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代世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但美国单边主义对多极世界的发展形成挑战。伊拉克战争后,由于受自身力量的限制和国际反恐合作的需要,美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大国对国际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基本散去 ,美英联军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 ,但伊拉克危机远未结束。各国应对伊拉克危机的态度各一。中国从“9·11”后的国际政治现实出发 ,高举维护世界和平和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旗帜 ,在联合国框架内充分发挥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独特作用 ,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努力推进国际政治多元化 ,同时又谋求维护自身的最大利益 ,发展对美关系。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东问题已不仅是个地区性问题,还关系到国际体系的转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构等全球性问题。布什总统2007年1月提出了关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战略”,内容包含了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个层面,但短期内难以奏效。“新战略”的实施主要受美国国内政治走向、巴以问题、黎巴嫩局势、伊朗外交政策走向以及俄、欧、中、日等大国(集团)与美国关系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自1968年复兴党上台后的35年中,伊美关系经历了从复兴党执政前期的"政冷经热",到两伊战争爆发后的全面缓和,再到海湾危机后激烈对抗的重大变化。缺乏稳固而长久的共同利益是伊美关系的致命弱点,它决定了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美国对伊政策在海湾危机前后的巨大反差,充分暴露了它以推行民主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极大虚伪性。  相似文献   

5.
大国兴衰关系到国际和平与战争。在国际关系的理论中,关于大国发展与大国关系的论述集中探讨了大国发展与大国战争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忽略了大国发展与大国和平的关系。大国发展模式可以有内向型和外向型、经济优先型和军事优先型的不同模式。外向型和军事优先型容易导致战争,而内向型和经济优先型有利于国际和平,是大国和平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国。这话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这却是事实。美伊关系嬗变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历史上的盟国关系、两伊战争期间的密友关系、海湾战争前的挑衅与纵容关系、海湾战争后的敌对关系。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消灭了自己曾经的盟友,这也符合美国一向奉行的外交政策标准:“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国和伊拉克从盟友到仇敌关系的嬗变特征可以看出美国选择盟友的原则是利益需求,而不是道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后,国际格局的特点是:美国继续保持超强地位,但"一超多强"结构中的角色在变化,合作依然是大国关系的基调,意识形态斗争进一步弱化。新的国际格局将由欧洲巴尔干、中东及东北亚三个子系统构成,美国是在三个子系统中都占主导地位的惟一大国,这是由美国"一超"地位决定的。在新的国际格局中,中国的影响进一步上升,在东北亚子系统中,中国尤其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朱虹 《理论前沿》2004,(23):36-37
近年来,新干涉主义在西方大国盛行。以美英联军为主的多国部队对所谓“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伊拉克实施的单方面军事打击,是典型新干涉主义的事例。虽然“斩首行动”获得成功,但联军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查到真正意义的“大规模杀伤性核生化武器”,而在国际社会中,伊拉克战争所造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示的高科技军事手段,有助于美国推进其军事、政治、国际三大战略。但高科技军事手段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伊拉克战争没有根本改变国际政治关系。高科技军事手段不是单边主义的通行证,美国面临着国际关系(与盟友、与联合国、自我定位)的重大抉择。伊拉克战争没有终止伊拉克民族国家的历史,而是提供了一个民族主义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一、着眼“为什么要准备打仗”这一重大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强化官兵忧患意识上下功夫一是霸权主义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忧患意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先后发动了海湾、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战争,毫无掩饰地推行霸权主义。特别是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一旦“风平浪静”,将标志着美对我实施陆海对进、东西夹击的战略包围态势基本完成,关系我国生存与发展的石油生命线将受到扼制,我国安全面临的直接威胁将进一步加重。同时,我国还面临着极端复杂的周边环境。由此可见,不存在大规模外敌入侵不等于“无敌国外患”,…  相似文献   

