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晓明 《奋斗》2006,(10):10-13
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在桂林东南60公里的阳朔漓江段;桂林山水垂青史,壮在桂林东北50公里的兴安湘江段。桂林有漓江的绿水秀山,更有湘江的红色记忆.湘江源头在桂林正东不过10多公里,由此向北,湘、漓两江源头逆向平行流淌了近百公里,湘江奔向长江,漓江注入珠江。这山水灵秀的桂林市兴安县,曾两次改写中国历史,一次是秦始皇在此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一次是长征之初,在这里发生了决定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  相似文献   

2.
南岳山下,监管执法谱新篇 衡阳,这座集湘江蒸水之灵气、石鼓船山之精髓、衡山寿岳之风骨的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作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源头之一,处处钟灵毓秀.岁有物丰,代有人杰。坐落于衡山回雁峰下、湘江之滨的湖南省雁南监狱.与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南岳衡山遥相呼应.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监管执法与历史人文有机融合的优美画卷。  相似文献   

3.
走近三江源     
长江、黄河、澜沧江是中华民族的三条河流,她们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孕育和浇灌了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三江源是生命的源头,是文明的源头,是历史的源头。从长江、黄河、澜沧江逆流而上,掠过中原千里沃野,掠过江南水乡,穿过秦岭和横断山脉,向西向北,就走进了青藏高原,走进了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之源。  相似文献   

4.
<正>一、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湘江战役很惨烈,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巨大。择其最重要者,有三点:第一,湘江战役充分暴露了错误路线的错误决策给红军带来的严重恶果,为中央错误领导的垮台敲响了丧钟。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八万六七千人,到达湘江过第四道封锁线的实际兵力还约有6.5万人。经过湘江一战,红军折损3万多人。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红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后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6.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学界对湘江战役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存在研究范围较小、高质量学术成果不足、研究呈现"趋热性"特征等问题。湘江战役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从研究成果分析,主要集中在起讫时间与兵力折损方面,至今尚无定论。虽然对湘江战役本身的胜败评价不一,但对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湘江战役的研究,应加快构建湘江战役集群化问题框架、强化海内外学者交流合作、加强战役对比研究、丰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4,(1):45-46
长沙在湘江上已经修建好几座桥了,我所说的湘江大桥就是今天的橘子洲大桥,因为它是解放后长沙在湘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故取名湘江大桥,后来又陆续修建了新的湘江大桥,就改名为湘江一桥,最后改名为橘子洲大桥。湘江大桥的修建从1971年9月到1972年9月,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8.
楠竹村地处湘阴县城东北,湘江与南洞庭湖交汇处。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长联系点后,我们着力抓了主导产业建设工程,有效地促进了村级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周军 《党史纵览》2013,(3):43-46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名震中外.成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名城。对于每一个到了贵州的人来说.不来遵义,将会终生遗憾。遵义这个地方,和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崛起却在遵义.湖南的湘江孕育了他.遵义的湘江河则托起了他.  相似文献   

10.
湖南是个内陆省份,铁路运输一直受到北部的蒲圻、南部的坪石、东部的醴陵、西部的西斋等出省站口运输能力的限制,每年经各口的货运量,不能充分满足进出湘物资运输的需要。而湘江航运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是国家规划确定的内河水运主通道之一。开发湘江宝贵的水运资源、...  相似文献   

11.
南岭湘漓是湘,桂,黔、粤、赣五个省区的结合部,在这个地区推动省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有许多积极的意义,要完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就应该推动南岭湘漓建设“南岭湘漓次区域经济区”,南岭湘漓应该将自身的优势整合起来,形成整合的竞争力,打造一个具有南岭湘漓特色的经济合作发展模式,促进南岭湘漓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托原始档案,详细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响应中央号召,学习苏联宣传组织体制,建设宣传网的历史过程。重点分析了宣传网建设中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湖南的个案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出宣传网在全国由上至下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状况,对当代中国宣传组织体制建设不无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要求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创新是历史发展差异性的供给源,是文化全球化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文化创新既符合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又体现了各民族对历史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因此,要实现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创新,应正确处理好趋利与避害的关系、借鉴与独创的关系、民族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要写当代史。回忆录具有档案资料不可替代的存史价值,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源,对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尤其重要。回忆录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历史细节,记录历史情态和现场感,同时也不免带有回忆者自我合理性的成分。这就需要各类当事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历史回忆,在相互印证中去伪存真。参与历史回忆的人越多,越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宁夏沿黄城市群承载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其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历史遗迹,文化精华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城市群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城市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阚道远  左权 《理论建设》2020,36(1):29-3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发达国家政治生活和舆论空间时有体现,成为不和谐因素,引起了执政当局的高度关注。为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定团结,发达国家不遗余力治理历史虚无主义,在政界、学界和新闻工作中始终强调历史清醒和"政治正确",树立底线意识;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历史观塑造;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维护历史共识和民族英雄声誉;着力治理网络舆论,源头防范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发达国家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重要举措,存在典型的"单向度思维"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采取的一些做法对当前我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价值行动与价值宗旨"的集体智慧,是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为了谁、依靠谁"的精辟总结。文章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百年追求等角度来深刻阐述这一重要思想的背景渊源;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发展原则、力量源泉、价值取向来把握其思想内核;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为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提供了行动指南、汇聚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之力等方面来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8.
漓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漓江是桂林之魂,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中国的旅游名片,漓江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漓江的保护,邓小平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为保护漓江作过重要指示。如何科学保护漓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桂林面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过广西突破湘江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八十年后深情纪念,缅怀先烈,让历史告诉今天和未来,同时引发思考,如何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高校有"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使命,长征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如果上升到"红军学"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重内涵发展,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反腐、拒腐、防腐、治腐的光辉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大量史实基础上,从七个方面总结概括,指出今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强化人民监督力度,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