年来“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精神文明建设被看作“虚指标”、“软任务”,往往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是我国的精神文...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4,(12):44-44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富裕。但是,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资源,经济发展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经济发展必然消耗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因而往往会导致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1,(24):11-11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我想,“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从“现在时”出发对“将来时”的一种叩问,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  相似文献   

19.
《我们如何拯救过去:梁漱溟谈中国文化》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梁漱溟在书中主张,要认识中国文化,须以中国作为“大国”的利与弊为突破口。该文虽初次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有启迪,现部分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生态:迟说不如早说●本刊记者陈畅鸣这已经是一个再也不能不说的严峻话题: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急剧恶化,中国大陆正面临着来自西部生态的威胁。涉及青、藏、甘、川、滇五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在绝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