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一、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的转折 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人类以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两重性的后果,GNP增长的高速度往往与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素相伴而生。(因此,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分析,同时可以用来说明日本经济为什么转入低速增长)事实上,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人类进入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所普遍遇到的问题,即能源保障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传统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下一些曾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同时也潜伏着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一、从经济的高速增长到急剧下降 1984年美国增加了进口,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因此而大受其益。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增大进口致使新兴工业国和西欧国家变成了美国经济升降的“俘虏”。然而,这些国家又无他路可走,因为,很难找到象美国这样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3.
越南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南自 1986年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在工业部门迅猛增长的带动下 ,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外资引进逐年递增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受到世人关注。本文通过对越南经济 ,特别是从 1992— 1998年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越南工业化进程当中一个有悖于一般新兴工业国家的特点 ,即 :工业化进程不仅没有大量创造工业部门的就业 ,也没有顺利实现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这是因为 ,当前越南经济增长模式正处于由进口替代为主的工业化模式向出口导向增长模式的转型阶段 ,工业发展以及外资引进的资本密集型的特征 ,是制约越南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就越南向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变的可能性以及转型的关键环节做了一定的数量估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欧洲汽车工业的劳动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一个基本问题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打破了工会和雇主组织之间的力量均衡。资本的流动性削弱了工会的组织和干预力量,加重了资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它们可以用“全球化战略”对劳工组织进行战略威胁。欧洲各国的汽车工业必须在国际层面上建立相应的机构,用制度手段来调节国际间的劳动关系。在此背景下,欧洲汽车工业的劳动关系在多方面出现了“欧洲化”趋势,即各国的工薪谈判相互影响并逐步接近。工会组织如果想重新成为与雇主组织平等的谈判对手,就必须在欧洲范围内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谈判方式,统一调节欧洲范围内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面积为990万平方公顷,人口约为4525万人,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工业飞速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强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导致了农业的相对萎缩。为解决这些问题,韩国开始推进机械化以代替人力和畜力。韩国农机化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亚洲韩国是继日本之后,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韩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0年),是农业机械化起始…  相似文献   

6.
试析日本劳动雇佣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可归结为: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作为一种制度惯例长期存在于日本的企业中。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与企业内部工会制”一起,被奉为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神器”居于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演变。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日本劳动雇佣制的经济合理性作了分析,并对其演变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 亚洲经济增长得失的系统观察 1965—1990年间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为龙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起全球关注。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期,以其资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建立在组装产业投资扩张基础上的增长。从增长因素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廉价劳力、高储蓄率以及外资流人和外贸等因素,对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主要带动作用。增长模式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制造业出口结构中先进技术的比例增加。如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产品出口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2.2%增加到1993  相似文献   

8.
前言 印尼工业化至今仍处于早期阶段。渡过了从五十年代晚期至六十年代早期的困难时期以后,印尼工业家的经济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整个七十年代一直维持着超过百分之十的工业年增长率。工业增长绝大部份发生于大型工业企业部门,而占全国劳动力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手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实结果不够理想。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业已进入全面振兴的攻坚阶段。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尤其是东北区情,再工业化不失为东北振兴攻坚阶段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新阶段、新模式,客观上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抓住新契机,实现新发展,需要有具体对策,更需要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日本教育投资多元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教育--时代的需要投资多元化,实现经济增长,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为21世纪教育事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结构和体制、教育观念和方法还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实结果不够理想.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业已进入全面振兴的攻坚阶段.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尤其是东北区情,"再工业化"不失为东北振兴攻坚阶段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新阶段、新模式,客观上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抓住新契机,实现新发展,需要有具体对策,更需要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在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前,必须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发展工业。在50年代,泰国工业不仅势单力薄,而且门类单一,当时主要只有两类工业,一是采矿业,二是农产品粗加工。1961年,在实施工业发展战略以后,泰国经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初期由于发展战略失衡,工业化的成效不大。到了80年代,泰国受到高油价、高利率、发达国家贸易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生活的新变化,政党内部人员、技术和结构等诸要素结成的有机系统就会出现显著的变化。政党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整体调适的结果被称作政党组织形态的变化。西方政党自出现以来,其组织形态始终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变化,相继出现过核心型政党、大众型政党和全方位党。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由于社会生活主题和社会资本的变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政党正面临着新的组织转型。本文在对未来西方政党可能变化的组织形态作了初步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政党作为介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团体,它的自身形态变化始终取决于包括目的、方式和技术手段变化在内的社会交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制度变革 ,逐渐实现了从以财阀控制为主导的传统企业制度向以经营者为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制度模式 ,并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一、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利弊分析现代日本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股份公司这种形态。股份公司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所有权归众多的、分散的股东占有 ,经营权则由股东总会选出的董事会行使。1.法人企业相互持股。5 0年代后期 ,由于经营性的资金短缺和资本自由化的进展 ,战后曾一度被禁止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自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二十多年,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系由单纯转口贸易经济逐渐演变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1965年同马来西亚分离后受到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从发展代替进口工业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这种工业化政策是和积极引进外资外技,加强扶植新兴工业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城市市场国家。缺乏资源,从进入七十年代后,国际市场上竞争日益加剧。同时本国劳动  相似文献   

16.
日本短期大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0年代,由于高教适龄人口迅速增长、教育民主化运动高潮迭起以及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对高级人才需求增长等原因,一场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扩张运动席卷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通过这种扩张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这种扩张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是在传统大学之外新建大量的新型高等学校,在美国有社区学院,在英国有多科技术学院,在德国有高等专科学校,在日本有短期大学。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高等教育虽然不会很快过渡到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东亚家族企业的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 《当代亚太》2002,(1):35-42
战后东亚普遍存在的家族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家族企业在文化背景、成员关系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家族企业是战后东亚本土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东亚家族企业的产生经历了从旧的、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血缘共同体向新的、以资本和劳动收入为经济基础的血缘共同体转变,而其发展则在于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实现向现代科层制企业转换.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东亚经济增长一直是在供求要素结构不完备的经济体系下实现的,这一内在缺陷决定了东亚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外部力量既是东亚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结构基础,也是影响或控制东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预示着有利于东亚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逆转,迫使东亚开始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与转型。而此次结构调整与转型将主要通过对过去经济运行体系特别是市场要素缺失的矫正来实现,以尽可能减少外部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于长期以粗放经济发展为主的苏联来说,充沛的、源源不断的劳动资源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自6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结构、教育程度、生活水平及工业化程度的变化,苏联也产生了工业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的现象。自70年代后期起,苏联政府对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而引起劳动力资源普遍紧张的状况引起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苏联全国就业人数为1.35亿。其中在工业和建筑业工作的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9%,其次是农业和林业占20%,文化、教育、卫生、艺术占11%。上述三项占全国就业人  相似文献   

20.
浦东开发2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的伟大“奇迹”,但是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一种资本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服务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并提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