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 2 0 0 2年 8月以来 ,丹东地区发生了一种以高热、发绀、贫血、流产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 ,其流行面积之大 ,发病猪数之多 ,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因多数基层兽医人员对该病认识不清 ,开始被误诊为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猪瘟、链球菌病、副伤寒等疫病 ,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退热解毒等药物治疗 ,效果均不理想。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 ,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1 流行情况2 0 0 2年 8月 5日 ,在辽宁省东港市菩萨庙镇关海山村首先发现该病 ,接着在宽甸县、凤城市、振安区、振兴区等地的一些乡 (镇…  相似文献   

2.
弓形体病是由一种龚地弓形体(Toxoplarma gondii)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虫体可以寄生于多种家畜、禽类及一些野生的温血脊椎动物和冷血动物,人也可以感染。在美国和德国于1952年首先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6年后许多国家亦相继有本病的报告。在我国,最早在福建曾于猫、兔、猪及豚鼠体内发现了弓形体。1977年8月,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及上海市乳肉管理所病畜化制站由病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并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3.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近年来在我国确诊的一种由类冠状病毒(Coronavirus-like)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为了摸清我省是否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我们在长春兽医大学传染病教研室的协助下,对该病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及免疫荧光诊断、本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等。从而,证实了我省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Poreine Epidemic Diarrhea)  相似文献   

4.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以出血性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的疾病(俗称为猪血痢)。8~14周龄的断奶猪易发,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仅就病原和免疫机理作一概述。 (一)病原 猪痢疾自Whiting(1921)首次报道以来,其病原在长达50年里一直不清,曾被怀疑的病原有沙门氏菌、螺旋体、弧菌、坏死梭杆菌、病毒、结肠小袋虫、变形虫、毛滴虫及其它原虫等。直至1971年,由Taylor和Alexander报告了一种致病性厌氧螺  相似文献   

5.
猪霉形体病(Mycoplasmalpneumoniaofswine ,MPS)是由猪肺炎霉形体(Mycoplasmahyopneumo niae)引起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1] ,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笔者试图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病的监控和预警预报作一概述。1 病原学关于猪霉形体病的病原,早期有人认为是细菌,以后又有人认为是病毒,直到196 5年,美国的Mare等和英国的Goodwin等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培养成功,证实其病原是霉形体,并将该病命名为猪霉形体病或霉形体肺炎。1973年,我国学者也从发病猪体分离到该病原。1.1 猪肺炎霉形体的形态特征猪肺炎霉…  相似文献   

6.
1984年8月,在比利时的肯特市召开的《国际猪医协会》(International Pig Veterinary Socie-ty)第8次世界代表大会上,墨西哥的兽医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猪病——蓝眼综合症(blue eye syndrome)。该病的最显著特征是仔猪感染致病的病毒后眼睛变得混浊不清,因而命名为  相似文献   

7.
这次会议在伦敦举行。参加大会的有22个国家77名代表和观察员。会议 讨论了猪的水泡病,钩端螺旋体病,各种动物性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及当前 兽医上的迫切问题。 P.Fenner博士(英国)作了关于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流行病学和防制措施方面简要的总结报告。明确指出,急性型猪水泡病在临床上无法和口蹄疫相区别,只能通过实验室检验才能加以鉴别。潜伏型猪水泡病只呈现一过性临床症状,难以觉察。须经血清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后才能确诊。目前已研制出多种灵敏、特异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其中以反相免疫电渗电泳法为最佳。猪水泡病的病原体存在于肉和周围环境中。因此对于用食物残羹饲喂动物、出售以及运输的工具等必须进  相似文献   

8.
莱姆病(Lyme Disease)又称蜱性螺旋体病、蜱性红斑、移行性红斑和环形红斑。1974年夏天,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莱姆镇(Lyme)的一群儿童患有一种类似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在对12000人的检查中发现39例儿童和12例成人患有此病。自此,以发病地镇名命名为莱姆病,由当时耶鲁大学医学院的A.C.Steere作了首次描述。1982年Brugdofer博士从达敏硬碑(Ix-odes dammini)中分离到一种疏螺旋体并进一步证实其为莱姆病的病原体。1984年将此病原体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也叫奥者士奇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生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古老疾病。此病最早于1800年左右在美国发现,1902年奥者士奇在匈牙利区别于狂犬病,1939年由Lamont在爱尔兰首见于猪。目前,本病在世界广泛传播,日趋严重,尤其1970年以来更为猖獗。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匈牙利、法国、比利时、英国、联邦德国、荷兰、加拿大、苏联、日  相似文献   

10.
家禽螺旋体病乔颜良,高学运孙爱玉(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250014)(山东省安丘畜牧兽医中心)家禽螺旋体病是由鹅疏螺旋体所致的一种禽类败血性传染病,最初于1891年在前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鸡群发现,接着迅速在世界各地发现此病。我们课题组1983年首次...  相似文献   

