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董漫远 《外交评论》2007,3(5):43-49
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长久以来,中外学术界对生产力要素、规律和作用的研究从未间断。其中,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独特和重要的作用,它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发现,伴随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力附加要素增多且日趋复杂。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努力使之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较为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探索了先进生产力的要素构成,以及它的实现条件。这种探索基于中国人民创造自己历史的伟大实践,并对探索成果加以印证,包括印证"外交也是生产力"。中国外交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理论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一方面他承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着矛盾,并且看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他却认为只有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时才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忽视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阻碍作用的另外一种现象,即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同样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力发展视角来研究五四运动,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视角来探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发展的起源;二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生产力发展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作用是显性的,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是导致爱国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而五四爱国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指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我国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我国生产力的现状,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论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阐明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内居民需求、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论证了大力推进知识化是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性基础源于生产力的交互发展.生产力交互发展→→全球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过程.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交互发展必然形成全球化的趋势.对后发国家而言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后发国家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后发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点。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学说,把科学技术提到了第一生产力地位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动力观点的新发展,无论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还是生产力本身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论述总是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始终把生产力问题当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索的焦点。因此,解放、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的关键。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 ,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中 ,作为决定因素的劳动者的素质对劳动过程有直接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劳动者的本质力量———智力和情感意志因素施加重要影响 ,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也参与价值创造 ,也参与生产力的构成 ,是由思想政治工作对生产力发展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是生产力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文化生产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形态,其实质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创造力。从社会发展的维度来看,文化生产力的提出是人类社会从现代化进入后现代化和"新竞争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现实写照;从生产力理论发展的维度来看,文化生产力的提出映射了人们对生产力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尺,而且也诠释着人类全面发展和获得解放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文化生产力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并采取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思维方式,解读文化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具有历史拓展性;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活动中的中介手段具有依赖性。力图以此揭示文化生产力之本来要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进行改革就是不断改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会工作在优化生产力要素、改善生产关系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作用,从而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毛泽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基础;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则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发展到新的阶段。经过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生产力理论的探索,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三大理论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类来说,生产力发展是永恒的,而国家安全是历史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深刻地受到了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来看,生产力发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尤其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从生产力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落后就要挨打":既要准确界定"落后"国家的主体和内容,又要认识到国家整体"落后"就要挨打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即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对生产力发展与国家安全关系的探索,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与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先进生产力"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新民  方新 《理论前沿》2002,(10):21-22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而其前提是要充分理解“先进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本文着重论述了先进生产力的概念,分析了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提出了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判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提出,为深入探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上新的生长点和出发点。从科学技术的视角来研究生产力的本质及其运动,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于核心地位,它限定着生产力及其诸要素的本质,对生产力的发展变革起着决  相似文献   

17.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和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两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理论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一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结构理论;二是概括了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据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邓小平同志在提出生产力标准的同时,又提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即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是对社会发展标准多元性思考的结果。社会发展标准的多元…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得当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更为直接、更为具体。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上世纪末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上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现阶段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某些环节和方面与生产力发展要求还有不相适合之处,对生产力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继续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思想中的“先进生产力”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是对生产力性质的科学界定;是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揭示;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