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设施有湘江战役大型烈士群雕、突破湘江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清石园等。1934年11月,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30万兵力,在湘江布下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全歼。  相似文献   

2.
桂北是一块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圣地。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它实际上包括两重激烈斗争:一是同"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进行生死血战;二是同党内的"左"倾思想路线作斗争。湘江战役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从此翻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刘强伦 《湘潮》2006,(10):18-20
湘桂边界,湘江源区,古朴幽静,山奇水碧,风光旖旎。但在1934年11月,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却发生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当时,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将中共中央机关和数万中央红军包围在湘南和湘桂边境地区,在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冒险西渡湘江。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彭德怀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安危,在湘江战役中承担起了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为中国革命度过这一最危急的时刻做出了重大贡献。建议放弃硬闯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天。傍晚时分,彭德怀在检查完部队准备工作后,突然拉着…  相似文献   

4.
<正>一、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湘江战役很惨烈,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巨大。择其最重要者,有三点:第一,湘江战役充分暴露了错误路线的错误决策给红军带来的严重恶果,为中央错误领导的垮台敲响了丧钟。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八万六七千人,到达湘江过第四道封锁线的实际兵力还约有6.5万人。经过湘江一战,红军折损3万多人。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红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①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过去和现在,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政治工作与遵义会议的召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挫折。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蒙受了惨重伤亡,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人万六千余人锐减为三万余人。李德、博古不顾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歼红军的严峻形势,坚持中央红军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使中央红军濒临全军覆灭的境地。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7.
正导语: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最艰苦的一仗,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最终突破了敌人设防最严密的一道封锁线,取得了胜利。湘江一战虽胜,但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其中掩护主力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韩伟中将是湘江血战的亲历者,也是幸存者,当年他担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第一零零团团长。  相似文献   

8.
1934年,在广西桂北一带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战役中,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以损失过半的沉重代价,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为红军保存了骨干力量和珍贵火种,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而又极其悲壮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西进中,与央红红二军、长六征军开团始会后师,湘先西是,开沿辟五新岭的山革麓命根据地。蒋介石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几万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在江西的固陂、湖南与广东交界的城口、湖南的宜章、湖南与广西交界的湘江,连续布下了四道封锁线,不仅要阻止红军西进,而且企图把红军消灭在湖南境内跨过五岭抢湘江!!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城口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宜章渡口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广大指战员越来越对“左”倾领导者的指挥不满,越来越渴望毛主席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上。图8为毛泽东看望…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12)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江西于都出发,循着当年中央红军的足迹,我们经过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踏寻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馆、湘江战役纪  相似文献   

11.
周丽杰 《党建文汇》2006,(10):22-22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这使蒋介石对粤军和湘军的作战不力十分恼火,于是凭借所谓湘江“天堑”,筑构更坚固的第四道封锁线。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任命老牌反共分子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广西桂林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考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主要发生在广西。从军史言,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从党史说,它以残酷的事实表明错误路线的领导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为召开遵义会议并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最重要的干部思想基础。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减员两万多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基本上比较顺利,尽管没有打大仗、硬仗,但长途急行军、气候渐冷、水土不适等,也使红军减员不少。第一次突围减员3700余人,第二次突围减员9700余人,第三次突围减员8600余人,共减员2.2万余人。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峥嵘 《世纪风采》2009,(7):38-40
邓萍,也许许多读者对他比较陌生,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却是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几乎齐名的红军高级将领。27岁时他便壮烈牺牲。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如流星般留下了耀眼的光芒。曾参与领导著名的平江起义,长期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红军参谋长,一度兼任红五军军长、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教育长,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长沙战役、赣江战役,以及惨烈的广昌保卫战、湘江之战。  相似文献   

15.
湘江战役的反思和红军过广西的反思实践,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为红军确立正确的军事路线开启了一个窗口。这对在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红军的整体军事战略思想,推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枪杆子出政权"、"上山"军事理论到"积极防御"军事理论的转变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2)
正湘江默默地流淌,流向远方,岸上的灌木密集葱郁。原本波澜不惊的江流里,几十条小船散乱而随意地停泊着,水田里一些居民漫不经心地耕作……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前厅,一幅油画展现了兴安县界首镇1934年前的景象。这里,因80年前发生了一场惨烈战斗而闻名于世。"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1934年,中央红军在这里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8.6万人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6)
正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当中,历时最久、里程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的会议和进行的战役最多的省份。四川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可以说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输血机"。据不完全统计,长征中四川有4.5万余人参加红军,居各省前列。数以万计的四川儿女与红军将士一道,支援长征、保护红军、救治和掩护失散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为红军长征的  相似文献   

18.
在湘江战役中,广西"新民团"配合桂系军队多次向红军发起攻击,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民团武装对过江红军的追击和对未过江红军掩护部队的寻歼较为积极,也使红军遭受了较大的人员损失.湘江战役前后民团武装的表现,使中共领导人认识到广西的民情条件不适合建立根据地,从而作出了进军贵州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1934年下半年,中央红军两次从广西东北部渡过湘江。两次过湘江给中央红军造成了多大的人员损失,这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红军第一次过湘江损失较小,第二次渡过湘江,中央红军损失约两万人。  相似文献   

20.
湘江战役沉淀着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奥秘——革命理想高于天。湘江战役之所以那么残酷,牺牲那么惨烈,是由于当时我党"左"倾教条主义者占据了领导地位。我们之所以纪念湘江战役,热情讴歌湘江战役精神,在于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在形势极其危急的关头,在生死系于一线之际,革命理想高于天,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敢于胜利的勇气,突破了蒋介石铁壁合围的湘江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