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休闲生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已有文献及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休闲的认知存在着偏差,在休闲目的、休闲方式和场所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总体的休闲生活质量并不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休闲生活方面的相关教育,尤其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休闲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问题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日渐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环境认知和形成相应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机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以当代大学生为特定对象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闻及文化传播的日益全球化及传媒形式的革命性进步,给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判断信息的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它思想意识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应对全球化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速,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加剧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构局。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传统的价值理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在多元化面前已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必须重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新时期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呈现一种弱化趋势。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多所高校的调查和访谈,揭示了当前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现状与特点,并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先进典型示范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个人的知识管理与信息认知十分紧密的联系起来。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文章在阐述大学生隐性知识方面的特点基础上,对隐性知识与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作为个人知识结构中流砥柱的隐性知识,对信息认知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所以培养隐性知识时大学生自身信息认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论武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时代的新要求,把握群众认知方式和接受习惯的新变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理论传播力,要牢固树立以信息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的新理念,大力建设权威准确完整规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资源新平台,不断创新信息化条件下提高理论武装工作便捷性、互动性和实效性的新方法,推动理论武装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政治观念的分化和组合日益激烈,文明的冲突和融合急剧变化,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强烈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形式的多元化也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出现了价值迷失和道德缺失等情况,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出现了背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美国国内焦虑情绪蔓延,其对华政策由此前的竞争合作转向全面遏制,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接触西方文化、并具有广泛国际视野的青年大学生对美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也在发生显著变化.本论文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总体形象认知中,负面印象明显高于正面印象,对中美关系的总体发展态势判断并不乐观.影响中国大学生美国观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中美在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的对比反衬、美国对华对抗政策的刺激、新冠疫情下中美社会治理模式的鲜明反差以及大学生获取美国真实社会状况信息渠道的全面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新时期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呈现一种弱化趋势。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多所高校的调查和访谈,揭示了当前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现状与特点,并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先进典型示范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转型、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认同呈弱化趋势。新形势下,在高校不断加强教育引导、创新教学环节、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内化过程是由接受对象、接受信息、内化践行环境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构成。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意志品格决定着其价值观的接受倾向及内化的过程。内化践行环境具有验证、巩固或改变原有的价值观的作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价值观理论创新与现实的贯通性、确立大学生内化践行的真实参照系和导向标,以增强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等带来的思潮让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扭曲、道德品质下降,本文从多元文化大视野的角度,把先进文化、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家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探究一些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加深。自1987年我国开始正式使用网络至今,20余年间互联网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便捷的方式、巨大的容量使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情感认知等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因此,关注我省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保证网络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高尚网络人格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增强,国外各种思潮和文化理念不断涌入我国,使我国社会呈现多元文化的格局。这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有针对性的作出调整,实现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开展有针对性有效应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校大学生就是市场未来的消费者,诸多品牌正布局高校,从产品、定价、广告、渠道等方方面面越来越强调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广告往往被认为是沟通品牌与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品牌商致力于使广告内容更具创意,更迎合大学生表达自我的心理诉求;致力于使广告媒介平台更贴合于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以实现在更适合的场景推送更精准的广告信息,提高广告的转化率,进而得到大学生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和认知.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广告对于品牌商越来越重要.对于大学生群体,广告对于其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商品的短期销售量提高以及长期的品牌认知.  相似文献   

17.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传媒、载体,以迅猛的速度得以发展,而大学生由于其思想意识的前卫性,自然成为网络使用的最主要人群。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相向和相悖,如何科学、合理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读书习惯正从精读转向“泛读”,这种状况的背后隐含着思维方式和处理信息方法的根本变化,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时代所展示的动态的知识世界和不可限量的知识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对象、认知条件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情境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思路、教学方式、知识结构、自身素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及新媒体传播方式日趋完善,传统的信息传递及接收的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大学生在信息接受的方式随着信息的传递途径的改变而改变。文章将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行为方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化教育工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的传递,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网络信息中不健康的东西,严重地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网络化教育,关键是要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使他们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的、丰富健康的心理学知识;在网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和补充,通过网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普及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