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对一只接受过胚胎移植的奶山羊因患急腹症进行了B型超声波探查,根据回声图像的典型征象进行了分析,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 (一)病史 术前1周该羊不吃,精神日渐沉郁,起卧不安,弓腰,几天不见排粪,时常回头右侧观腹。触诊右肷部有一大块突起,按压敏感。 (二)B超检查 1.仪器:日本产Aloka SSD-210DX B型超声诊断仪。  相似文献   

2.
用带5MHz探头的多普勤超声和带5MHz直肠探头的B型超声分别从体外和直肠对5只配种后15~18d(每周探查3次)、5只配种后30~38d(每周探查2次)的蒙古种绵羊进行系统的早孕诊断试验,至妊娠60d。对7只配种后25~38d的蒙古羊随机探查1次。结果,用多普勒超声可在配种后30~38d探到胎血音(UMS)或胎心音(FHB),判断妊娠,较以往的报告提早5d以上。用B型超声可在配种后18,19,20d先后探到胎水、胎体和胎心搏动,判断妊娠较以往报道的提早3~5d。多普勤超声虽然诊断母羊早孕较B超要晚,但仪器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很适合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的北京鸭脾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得到北京鸭Ⅱ型干扰素(1FN-γ)基因(DuIFN-γ2).序列分析表明,DuIFN-γ2基因长度与报道的鸭IFN-γ基因(AF087134)长度一致,为497个核苷酸,共编码145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推测其分子量约17 ku.两者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9.6%,有2个位置发生非同义变异,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6%;与其他禽类的同源性为67.0%-68.0%,与人的同源性为34.4%.  相似文献   

4.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选用临床健康骡40匹。采用广东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出产的CTS—5型超声诊断仪,超声频率用2.5兆赫,仪器正常灵敏度为输出置于10,增益为6~7,抑制为5~6,显示比例选用1:1,探测深度30厘米。 (二)方法 1.保定:采用六柱栏内站立保定。 2.健康检查:待受检骡平静后进行健康检查,并采血做肝功能测定,排除肝脾疾患病骡或疑似病骡。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 1月 2 4日 ,湖南省武冈市家畜疫病防检站接到该市某孵化兼养鸭专业户张某报告 ,称其所饲养的 4 30 0只鸭 ,从 1月 2 0日起陆续死亡 ,已达 130 0只。为了解病鸭发病、死亡原因 ,进行合理的疫情处理与科学防治 ,笔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该专业户于 2 0 0 3年 10月 1日开始从事鸭苗孵化 ,并从孵化的鸭苗中留种饲养。 2 0 0 4年 1月 2 0日 ,该群鸭开始出现发病、死亡 ,至 1月 2 4日 ,其所饲养的 4 30 0只鸭有 330 0只发病 ,死亡 130 0只 ;发病率为 76 .7% ,病死率为 39.4 %。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PA)是引起鸭群传染性浆膜炎的重要病原菌。国内从1980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和广州发现本菌存在。福建至今未见资料报道。此次作者等从3只突然死亡的康贝尔鸭中,分离出3株鸭疫巴氏杆菌,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1988年1月中旬,福州市某鸭场送检3只7周龄病死鸭(康贝尔种)。以无菌操作解剖,取心血和肝、脾、气囊等脏器作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7.
以1、2型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为菌种研制了1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单价油佐剂灭活疫苗和1、2型鸭传染性浆膜炎二价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查合格后,对7日龄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0.5 mL/只,免疫后14、24 d用相同血清型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100%.单价疫苗免疫后2周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从第3周开始缓慢地下降,5周时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攻毒保护试验和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表明,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佐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仪诊断家畜疾病,目前国内报道尚少。我们于1983年初在陕西西乡沙河兽医站,利用A型超声诊断仪对20例栎树叶中毒浆膜腔积液病牛进行了诊断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使用仪器及探测条件: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CS—3型超声诊断仪。频率2.5兆赫,扫掠时间与显示比例1:1。探测中根据需要调节旋钮。  相似文献   

