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定位及进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泛珠三角由九省及港、澳所共同组成,该区域的经济合作,对整个国家、泛珠三角区域及各成员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需要认识到其“三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中央、区域、地方的互动作用下发挥其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叶秀娟 《就业与保障》2010,(6):F0002-F0002
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议6月9日在福州市召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副省长李川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已经确立的背景下,为适应现阶段区域警务合作的发展形势,认清泛珠三角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的优势与不足,更新观念、完善领导管理机制、创新合作机制、发挥上级主导作用、健全保障机制应当成为当前泛珠三角区域警务合作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经济区包括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省、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区域内的9省区妇联组织主动配合政府,自觉抢抓机遇,与香港、澳门妇女组织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统筹推进区域妇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7)
正热点《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日前,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9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合作发展、互  相似文献   

7.
信息互联网     
会议动态■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洽谈会在南宁隆重召开。来自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市的妇联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妇女组织代表,女企业家代表和妇女儿童教育专家以及广西各市以上妇联主席360多人欢聚一堂,共商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大计。本次洽谈会就妇女经济与合作交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合作与交流,女性教育培训及文化合作交流,区域妇联干部、妇女儿童工作互学与交流,妇女工作信息交流等五个方面内容进行洽谈,并在首届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创新,签署了新一轮《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珠三角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正面临传统区域关系的演变和更新,以及应对的策略等问题。而经济区与行政区分割、城镇群纵横联系不平衡、广东四大区域差距在扩大、与港澳区域合作多障阻、泛珠三角未定型,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和问题,是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协调和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适应新阶段珠三角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珠三角这个核心,在区域功能定位、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科技、劳务合作,以及环保、区域品牌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云政办发〔2006〕168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中央驻滇有关单位,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性意见),已经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指导性意见为全面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共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和繁荣发展,泛珠三角区域的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相似文献   

10.
正川办函[2016]21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16年12月30日四川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8号),现就我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重点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如下。一、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一)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立毗邻省区间发展规划衔接机制,深化与云南、贵州  相似文献   

11.
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毅  杨鹏 《桂海论丛》2005,21(6):27-30
在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已经被人们公认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之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成长,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在形成第四大跨国、跨省区的经济圈即“环北部湾经济圈”。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对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指出,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显著成就,为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贫困缓解、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重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在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开发力度,产业空间结构进一步调整,更注重区域平衡发展的背景下,毕节地区将会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迎来新一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遇。为此,该文建议,毕节地区要根据宏观环境新变化,在扩大转移总量、拓展转移空间、培育转移新人上,构建新的转移战略,更好的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有关贵州经济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经济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即便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差距明显。贵州想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实现在西部崛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贵州经济竞争力以思考命题的方式进行研究和阐述,希望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贵州经济的竞争实力和缺陷所在,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某些方面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贵州是贵州各族人民的重大使命,对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加快贵州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深远意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要搞好各方利益协调,要正确处理好农村问题及搞好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贵州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贵州各民族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永红 《中国发展》2010,10(6):76-83
过去三十多年,长三角地区本质上走的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扩容和产业转移。安徽具有相对区位、资源等优势,参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合作潜力很大,但不久的将来安徽同样要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该文从安徽与长三角关系、资源现状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陶仪声 《中国发展》2013,13(4):78-81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引领与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意义重大.该文结合蚌埠市的情况,深刻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和作用,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方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国家通过政府、雇主和工会组织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达成一致的一种制度。它是平衡劳资力量对比、解决社会矛盾特别是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安排与保障。研究和借鉴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三方协商机制,有效解决我国当前日趋增多的劳动争议,维护我国劳动关系长期和谐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者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三方协商机制及其作用,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已经成为历史.在新的世纪,大珠三角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合作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论文回顾了珠三角经济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总结和评析了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新时期珠港之间的发展战略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有目的的活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为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三类。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科学技术劳动者、经营管理劳动者和直接操作劳动者中的技术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人格化。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一步调整党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展》2009,9(5):10-13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带动了长三角及周边发展。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上海在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探索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