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霞 《政法论丛》2014,(3):72-79
我国2013年5月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以“精神卫生法”命名,这一称谓无法涵盖该法的全部规范、立法目的,容易将该法的社会法性质误解成行政法,还可能影响法的实施,与其他国家立法称谓的变化趋势相脱节.因此,基于明确立法目的,保护精神障碍者基本权利的社会法性质,顺应当今全体国民的精神健康追求,以及我国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等因素,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法”宜正名为“精神健康法”.  相似文献   

2.
在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埋头苦干大抵是最让人称道的了.人们赞美所谓的“老黄牛精神”其实就是赞美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而对那些“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智者,却怎么也赞美不起来,这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对于“律师文化”概念的使用缺乏基本共识,甚至十分混乱,严重影响关于律师文化的学术交流、学术发展以及律师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因此,加强相关学术交流,明晰学术概念,积累学术共识迫在眉睫。律师文化研究不宜仅从主观需要出发,而应从历史与传统的角度出发,把握文化的传承特点,着力于精神内涵的挖掘,着重于律师行业或职业的精神特徵研究。律师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取决于学术界的努力,更取决于实务界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法人》2010,(8):71-71
在我认识而熟悉的诸多律师朋友中,坦率地说,杨培国律师是属于那类口才不算好、收入不算高、知名度不算大、荣誉称号不算多的律师。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各位,他却是一位最有责任心、很有进取心、更有平常心的律师。  相似文献   

5.
林琳 《警界科海》2003,(12):1-1
在常人看来,科学只是抽象的符号;在孩童眼里,科学只是闪烁的星辰:而在科学家们心中,科学却是生命价值的真实体现,尽管科学是那么的深奥、艰难、枯燥、困苦,但他们在孜孜不倦的探索过程中,往往能于顿悟与突破后享受到常人所无法体验的乐趣和快感。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杰斐逊参与了认识、组织、治理国家的全过程,将自己的主张变成对国家宪政、政府政策的现实设计,实现了个人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完美结合。杰斐逊的一整套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和治国理念被称为杰斐逊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杰斐逊式民主经过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等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维护与发展,成为美国民主传统的主流,促进了美国精神中政治民主传统的形成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根本性质,对公共性的理解有助于指导公共行政的实践。服务行政将成为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而宪法精神给理解服务行政的公共性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通过宪法精神可以对服务行政的公共性做出深刻的阐释,而这种公共性体现在行政权力的人本化和行政人员的伦理化上。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3,(3):10-11
恶果 据统计,广州市妇联在每周二、五接待的法律咨询个案中,十个有九个是关于家庭婚姻方面的咨询,而有关于精神虐待、故意冷落对方、故意用言语刺激对方等的"冷暴力"行为就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双刃剑"比喻缺乏正确解读和对科学价值缺乏具体分析是学术界对"科学‘双刃剑'"观点存在分歧的两个原因.维纳的"双刃剑"比喻实质上是指技术之于主体具有的"利弊共存性".由此来解读科学①,科学也是一柄"双刃剑",即科学精神以"求得客观之真"为其终极价值的"价值向度"之于主体具有"利弊共存性";由科学方法的"方法域"所规定的制约和限定科学方法有效性的相对界限之于主体具有"利弊共存性";由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科学风险"之于主体也具有"利弊共存性".  相似文献   

10.
高亮 《法制与社会》2012,(17):262-263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和探讨了提高战斗精神的三种途径:情感、价值观、意志品质,试为新形势下我军战斗力的提高探索一条具体可行的“心”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打击"损害赔偿肇始于英国法,是侵权法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一方面是"精神打击"损害赔偿范围有逐渐拓宽的趋势;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诉讼泛滥和虚假诉讼而对"精神打击"损害赔偿施加各种限制的主张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两者的差别,法律应对过失和故意导致的"精神打击"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分别加以规定。我国应建立"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人本精神”与依法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论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观中 ,还是从西方法治的发展变革中 ,都会看到浓重的法律“人本精神”。然而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依法治理进程中却出现了法律工具理性的扩张 ,从而迷失了“人本精神” ,因此 ,摒弃法律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 ,弘扬法律的“人本精神” ,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潘琦 《政府法制》2012,(34):24-25
“终于通过了!”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不少网友在得知这一?肖息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抗住国民党当局的拉拢和利诱,顶住国民党当局的压制和迫害,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南方局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伟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共产主义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应当永远珍视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郭杰 《法制与社会》2013,(26):246-247
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老年人从家庭成员那里获得精神慰藉的权利的法律保障,但该法律规定应作为一种对一般义务的规定,应为宣示性条款,不应具有强制执行性。对老年人获得精神慰藉权利的保护,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将这种道德义务法律化来实现,但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晚清名臣曾国藩素有识人之誉。据说,他善于观察人的相貌和精神气质,以此判断人品材质,还归纳出一套口诀:“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相似文献   

17.
杨涛 《政府法制》2011,(22):32-32
“房卡怎么给我?我不到前台拿”“我拿好后送你”……6月20日,这一来一去的微博“打情骂俏开房门”成为了网络谈资,从头像上看,男主角“为了你5123”戴着眼镜,斯文模样。而女主角“Y珍爱一生Y”,年轻漂亮。据微博上的资料,女方有家庭孩子,他们约会在酒店,互相称呼对方为宝贝。而从对话看,男主角一句“正向市长汇报工作”,更暴露出他为政府官员,后经过核实,男主角为江苏常州溧阳卫生系统一局长。  相似文献   

18.
晏武侠 《法制与社会》2013,(16):281-282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问题一直为全世界社会保障立法所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又生发出新的问题,即立法在关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的同时,还应强调子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权利义务的规定。本文从精神赡养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方面出发,浅析子女对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不仅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应有之义,进而对子女关于精神赡养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记》有古语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西谚亦云“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照此说来,大凡律师们怀揣着理想抱负努力去做成“大”律师的,完全是符合了志当存高远的东西方文化精神。有了这个大道理,笔者不惮发表点关于“大”律师的闲话,亦算是笔者多年向往成为“大”律师而不得的诸般感喟,管窥蠡测之见,博方家哂笑而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审计局以打造审计职业精神引领学习型机关建设,突出审计特色,使审计人员进一步深化审计认知、坚定审计理念、端正审计态度,让审计职业精神成为审计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撑。牢固树立依法廉洁审计理念,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