9.
1999年 7月间 ,江苏省镇江某养鸭场肉鸭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鸭疫巴氏杆菌病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该鸭场在 1997年秋对原鸡场改造消毒后开始饲养肉鸭。 6月下旬曾将近百只菜鹅寄养在该场催肥 ,同期购进苗鸭 70 0 0只 ,7月上旬开始陆续发病 ,中旬达到高峰。每日死亡近百只 ,至 7月 15日共有 5 783只发病 ,死亡 3 2 17只 ,发病率为 82 .6%,死亡率为 5 5 .7%。发病死亡的主要是 10 2 0日龄的雏鸭 ,1周龄以内和 3 0日龄以上的鸭没有发病。2 临床表现发病初…  相似文献   

10.
以 1、2、10型鸭疫里氏杆菌 (RA)分离株为菌种 ,研制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 ,对 6日龄樱桃谷雏鸭颈部皮下接种 0 .4mL/只 ,免疫后第 10、14、2 1和 3 5d分别用 1、2、10型RA强毒株攻击 ,第 14d的攻毒保护率为 91.7%~ 10 0 % ,3 5d的攻毒保护率为 66.6%~ 83 .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雏鸭 5~ 7日龄免疫后至上市保护率可达 95 .0 %~ 10 0 %。  相似文献   

11.
本地3日龄麻鸭30只,系1988年8月11日从本县农场孵化房购买,发病前一直放牧,体况良好。10月上旬,放牧鸭群时发现有部分鸭子只随群游走,不采食,也不下水觅食,病鸭急剧消瘦,呼吸困难,经检查发现病鸭的下腭处有胡豆大到鸽蛋大小的瘤状肿。初为1~2只鸭,3~4天发展到14只。诊断为鸭鸟蛇线虫病。  相似文献   

12.
从湖南省长沙、益阳、常德3市6个鸡场的436只鸡,2个鸭场的160只鸭,2个鸽场的32只鸽,1个鹌鹑场的30只鹌鹑采粪样检查.结果,3个市的鸡和鸭均有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分别为4.59%和3.75%.其中2~18周龄鸡的感染率为7.14%,25~60周龄鸡的感染率为1.51%;AA鸡、伊莎鸡和艾维茵鸡的感染率分别为5.56%、5.21%和3.33%.罗曼鸡、长沙黄鸡为阴性.鸽和鹌鹑未查到隐孢子虫.剖检20只隐孢子虫阳性鸡,取盲肠、腔上囊、小肠前段和中段、气管粘膜涂片镜检,感染隐孢子虫的标本分别占所检标本数为85.00%、40.00%、45.00%和0.  相似文献   

13.
将隔离饲养至35日龄麻鸭90只分为3组,每只鸭分别感染包氏毛毕吸虫尾蚴70条,待粪检呈阳性后Ⅰ组和Ⅱ组分别按每只鸭投喂吡喹酮25 mg和丙硫苯咪唑30 mg,隔日再投药1次,Ⅲ组为感染不投药对照组.结果Ⅰ组鸭转阴率为96.67%,Ⅱ组鸭转阴率为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鸭从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分别检出崩解虫体10条和237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1980~1983年间检出的16例鸭原发性肺肿瘤,根据其病理变化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一)材料及方法 受检鸭群是我校牧场饲养的北京种鸭。整群或随机选取检查1183只,其中母鸭1085只,公鸭98只,体重1.21~3.75公斤,鸭龄0.5~2年者79只,2~3年者1104只,饲养其间,鸭群营养及发育情况良好,未有大批死亡。所检鸭群除检出肺肿瘤外,还检出肺癌、卵巢癌和间皮瘤。 检查鸭只前,注意观察临床表现,剖检时常规检查全部脏器,有明显或可疑病变者均采  相似文献   

