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轶蓉 《前沿》2005,(9):152-155
官员问责制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官员按照有关法律行使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功能,对公共负责,它不能简单等同于引咎辞职、责任追究制度。当前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问责主体单一化、责任追究对象模糊化,仍处于行政性问责阶段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健全,人治观念,官本位思想,政府对政务活动进行信息控制造成,要建构良性问责机制,就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推行政务公开来提高官员问责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社会团体问责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团体问责制就是指社会团体作为异体问责主体,可以根据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结社权监督政府和官员的权力的运用,追究失职官员的责任.社会团体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团体问责制构建依据和基本内容的探讨,指出我国社会团体在问责政府和官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社会团体问责制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责任政府,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小杰 《人民论坛》2013,(12):42-44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人大、纪委等问责主体的外部问责,提升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和社会民众的问责意识,加快行政问责立法,完善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3,(2):88-90
记者:推行官员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建设无法绕开的实践课题,也是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何为官员问责制?  相似文献   

5.
官员被问责后转瞬间复出,问责制滑向形式主义,变成"政治秀",这是目前我国责任政府建设遭遇到的一个尖锐问题。这种困境的出现与缺少规范化、程序化的问责复出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有关;与传统的吏治文化有关。完善问责复出机制需要革除"官本位"文化,严格官员复出程序,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6.
问责是以归因为基础,以课责为关键的反映问责人与责任人控权关系的机制。在学理上,官员问责存在职责交叉难题、责任归因难题、多种惩罚逻辑的课责难题,本质上是复杂治理形势与民主政治要求之间张力的产物,是全球公共行政现象。但西方学界对中国官员问责制存在两种话语霸权:一种社会中心主义问责观聚焦于选举政治上,关注于选民在问责上的主体地位,忽视国家自身的归因需求和课责能力,称中国没有问责制;一种中国威权主义问责观聚焦于课责机制上,认为中国威权国家政体“无需”和“无力”课责,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攻击。面对西方的问责话语霸权,国内问责研究需批判意识形态攻击,并摆脱理论贫困,从实践中挖掘中国官员问责特殊性,从理论上提升中国官员问责解释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追究官员的责任应区分程度、定性准确、依法进行,从刑事、纪律、政治、道德等方面分别对待。应依据官员受到问责的性质分析其复出问题。应尽快健全和完善官员复出的制度规定,提高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性、公信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1)问责法制化取得进展,还需推进法治化;(2)问责的启动往往与公共灾难有关,属事后问责;(3)问责主体主要是党政机关;(4)政治责任居于显著地位。解决以上问题,完善行政问责制需要的对策:(1)完整把握行政问责制的丰富内涵;(2)把行政问责制与绩效考核制有效地结合起来;(3)推进行政问责制度的"自运行"机制建设;(4)重视政治民主,实现多元问责;(5)着重进行管理问责,兼顾其他责任。  相似文献   

9.
2003年以来,中国官员问责制度不断完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作为官员问责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官员复出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使官员问责制的实施打了折扣,也损害了官员问责制的公信力。应从规范体制以及增强透明度等方面完善问责官员复出制度,保证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政府秉承权责统一,用权监督,侵权赔偿的执政理念,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在强化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的官员进行严厉问责,是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因为问题被追究责任,问责风暴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毕红艳 《传承》2008,(8):116-117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普遍推行,推动了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毕竟我国行政官员问责才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要成功推行官员问责制就需要探究困境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来寻求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普遍推行,推动了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毕竟我国行政官员问责才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要成功推行官员问责制就需要探究困境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来寻求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中国官员问责制度不断完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作为官员问责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官员复出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使官员问责制的实施打了折扣,也损害了官员问责制的公信力。应从规范体制以及增强透明度等方面完善问责官员复出制度,保证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立问责制的时间不长,还需不断完善。要将问责官员的责任作出明确的区分,防止被问责官员以主动辞职的方式来逃避法律制裁。同时要强化内部监督、明确政府责任、提高问责制度的刚性,并且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并落实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责任政府"的理念已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得到全面地推行,行政问责在制度上不断地完善,但问责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影响到行政问责制的进一步推行及其功能的发挥。行政问责文化建设是构建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官员问责制自2003年非典时期浮出水面后,一直是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力度不断加大,官员非正常下马现象不断增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官员问责制实施至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问责官员的复出作为这一制度最具争议的部分,在近两年已经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被问责的官员悄然或闪电复出,令民众意见不一。官员不可能不犯错误,犯错误的官员重新任职无可厚非,但是,面对百姓的关注,让有能力的问题官员复出,更应该注重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沈蓓绯 《前进》2006,(1):41-42
一、权责不清是实施官员问责制的主要障碍之一官员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出现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没有责任的情况。或者在问责中,被问责官员具体承担什么责任,是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还是其他责任,以及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责任该如何确定,很难下结论。因此责、权、利不清晰,会导致责任人不清,问…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问责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掀起了一场“问责风暴”。问责制的推行,昭示着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和变迁。探讨有关推行行政问责制的意义、行政问责制的内涵以及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目的是研究政府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从而加强责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问责立法滞后。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行政问责的全国性法律,一些地区推行的行政问责制,存在着法律位阶低、问责标准不明确等问题,而且在问责主体、对象、范围以及责任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无缝隙问责制既是一种制度创新,也是未来行政问责发展的需要。其概念的生成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其内涵包括了责任划分的无缝隙闭合、责任监督的无缝隙覆盖、责任追究的无缝隙衔接以及责任链条的无缝隙管理等四个要素。可从构建大部制职权配套的政府责任体系、整合党内问责和行政监督的衔接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异体问责体系以及构建无缝隙行政问责制运行的政治生态等方面建设中国特色无缝隙问责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