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涉枪案件中,纺织品上出现弹着痕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何根据弹孔的形态分析弹着的速度是目前枪弹痕迹检验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通过剖析平纹纺织物上弹着痕迹的形成原理,比较不同弹着速度下同种枪弹的弹着痕迹形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平纹纺织物上弹孔形态与弹着速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涉枪案件中,最直接的方法是寻找遗留在现场的弹头进行区分枪支种类。由于现场的客观条件,弹头不能迅速发现,影响对枪支案件的分析。对于现场的玻璃弹孔,特别是玻璃弹孔的碎屑痕迹,通过剖析痕迹的形成原理,观测不同种枪支在枪击玻璃时产生的碎屑的特征,比较碎屑厚度、长度和表面形态的差异性,总结碎屑的形态特征与射击枪支种类的相关性将为区分发射枪种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利用已知初速度的不同种类的枪支、枪弹对不同目标物进行射击,通过德马尔公式计算各自的贯穿系数,在测得各目标南穿系统的基础上,用未知初速的自制、改制枪支对该目标物进行射击试验,对目标物的射击情况,计算弹头碰击目标物前瞬邓枪口衬速,再计算其枪口动物及比动能,从而确定枪支是否具有杀伤威力。  相似文献   

4.
警用9毫米转轮手枪在公安机关早已推广使用,然而对枪弹痕迹的研究却相对缺乏。通过试射该手枪,用收弹器采样,观察发射后枪弹弹头、弹壳上产生的一系列痕迹,在记录、分析各种痕迹出现的位置、形态、尺寸、数量、出现率、稳定性等基础上,仔细探究痕迹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推断出各种痕迹在检验鉴定中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方法,供侦查和鉴定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射击弹头上线条痕迹的检验要点,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深入研讨。 一、广泛利用射击弹头上的线条痕迹 枪弹击发后,弹头从弹壳中拔出,瞬间挤进坡膛、线膛区域。在射经长约十多个到上百个厘米的枪管内膛时,弹头导引部表面便与枪管内壁(含膛线内表面)发生挤压、剪切、摩擦等多种作用,因而在弹头颈部表层留下了坡膛、线膛等初生的膛线线条痕迹。这种线痕的面积,要占到弹头痕迹总量的90%以上。在弹头上所有的线条痕迹中,有的是坡膛线痕,有的是线膛线痕,有的是拔弹线痕;也有的是与发射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证明三维枪弹痕迹自动比对系统在弹头比对方面的有效性,构建了系统软、硬件平台,通过投影光栅三维轮廓测量技术采集弹头表面三维形貌信息,将采集结果录入计算机,通过滤波、截取、旋转、平移等操作后,给出相似度排名。利用所构建的系统对1发标准弹和10发待测样本进行自动比对实验研究,将与标准弹相似度排名最高的待测样本与标准弹进行比对检验,确定为同一支枪击发,进而证明了三维枪弹痕迹自动比对系统在弹头痕迹检验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末文介绍了发令检改制成小口径手枪的特点,探讨通过射击弹壳、弹头上的痕迹特征区分改制枪与制式枪的方法,研究了改制枪在检验鉴定中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选用警用9mm转轮手枪及适用子弹在动物体上试射,研究弹孔附近采得射击残留物样品,用于确认射创的实用性,研究不同射击距离与射击残留物的分布密度的相关性,以求精确判断射击距离,供侦查与鉴定单位参考。研究方法:分别从5cm、50cm、1m、3m、5m、15m的射击距离,针对含皮动物组织进行试射,选取靠近试射弹孔边缘处的表面、弹孔擦拭圈及永久创道进行射击残留物采样,另在试射前进行背景采样,所有样品均采扫面电镜/能谱分析法(SEM/EDX)观察射击残留物微粒形态并分析元素组成,针对含皮动物组织弹孔附近采得射击残留物进行形态观察及特异性元素分析。结论:以SEM/EDS进行射击残留物分析,可以确认疑似弹孔,根据射击残留物(GSR)分布密度能够推断射击距离,对涉枪案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往区分枪种只凭枪支口径、膛线数量、宽窄、旋向、缠角、枪弹外形和尺寸等差异点,但配用同种类型枪弹的枪支,这些差异又非常小,有时很难加以区分,而利用进膛痕迹区分枪种突破了传统方法的界限,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通过弹头在进膛时形成痕迹具有的稳定性、规律性,提高了区分枪种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枪弹创是由枪支发射的弹头或其他投射物所致的身体损伤。[1]根据弹头与人体接触的角度和弹头在人体内运行的距离,可以在人体形成擦伤、挫伤、挫裂创、盲管创和贯通创等损伤。但枪弹致人体大腿全段巨大撕裂伤的情况并不多见,现报道如下。一、案例资料韦某,男,62岁,某日在一部队靶场外的花生地里被流弹击中右大腿。法医学检验:当晚在医院手术室进行。伤者平躺于手术台上,神志清晰,对答切题,麻醉成功后,对其损伤情况进行检验。检验见:①右大腿用医用纱布加压包扎,解开包扎物,见右腹股沟部至右大腿下段前外侧有一大面积不规则撕裂创口,大小为37.…  相似文献   

11.