15.
从广西部分地区9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9株疑似鸭疫里氏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染色特性及生化反应特性等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A).RA血清型分型试验结果表明,9株分离菌中有7株(GX1、GX2、GX3、GX4、GX5、GX6、GX8)属血清型Ⅰ型;另2株(GX7、GX9)与GX1株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凝集反应,GX7、GX9株制备的阳性血清也无交叉凝集反应,表明这2株菌既非Ⅰ型又不属同型的RA.经致病性试验,GX1株具很强的致病力,能使北京鸭和本地麻鸭发病死亡;GX7和GX9株仅能使北京鸭发病死亡,而不致本地麻鸭发病.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不同血清型的RA,而且有的菌株致病性很强.  相似文献   

16.
1984年7~11月,贵州省江口县的鸭群爆发一种群众称“软脚瘟”的疾病。经我们调查现已查明为鸭嗜气管吸虫病。 (一)本病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流行于江口县的磨湾、镇江、兴隆、交白乡及双江镇和太平乡的苗匡大队,共调查1141只鸭,其中发病的占80%;死亡227只,死亡率为19.9%,其中2~4月龄,体重0.5~2.0市斤童鸭死亡的多。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9月 17日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镇前于村一农户饲养的 2 0 0 0只 30日龄雏番鸭突然发病 ,并有死亡。主诉 :8月17日从外地购入雏鸭 2 0 0 0只 ,前期生长良好 ,成活率达 99%,一直饲喂某厂生产的颗粒鸭饲料 ,每日在鸭棚前不远的小溪内放养 ;9月 12日以来 ,每日有近 10只雏鸭死亡 ,并逐日增多。雏鸭精神较差 ,部分废食 ,群体采食量不到以前的一半。临床检查 所用饲料标签齐全 ,没有过期和变质情况 ,气味正常 ,可排除饲料中毒 ;观察小溪长约 5 0m ,是死水 ;该群鸭大部分生长发育不良 ,精神萎顿 ,羽毛松乱 ,体瘦 ,部分鸭排稀粪 ,有的喜饮…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与方法1.兔瘟种毒:川农乐系毒株(由余广海从乐山发病兔群分得),经测试合格;川厂旋口系每株(由蒋元林从汉川旋口分得),经测试合格。2.兔巴氏杆菌菌种:兔源A型厂1号(厂兔群中分得),兔源A型农大Ⅰ、Ⅱ两株(余广海分得),经江苏牧医所和川农谢锐怀鉴定合格;禽源A型48-1株(中监所提供);兔源A型51-2株(中监所提供)。3.试验动物:由生药厂实验动物繁殖场和四川农大兽医学系教学实习兔场提供。4.仪器、药品、培养基、人型红细胞:均由四川兽医生药厂提供。  相似文献   

19.
我们根据我国养鸭地区饲养管理的特点和鸭寄生蠕虫危害严重的实际状况,研制了一种新型驱虫剂——驱虫谷,现将其驱虫效果及安全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驱虫谷为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稻谷中含有驱虫药和基质。试验用驱虫谷有P—20、P—50、P—100三型。P—20型谷含药量为最低有效剂量(20mg/kg和25mg/kg),P—50、P—100分别为最低有效剂量的2.5倍和5倍。2.试验动物分组和驱虫方法:药效和安全试验鸭从严重感染多种寄生蠕虫的一群18月龄长沙麻鸭中随机取样,编为8个组,每组8只,各组体重相近。大群试验鸭为常德的成年蛋鸭。(1)药效试验组:第1、2、3组分别采用P—20、P—50、P—100型谷。第4组采用经水浸泡12小时后的P—20型谷。第5组采用试验前4个月  相似文献   

20.
Fahey(1955)首先报道了鸭的慢性呼吸道病,并指出病原有两种,一种是病毒,另一种是霉形体。Roberts(1964)从一群爆发窦炎的鸭窦中分离到霉形体,并将其命名为鸭霉形体(Mycoplasmaallatis),同时还分离到A流感病毒。鸭的窦炎在我国也存在,如北京、江西等地曾有过报道,但对其病原的检查及分析,特别是对鸭霉形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还未见正式报道,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