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尚云 《前沿》2006,1(3):70-73
胡锦涛同志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新世纪新阶段,要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主题全面做好民族工作。围绕民族工作的两大主题,我们着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大力培养民族干部是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关键,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重视和加强民族干部工作,并适时地制定培养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为做好各个时期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组织保障;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民族干部政策,为新时期加强民族干部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伟大实践过程中铸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接续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内蕴了多重逻辑关系,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改革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延续;新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基础,新时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些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层层嵌套,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之美,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历史担当。迈上新征程,要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应对其逻辑关系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4.
程昭星 《今日海南》2006,(10):14-15
自1934年10月7日红一方面军离开瑞金,到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历时两年多,这一时期被称为红军长征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上最纷繁壮丽、同时也是最艰苦卓绝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党组织和红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和政治  相似文献   

5.
建党时期(1921-1923年),中共中央高度肯定了农民阶级的伟大革命潜力和在国民革命中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阶级地位。在以衙前农民运动和海丰农民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农民运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不仅开始启发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而且通过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以减租为重点的经济斗争。这一切都为国民革命兴起后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下思想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莫炳坤 《传承》2012,(8):4-5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根据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特点,为改善和发展我国各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国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新思想。分别从"两个离不开"到"三个离不开",再到"和谐"的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以展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我国民族关系认识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董易莹 《传承》2012,(4):60-61
通过探究中国共产党早期(1921-1927)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理论建设与创新,用丰富的、发展的、先进的理论来武装人们的头脑;在实践中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全面性、针对性与时效性;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创造性三个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和我省民族立法的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早在创建革命根据地时期,革命政权就开始通过民族立法调整和处理当地民族关系,组织、动员和团结各族人民参加革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就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建国初期民族立法的法律基础。建国以来特别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国民族立法工作有长足发展,并取得重大成绩,初步形成了民族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国内的民族问题。乌兰夫同志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卓越领导人,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我们祖国大地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年之际,特撰此文以示纪念。一、对蒙古民族解放道路的探索和贡献民主革命时期,蒙古民族问题就是摆脱帝国主义及民族内部封建势力的压迫,实…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它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成立95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明确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生命线"了。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1934年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需要领导,社会需要整合,青年需要组织.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始终居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从确立价值认同、构建组织网络、综合利益表达、创建和谐秩序等方面整合社会、整合青年.中国社会持续变革,青年群体持续流动与分化.共青团、全国青联、全国学联等党的外围组织需要加强对各自团体成员的组织覆盖和内在影响,不断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04年到2012年三次“总统”选举,台湾选民的政党认同逐渐结构化。新党、亲民党的认同者迅速下滑,“台联党”亦然,国民党认同的比例上升,民进党认同的比例则保持稳定,“中间选民”的比例逐步下降。在国民党和民进党认同者中,持强烈认同的比例不断上升,较弱认同的比例不断下降。从蓝绿两大政党看,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已非影响政党认同的显著因素,国家(族群)认同以及统“独”立场始终是影响政党认同的最重要因素,阶级地位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其影响力远不及国家(族群)认同以及统“独”立场。  相似文献   

13.
戴木才 《桂海论丛》2013,29(5):7-12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在全党、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此进行的不懈探索和长期实践,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轨迹,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重点,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深化升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基于党内存在不适应革命需要、不符合党的宗旨和性质的状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遵循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和社会活动规律出发,对党的指导思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行了科学化的探索。而重视调查研究、注重从实际出发;重视把党的建设科学化体现在常规工作中则是毛泽东科学化探索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杨兰  罗帆 《桂海论丛》2013,(3):75-7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且将这个党的建设总目标写入了新修改的党章。从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历史探索轨迹和党的建设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轨迹看,从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看,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实是一项全新的重大课题。"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既是一个系统的价值整体,同时,在这个系统中,又必须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年来 ,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 ,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 ,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新的世纪 ,民族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努力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 ,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7.
导致前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的原因很多,在党内民主建设上的失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党员意愿表达是党内民主的基础。前苏共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在党员意愿表达方面经历了党员意愿受到尊重、备受压制和党员意愿无边界表达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应借鉴前苏共的经验教训,在党员意愿表达上要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不动摇,正确支持引导党员的意愿表达。  相似文献   

18.
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统一,是被经验证明正确的党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互动过程即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两个层面。政治动员是群众路线实践的政治基础,政治整合是群众路实践的政治目标,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过程共同推动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实践。为推动群众路线实践的丰富发展,关键在于群众路线中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在党的执政水平、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实践的路径拓宽和道德规范及意识形态的构建这些方面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明 《桂海论丛》2013,29(5):38-42
拥有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使命的依靠力量,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变动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促进执政目标的达成,就必须努力赢得最广大民众的情感支撑和执政认同,持续不断地拓展和扩大社会基础。而其中的影响或制约要素包涵了多个层级和维度,它们共同交织在一起,纳入到现代政党政治运作的指标体系当中。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要素,对于中国共产党有效实现社会整合、重塑政治权威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20.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two communist multinational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Yugoslavia, the fact that China survives as the only communist multinational state pose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why does China remain intact and how long will it be able to survive in its present state?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The analysis is centred on three areas: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ir role in this multinational state; the relevant domestic politics including institution building and poli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conditions such as international law and realpolitik. The preliminary finding is that in fact only two minority groups in two regions, Tibetans in Tibet and Uygurs in Xinjiang, have the real potential of secession, but it is very unlikely that China as a multinational state will disintegrate in the near future because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do not constitute adequate conditions for that to happ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