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市苍南县渔村老汉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2006年,吴老汉在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之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高债。从此,漫长的5年里,这位孱弱多病的驼背老人背着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重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诚信守诺之路上。广大网民纷纷敬称他是“诚信老爹”。  相似文献   

2.
近闻晋西北某村,一位刚当选的村委主任,经不住儿子的纠缠,找到村小学校长,让给他上二年级的儿子“弄个班长干干”。校长很为难,按规定班长要公开选举。于是只好在选举前大力宣传村主任儿子的“优秀品德和工作能力”,并向学生许诺:村主任说了,如果他儿子当上班长,教室里透风的窗户可很快给装上玻璃,课桌也可以安上桌腿,而取代砖块支垫。谁知这班小学生却不听老师的话,几乎全票选了另一个同学当班长。校长无奈,只好作出两条决定:一、班长不在时,村主任儿子为“代理班长”;二、村主任儿子享受“正班级待遇”。在小学生当中,“…  相似文献   

3.
小小说三则     
逐级传达市长到农村检查工作,县长、镇长、村主任等作陪。看到村民还没有脱贫,市长大怒,训斥县长;市长走后,县长刚想训斥镇长,不想镇长找个借口早躲开了。于是村主任陪着笑脸对县长说:“您就直接批评我吧,反正等您批评了镇长,镇长也要批评我。”县长摆手说,“你还不够级别,上级精神要逐级传达。”  相似文献   

4.
有妈真好     
男人也会多愁善感,我是说在母亲节前后这几天。一向表情全无、每晚加班的丈夫,今天吃过晚饭后就躺下了,眼瞅着天花板,讲了一个“五一”假日的故事。丈夫说,他领着孩子逛公园时,碰到了娘俩儿。老人头发全白,有70多岁,陪着老人的儿子,是位中年男人,看上去有40来岁。儿子让老人摆着各种姿势,一会儿撩撩她的白发,一会儿整整她的衣服,相机频闪。儿子买了一支冰糕,老人吃了一半不吃了,顺手递给了儿子,接下来应是儿子找垃圾筒扔冰糕,可是,没发生这一幕,儿子把娘剩下的一半吃了。他为什么要吃呢?丈夫问我。像琢磨一篇文章的主题,对生活小事不屑一顾的丈夫这回较了真,也不去加班,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也许那个人想起了小时候,他的老妈嘴对着嘴喂他;或许他是无意识,因为那是他娘。然后呢?我问。然后,儿子拿起一方纸巾,给娘擦了擦嘴,也没有扔掉,而是又擦了擦自己的嘴。这个细节,又让丈夫颠来倒去地说个不停。任丈夫鬼叨念地说吧!我不答腔,也不敢理他,因为婆婆早就去世了,千般情,万般爱,让他到哪里找他的亲娘诉说?男子汉的  相似文献   

5.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6.
1997年4月的一天,王福义老汉揣着被殴打致死的儿子打工回来给他的几百元钱,背着一只水壶,拄着拐杖赶到了建平县城。他走到建平县人大门前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向值班人员诉说:“我的儿子死得冤啊!”值班人员稳定了他的情绪后,把他领到了人大主任办公室。王老汉把儿子被打死的过程及真正的凶手仍逍遥法外的后果详尽地说了一遍。县人大主任安慰他:“我们一定会详细地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法律一定会还您一个公正的答复。”当时谁也没想到的是,王老汉这次申冤,不仅讨回了公道,而且揭开了一桩枉法顶罪案的黑幕。顺藤摸瓜,炮…  相似文献   

7.
李女士刚结婚那会儿,用自己的木料制作了一个酒柜,送给了公公刘老汉。李女士的丈夫经常和李女士吵架。李女士在丈夫那儿受了委屈,便向刘老汉诉苦,希望他管教儿子。可刘老汉不管教儿子,还总是向着儿子说话。一次,李女士被气急了,她抄起身边的铁锨,将她送给公公的那个酒柜砸坏了。刘老汉把儿媳告到法庭,要求李女士赔偿。  相似文献   

