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旭东 《传承》2012,(23):28-29
工业是这座城市的强劲命脉。风雨十年转型发展,从500亿元起点到迈上3000亿元大关,从“再造一个柳州”到“三年再翻番”,工业经济一路高歌辉煌跨越,彰显出工业柳州迅速崛起的恢弘气魄。  相似文献   

2.
捷报:上半年柳州工业总产值超过386亿元,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这是一个令人心跳的数字,这意味着“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将提前两年实现。从2002年提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柳州人蹙紧眉头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终于向世人展露开怀一笑。这一笑,苦尽甘来;这一笑,雄姿英发。  相似文献   

3.
广西工业重镇,柳州,2005年大写辉煌——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8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0.01亿元、财政收入实现80.18亿元,顺利实现“三个八”的奋斗目标,“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  相似文献   

4.
潘大庆 《桂海论丛》2006,22(5):65-67
民营经济是柳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柳州民营经济,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对完成“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战略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任何一个工业‘重镇’都会很快陷入衰落。”今年2月,在柳州市委九届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吴集成提出,柳州市要大力培养一批名牌产品和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企业,形成“柳州制造”的品牌效应。今年上半年,柳州市明确提出把柳州制造作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柳州,一个以工业为发展标志的城市。 2005年,柳州实现以工业为主轴的“三个八”奋斗目标,工业经济发展创历史新高,为全区实现“双过千”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为了探寻工业发展新路,柳州进一步推进工业自主创新,力图实现“柳州制造”到“柳州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7.
“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并不是只追求工业的片面发展,而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的全面和谐发展。建成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拥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的美丽宜居城市,是柳州市当前及今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赵亮 《当代广西》2009,(15):23-23
作为广西的重要工业城市,柳州一直是创业的一方热土。 从一个工业总产值不足亿元的江畔“商埠”到突破千亿元的重要工业城市,从满怀豪情的艰苦拓荒到奋起直追的“二次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成为了许多有志青年成就梦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肖珊  覃茂鑫 《当代广西》2005,(18):24-24
除了支柱企业,柳州市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目前柳州市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去年,柳州市中小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的一半左右,资产总额占全市工业企业的60%,安置就业人员占全市工业企业的74%。“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做强做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柳州,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5万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正式建制于西汉王朝的柳州,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柳州是其最后居留地。作为西南重要工业城市的柳州,在新年伊始,便打出一张新牌——“柳州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由“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战略转变。就此转变,记者采访了市长陈向群。谈到柳州的工业,他有说不完的话。  相似文献   

11.
九年前,当"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大旗插上这片"荒废"已久开发区土地上时,就预示着这里将成为柳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潮头。今天,这个有着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血统的柳州城市东扩前沿阵地,地区生产总值已跨入广西开发区三甲之列,正朝着"国家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广西汽车城重要制造基地"和"千亿元工业园区"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12.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3,(20):28-29
蜿蜒的柳江穿城而过,在柳州市柳东新区拐了一个巨大的弯。在这里,一个崭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广西柳州汽车城发展势头强劲,再造一个新柳州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自治区提出“双核”驱动战略,作为西江上游的工业重镇,柳州市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新一轮现代服务业扩张期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王军  廖远飞 《当代广西》2011,(10):1+65-F0002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和机床产业正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正菱集团董事局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敏锐地把握“西部大开发”、“泛珠与东盟”、“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等战略机遇,以汽车、机床、发动机及汽车配件产业链为主,打造西南最大的高新机械加工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14.
<正>“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从前,人们这样描述“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在这个老牌工业城市,汽车、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如今,柳州正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久久为功推进绿色转型,让工业与山水交相辉映,不断焕发新荣光。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我对柳州的印象只有螺蛳粉,但在抖音上刷到这家网红博物馆后,我被震撼到了。没想到柳州的工业历史文化如此厚重。”伴随着文旅复苏的春风,柳州市工业博物馆一开年就客似云来,钦州的游客谭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这家由闲置的工业厂房改建而成的博物馆,是柳州向外界展示工业历史文化的窗口,它见证了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百年辉煌历程。留住故事,留住乡愁,让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共生,赋能青山绿水,柳州不断丰富利用形式,推进合理利用,走出了一条工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柳,强市富民”,以工业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政策。汽车业又是柳州市工业的重中之重,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柳州市的汽车工业企业,在国企改革方面走在了柳州市大中型企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从深圳到柳州,从一个中心到另一个中心,城市在时代中奔涌向前,总有些经典与时代共潮生,海雅集团以千亩时代鸿篇匠筑海雅·柳江湾,不断赋能城市未来生命力,海雅·柳江湾是柳州的“新名片”。此时此刻,柳州也在悄然走向世界舞台。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建立潭中县城以来,柳州的建城史已超过2100年。这里有唐代名家柳宗元的故居,因柳州城倚水而建,是壮、瑶族少数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为此柳宗元曾写下佳句“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以记录柳州丰富的人文地理景观。这里是“民族之光”五菱汽车和广西制造业“脊梁”柳州钢铁集团的总部。疫情期间,五菱的口号“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响彻全国。半个世纪以来,作为怀揣家国情怀的国民品牌,其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国家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盈励 《当代广西》2005,(18):27-27
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称奇天下的石玩、沧桑古朴的古城、热情火辣的妹仔……原始和现代、古老和潮流、民族和时尚在这里交相融会——到柳州来,感受她的风情万种。“民族地区中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城市中最美的山水人文佳境”——柳州,这座地处中国南疆的工业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9.
当柳州传出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达80.01亿元的喜讯之际,记者专访了柳州市经委主任李新元。多年来,柳州工业一直在大作创新的文章。“创新,是贯穿柳州工业的一条主线。我们的工业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则以产品为主体,产品就要靠创新来支撑。”李新元如是说。观念创新:从“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曾让柳州引以为荣的制造业,开始面临严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改变生活的时代,一个区域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柳州,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工业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中率先迈开了步伐,在战略转型中也率先探索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道路。迈向“柳州创造”的要旨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传统制造业是柳州的支柱产业,柳州制造”享誉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在这里诞生“,柳工”、两面针”、金嗓子”“、五菱”等走向了全国。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理念、什么力量支持柳州催生了这样的业绩?比较起来,柳州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