涉枪犯罪的现实存在状态没有理由让我们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乐观的估计,涉枪犯罪不仅侵害了特定对象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而且更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应结合涉枪犯罪产生的原因,对涉枪犯罪开展以初级预防、中级预防和高级预防为内容的预防犯罪活动,以期将涉枪犯罪控制在一个尽可能狭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六四”式7.62mm手枪射击后会形成5种弹头痕迹和11种常见的弹壳痕迹。5种弹头的痕迹出现率和细微特征的稳定性各不相同,其中阳膛线、阴膛线的出现率最高,起末端痕和小线纹的稳定率最高。11种弹壳痕迹的出现率和稳定性也各不一样。分析弹头痕迹、弹壳痕迹的出现率、痕迹特征的稳定性以及差异形成原因,能帮助我们区分和认定有关枪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公安院校关于枪械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进行手枪射击教学中的枪支安全管理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安全意识不到位。因此,从事公安院校手枪射击教学训练一线的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在教学训练中所使用的枪械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同时加强学员对所使用枪械的管理以及教学训练场地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公安院校手枪射击教学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涉枪犯罪在我国持续增长,在犯罪过程方面,涉枪犯罪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犯罪成员方面,涉枪犯罪行为人多为两劳释放人员和无业中青年,且团伙犯罪日益增多;在犯罪时空方面,涉枪犯罪大多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区,虽然可以全天候实施,但有些涉枪犯罪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还是比较明显;在犯罪类型方面,涉枪犯罪以侵财为目的持枪抢劫罪居多;在犯罪对象方面,持枪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机动车、金融机构及个体经营者;在犯罪工具方面,涉枪犯罪中的枪支多为民用枪支和自制枪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射击教学的现状与实战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实战应用 ,教学中应增加多枪种的教学训练、PPC训练科目、对移动目标的射击、夜间训练、心理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射击运动枪支的更新换代,利用淘汰小口径运动枪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对老式运动枪支射击弹壳上所留痕迹进行技术鉴定,我们选用了常见的庆华标准5.6mm手枪、西湖Ⅰ型慢射手枪、健卫一九5.6mm步枪、峨嵋-752型5.6mm标准步枪和三角牌5.6mm长弹进行了射击实验,对上述四种枪支的射击弹壳的留痕部位、痕迹形态、形成机理、鉴定价值等问题逐发进行观察、测量、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趋严峻,持械、持枪以及袭击人民警察的案件不断增多,警察使用枪械的几率不断增大,因此提高警察合理、合法使用枪械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安院校应从基层实践出发重新整合枪械的教学内容,以期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对公安技术部门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做了详细的规定.该规定对枪弹性能鉴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但也存在问题.此外,立足于工作实践,火药枪性能鉴定的测算比动能方法、枪支、弹药及其散件的鉴定方法也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安民警违法或不当使用公务用枪行为的成因在于 :1、公务用枪主体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权”的职权性质认识不清。 2、公务用枪主体对自身应有的职业法律意识缺乏清醒的认识。 3、有关方面对公务用枪主体应有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 4、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不完善。 5、公务用枪主体缺乏应有的实战训练。针对这些成因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和严峻,我国刑事犯罪的暴力化倾向也越来越突出,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使用枪支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每次警察开枪的案件都会被媒体作为一个"看点"进行报道,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此,一方面警察必须转变使用枪支理念,确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节制权力,维护法治"的理念;另一方面,必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司法审查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