11.
范姣艳 《工会论坛》2009,15(2):19-21
在我国.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通常是区别甚大的两个概念,不同的定性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会有明显的影响,但从国际法上看,对该两概念界定与区别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无论是外国立法或国际劳工组织文件,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通常交叉使用,相互混同,没有特意的区分。通常有法律意义的区别是雇佣关系与“基于民商事契约安排的自营就业和独立工作关系”之间的区分。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反映,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扩大及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加强,我国传统法律观念受到挑战,应予以变革。  相似文献   

12.
美欧关系     
21世纪初的国际体系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单极体系,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超强的经济、军事实力主导国际事务。在未来的10-20年内,这一单极体系仍将维持下去,多极体系的形成尚待时日。美欧双方虽然在意识形态、文化上具有很大同质性,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发展,美欧分歧会越来越多,但直接冲突的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13.
蒋忠瑜 《外交评论》2000,(Z1):65-66
我有幸作为特邀贵宾参加中埃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感到十分高兴!一天多来,中、埃两国的学者和专家已就中埃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看法和建议,使我受益匪浅。我也愿意在研讨会即将结束前,就中埃两国执政党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作一简短发言。中埃两国执政党友好关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70年代后期,时任埃党总书记的穆巴拉克总统提出希望同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的建议,但由于当时我党只同共产党发生关系,未能响应穆的友好表示。随着1978年底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我…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先后将对方视为威胁自己的敌人、遏制苏联威胁的“伙伴”和相互竞争的对手,中美关系也因此经历了对抗、合作和竞争三种关系状态。在这三种状态下,台海关系也因此分别处于对抗状态、缓和状态和波动状态。由于台海关系与中关关系有很强的关联性,中国要解决台湾问题和保持台海关系的稳定,需要慎重处理中关关系,同时还要尽可能加强中关关系的合作特性。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有助于台海关系的缓和与台湾问题的解决。解决台湾问题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中土两国在1971年就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土关系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冷战”期间,中土两国或多或少都成了国际关系大棋盘上的棋子,两国间除了政治利益外,实际利益并不多。“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这种情况才逐步发生了变化,两国间的实际利益前所未有的增多,两国关系由此实现了从棋子到棋手的转型。与此同时,两国关系中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平等博弈将主导未来的中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伦理是国际社会中制约和影响国际行为体之间关系与行为的观念规范总和 ,其形成取决于国际社会结构和规范两大要素。当前 ,国际社会结构和规范的变化使传统的国际关系伦理面临着挑战 ,重建国际关系伦理已是大势所趋。国际关系伦理的重建 ,首先面对的是根据当前国际社会的结构特征和主体发展需求的变化来理解国际社会这一特殊领域中的正义概念。将现代现实政治的政治计算与理想政治的伦理判断结合起来 ,并且有志于超越两者局限性的“责任伦理”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大陆方面通过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举行了两次会谈,签订了6项新协议,并达成陆资入岛共识。事实证明,搞"台独"不得人心。2010年,两岸双方要巩固累积构建的互信基础,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军事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军事法律关系是军事法律规范调整特定范围内涉及国家军事利益的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权利与权、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公法法律关系 ,核心是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 ,军事法律关系将向着国际化、科学化、社会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日邦交的恢复与日台“外交”关系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学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中日恢复邦交与日台“断交”的基本过程,指出日台“建交”是冷战初期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中日关系被严重扭曲以及朝鲜战争热战之形势下的产物,对于一向讲求实际的日本民族来说不会过于长久;中日邦交的实现,凝聚了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与魄力,给中日两国带来的不仅是历史恩怨得到化解,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国家行为的双方受益。  相似文献   

20.
罗英杰 《外交评论》2005,(4):92-100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双方的经济关系由于发展迅速更是备受世人关注。俄罗斯独立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于各自的需要,俄欧双方积极展开了在贸易、投资和能源等经济领域的全面合作,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短期内,俄欧经济关系仍将维持以能源合作为主,其他合作为辅的基本格局,长期来看,俄欧经济关系能否取得突破主要还是取决于俄罗斯能否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畸形的经济结构并尽快恢复和扩大加工工业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