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真 《长白学刊》2004,(3):43-48
社会价值分配的正义是多侧面的,反映在法的领域则存在着正义的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的两个方面--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此二者也并非单一的概念,它们分别以三种形态表现出来:制度正义和社会正义,抽象正义和具体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不同形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学说,对法的引导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治的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此,法的正义观价值取向的确定不是在二者之中选择其一,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正义走向极致也就走向了片面和负面.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正义之间对冲突的包容和妥协推动着法治不断发展向前.现代社会法治必然追求二者的和谐统一,追求的过程正是我们对正义不同侧面的权衡和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以实体公正为本位、忽视程序的相对独立价值,而使实体正义的实现陷入困境入手,进而分析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由社会实质正义的价值指引,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必要前提,缺乏程序正义要件实现的实体正义是畸形的正义,与法治精神和社会实质正义要求相悖;程序正义又以实体正义为归依,正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才更显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应同是我国法治实践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正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不单单是一个法权概念,更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不仅仅是谴责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最重要的是论证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缺陷性,这种缺陷使得正义和权利的存在成为必需。对正义的解读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也饱含着生产力和道德的双重标准,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马克思设想了一个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并揭示了这一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必然性,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在消除了阶级差别和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固然不存在协调阶级冲突的权利标准,法权意义上的正义走向消亡,但并非完全排斥一种内在的正义需求,仍需要价值层面的正义加以引导,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正义的标准是内在于社会的,共产主义并非一个完全超越正义的社会,反而以正义为前提,是高阶正义的真正实现,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准确理解这一实质对于分析和解决当下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明凤 《传承》2014,(7):124-125
法律的制定存在固有的缺陷,甚至有些法律可称之为"恶法",这样的法律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不符合普通大众对"正义"的追求理念。人们往往会反抗这样的法律,但这样的反抗却违背了法律正义。正义与法律正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法律正义只有在正义的指引下才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活动的正义价值内涵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活动,而应该包含科学正义的理念。科学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是鉴定正义价值的三个层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冲突与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有利于明确司法鉴定的改革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立平  李滨 《湖湘论坛》2007,20(2):53-56
康有为对社会正义做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康有为的"社会结构正义观"、"经济正义观"和"政治正义观"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正义思想做一粗线条的勾勒和描述.  相似文献   

7.
旅游生态不正义及其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桂华  张一群 《思想战线》2012,38(3):112-11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领域内权益分配与责任承担之间的不对等成为社会不公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正义的思考。旅游业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以生态利益为核心所产生的种种冲突均可以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得到解释,也需要从生态伦理的视角予以引导和化解。从生态正义理论对旅游种际生态不正义和旅游人际生态不正义现象的分析来看,旅游生态补偿是纠正旅游生态不正义、促进旅游地生态健康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骆徽  刘雪飞 《理论月刊》2012,(6):135-138,155
秩序与正义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内在要求,它们既是人们的一种理想预期,又是一种客观存在。二者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一对辩证统一的概念范畴。本文通过对秩序与正义的界定,探讨秩序与正义的关系,力图寻求秩序与正义关系的最佳契合点,使秩序与正义实现双赢。笔者认为,追求正义应当以个人正义中的良心、社会正义中的平等和国际正义中的善的力量,分别作用于个人、社会和国家,调节人类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关系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和谐的秩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代司法实践中,常常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某些案件的审理,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和法制建设进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须在分析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的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树立程序正义观念,完善程序正义机制,着力探寻二者在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原则,才能在我国真正实现法理学意义上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者认为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哲学辩护,对此罗尔斯的态度较为复杂:起初他对这类说法并无明确表态,保持了沉默(抑或默认),但到了80年代末期,他极力强调说,福利国家与"公平的正义"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冲突的。罗尔斯的理论把正义当作"分配"的正义无疑是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一种思想把握或理论回应,但是这种回应是以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性建构形式做出的。虽然二者同属"新自由主义",具有某种相近之处,但是它们至少在基本理念上有所区别,据此,罗尔斯得出财产所有的民主制是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是否可能存在一种超越宗教信仰、风俗、道德等差异与分歧而普适的正义?罗尔斯提出了普适性的正义理论。然而现实社会多元化的真实存在,则需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制度设计与思想资源,从而促进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即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义理念大致沿着美德正义、神性正义、契约正义、分配正义的路径衍变。在当代社会,分配正义是正义的核心关涉;福利正义是其核心组体,指称福利分配体现的公正、适当、恰如其分。福利正义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价值要素(需要、应得、平等)和实现要素(再分配、承认、权利)。福利正义通过再分配和承认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权利——在现代社会概化为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此赋予法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实质是"社会正义"亟待生成和确立的问题.正义是道德的基础,没有正义基础就难以重建道德.所以,当今中国"以德治国"的关键就是确立社会正义原则,并以此建构社会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4.
常志伟 《思想战线》2013,(Z1):181-183
"正义"是人类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正义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包括其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通过追求正义而实现城邦和个人的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公正"中也阐释了正义思想,指出了公正的"个人的品质"和"适度"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正义问题是文化建设的突出主题。"文化正义"是主体正义、制度正义和交往正义的复合建构。维护文化平等、保障文化自由、促进文化分享是文化正义的内在价值。尊重文化形象、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化市场是文化正义的外在价值。"正义文化"是具有公心的主体文化、具有公理的制度文化和具有公义的交往文化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文化正义和建设正义文化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社会正义的政治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崇盛 《思想战线》2006,32(4):27-31
正义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社会正义是人们把握政治和道德问题形成的综合性观念,以维持社会存在发展的秩序为根本内容和目的,是制度和个人应该遵循的统一的行为原则,其实现依赖政治运作即国家和政府的作为,因此社会正义具有政治性,国家和政府负有实现社会正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周健 《理论月刊》2013,(3):60-6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概念,并对功利主义正义观进行了批判。他通过预设一种"无知之幕"的状态,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自己对不平等问题的主张以及补救原则。罗尔斯对正义理论的阐释和演绎成为政治哲学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社会正义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然而,中国当代的正义存在一些缺损问题,即正义取向出现了偏差,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算术正义与比例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等正义形式出现了缺损。本文提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改善正义缺损问题的现状,因为制度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哲学史上,对正义本质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自由、平等、公平、安全、效率、美德、交往权利、与生产方式的适应等方面,但鲜有专门从秩序的角度梳理和规范正义的实质。本文从神话朴素秩序正义观、宇宙论秩序正义观、理性秩序正义观、法定秩序正义观、神义秩序正义观等角度对秩序正义做了梳理,并认为秩序是自正义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价值,或者说,保证社会的秩序是正义的底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深刻反思基础上,基于对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困境的关注,罗尔斯和马克思都建设性的给出了自己有关正义的理论构想。但是在对正义实现的具体诉求上,二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罗尔斯从"无知之幕"的设定引发出自己的正义理论,试图通过后天再分配来保证平等;而马克思则是从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来关注正义问题,认为要实现正义,就必须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就是要"解构"资产阶级各种关于正义的普世永恒的学说,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正义范式,即生产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