11.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pleuropneu moniae ,APP )可引起猪以纤维素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是规模化养猪场猪的主要呼吸道疾病。APP自 195 7年由英国的Pattison首次报道以来 ,现已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养猪国家 ,且各年龄的猪均易感。在我国 1990年杨旭夫正式报道了APP的存在 ,近年来其流行日趋严重 ,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损失。1 流行及发病情况据笔者所在院校兽医门诊病例资料统计显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秋冬季多发 ,2~ 4月龄的幼龄猪最易感染发病。 2 0 0 3年 11月~ 2 0 0 4年 3月该病…  相似文献   

12.
猪肾虫病是由于有齿冠昆线蛲虫寄生在猪肾脏及其周围脂肪组织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市于1972年10月1日首次发现猪肾虫病,到目前止共先后在三个猪场发现该病。为解除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在省站的协助下,开展了猪肾虫病的诊断与试治工作,并已取得初步疗效,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黑变病(Melanosis)是指黑色素代谢障碍,异常沉着在畜禽机体器官组织内,造成其色泽发生异常变化的一类疾病。各种畜禽均可发生。最常见于幼畜,如牛、羊的肠、肺、心和肾等。猪乳腺及其周围脂肪组织黑色素沉着病例,国外报告较多。国内仅见零星的报告(许乐仁,1984)该病虽对人畜无害,但可影响肉品外观及质量,将其病变组织炼油时,可发出一种异常的气味。在屠宰猪的宰后检验时常观察到部分肉尸的乳腺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内散布有黑色花纹,为摸清该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必要的资料及进一步完善肉品检验工艺,笔者于1985年3月31~4月4日在忠县肉联厂宰猪场对本病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猪密螺旋体(Th)在病猪消化道内营厌氧生活;在-70℃密闭容器中保存,可存活数月。但在自然环境,不同温度条件下或在排出的猪粪的存活情况报道甚少。笔者为了寻求净化密螺旋体污染环境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对从本地区分离的4株Th的抗逆性进行了模拟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菌株:ThH株系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赠送,Thy株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畜牧兽医总站赠送;ThK1、ThK2株系本所实验室分离。 2.Th活力测定:  相似文献   

15.
猪蓝耳病又称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是由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引起的一种以猪的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病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1987年首先在美国报道 ,1996年初我国首次从疑似PRRS感染猪群中检出PRRSV抗体并分离出PRRSV ,现已有 2 0多个省 (市 )报道此病 ,目前该病几乎遍及全球主要养猪国家和地区 ,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北京郊区某规模养猪场断奶仔猪于 2 0 0 0年 1月发生PRRS ,笔者对发病仔猪进行了诊断和综合防治 ,5个月后病情基本平息。1 发病及死亡情况该猪场保育舍存栏断奶仔猪 16 0 0多头 ,此次发病 …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近年来 ,该病在全国发病的报道很多 ,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危害。甘肃省的一些市、州 (地 )也有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和流行 ,但全省的总体发生和流行情况尚未掌握。为了查清该病在甘肃省的流行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控制 ,笔者于 2 0 0 2年 10月 30日至 11月 15日配合农业部对甘肃省河西 4市 7个猪场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检和流行病学调查。1 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1993年 6月 ,甘肃省张掖市某猪场发生了一种类似猪瘟、猪弓形…  相似文献   

17.
自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首次在非洲分离出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以来,不少作者陆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多种动物及人体发现了弓形体。1952年Farrel等在美国俄亥俄州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7年我国于恩庶首先在猫和家兔体内分离出弓形体。1977年以来我国兽医部门先后在上海、江苏、北京、辽宁、湖北等地的无名高热猪体内分  相似文献   

18.
我省信宜县广大兽医工作人员,在认真学习山东省针治猪病的经验、积极推广普及兽医新针疗法中,对猪的新针疗法,从穴位数量、定穴方法到针疗疾病的范围,都有了新的发展。现以山东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一些主要体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988年第2期34~36页刊载的吴季森等同志撰写的“雏鸭群爆发烟曲霉病继发新鸭病的诊断”一文后,笔者认为有必要与作者及广大读者共同来讨沦一下“新鸭病”这一名词。 “新鸭病”(New Duck Disease),最初由美国学者HendtickSon和Hilbert于1932年首次在美国纽约长岛发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PA)感染时提出的。之所以叫新鸭病,是由于当时该病在该地区属于新发现,事实上,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H二氏在当时即分离鉴定了病原——鸭疫巴氏杆菌,其属于一种新的细菌,当时命名为Pfeiffe  相似文献   

20.
1998年8~9月,甘肃省天水地区某集约化猪场发生了一起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经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用荧光抗体技术鉴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测定猪瘟抗体水平,并鉴定抗体性质,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确诊为由猪瘟强毒引起的猪瘟,随后采取用猪瘟猪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