8.
李大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没有再婚。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独生子养育成人,在市里为儿子购置了新的房产,并资助儿子成家立业。儿子娶妻生子后,李大爷本想和儿子一同居住,享受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谁知,儿子却一直让他孤居农村老家,很少去看望他。年老体弱的李大爷由于不能参加劳动,又没有经济来源,常常缺吃少穿。生病了,也得不到儿子的赡养。亲戚和村委会干部多次给李大爷的儿子打电话要求他照顾老人。其儿子非但不听,还嫌老人给他丢面子。面对无奈的老人,村委会、乡亲和亲戚们便时时给予接济,有的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帮老人洗衣服。李大爷去世后,儿子回来处置老人留下的房子、电器、家具等财产,村委会认为李大爷的儿子遗弃老人,已经丧失了继承权。那么,李大爷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李大爷的儿子丧失了继承权,李大爷的遗产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四年正月十四日,毛泽东在延园 (今枣园 )外散步,看到几位老人正坐在一起聊天,就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一一问了他们的年纪。有两个老汉告诉他,枣园乡一共有二十四个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我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明天正月十五是我们俩的生日。毛泽东同志笑着说:那很好啊 !你们都是年高有德的人,应该给你们贺寿才好。一个老汉叹了口气说:“唉 !咱们这些受苦人哪能过生日呢。”毛主席说:“咱们如今翻了身,生产搞得好,真是人寿年丰啊 !明天是元宵节,请你们都到我那里坐坐,咱们大家一起贺个寿,一定要来,不要客气。”  正…  相似文献   

10.
谢京杰 《党课》2009,(1):88-91
案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近,刘老汉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上了法庭!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一年前说起。老伴儿去世后,刘老汉便跟小儿子刘意一家一起生活,并用出租老房子的收益贴补小儿子家用。  相似文献   

11.
达县龙会乡张家山村是个穷山村,可村里有一位很受人尊敬的老汉--李洪才.他虽年近花甲,身子骨却很硬朗.李老汉祖祖辈辈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在山村倍受敬佩是因为他在庄稼地里有本事.他虽有一身种田的"绝活",但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他的家里也比其他农户强不了多少.去年,李老汉"让位"了,补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小儿子李春富.  相似文献   

12.
谢兰 《党员文摘》2009,(10):9-9
如果只用人口衡量市长手中的权力,美国很多市长恐怕不如中国的村主任和镇长。但是,他们对社区的经济、交通、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不可忽视。美国一位新上任的国会议员。竞选胜利后.回到自己所代表的选区。他开了一个市民大会,一方面感谢选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征求选民的意见。在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相似文献   

13.
袁应  韦达韬 《当代党员》2013,(12):34-35
2012年7月,李小忠感到头昏脑涨。 作为涪陵区石沱镇光明村村主任,他正在登门入户当“说客”。 前些天,蔬菜种植能手李建找到李小忠,希望到村里办蔬菜合作社。  相似文献   

14.
形形色色的福利 李老师在某名牌高校附属中学担任多年体育老师,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不过,相对于他的一些大学同学,他的收入差了一大裁;即使是和校内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他的收入也要低得多。“我不会跳槽,不为别的,就为了我儿子。”李老师说,“儿子马上要上中学了,如果光凭成绩肯定进不了我们学校,不过我们教职工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来。”李老师觉得,能够让儿子不用花高价就上个好中学,这比他的大学同学省了很多钱,而且将来上好大学基本上就有保障了,这也能让自己省不少心。“省钱又省心,我觉得比多挣几千块钱值。”  相似文献   

15.
<正>“走,阿不力孜,去找找咱的儿子小赵去,修马桶他最在行。”一师十一团新村小区居民努尔买买·托乎提说着就往外走。这位老人口中所说的儿子“小赵”,就是该团社区无论谁提起来都竖起大拇指的赵盛利。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干部,好党员。为老人排忧解难,他总有动不完的脑子;为老人搞好服务,他总有使不完的力气。他是维吾尔族人口中的“好巴郎”,更是汉族人眼里的“好儿子”。赵盛利是十一团花桥社区人口管理站的站长,  相似文献   

16.
儿子受赠父母房产,“啃老”却不“养老”,老人怒而告上法庭。浙江临海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赠予合同纠纷,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冯老汉夫妇对于其子冯某某的房屋赠予。  相似文献   

17.
换房盖儿     
沈铁乌兰浩特公司索伦桥梁工区职工李忠臣家的房盖儿,因年久失修已经裂开几道缝。几场春雨过后,从开裂处渗漏的雨水,把室内顶棚濡湿了一大片。退休的老父亲李成文说: “我年纪大,干不动活儿了。咱家又没钱。”他让儿子跟工区党支部和工会说说,请他们帮帮忙。可李忠臣就是不听,他说: “现在当官的谁爱管闲事?”父亲是老党员,他反驳儿子说: “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你去试试。”尽管父亲这样说,儿子还是不挪窝,几媳王婵知道自家既没人又没钱,非常着急上火: “这房盖儿不修哪能行,到六七月下大雨可咋办?”  相似文献   

18.
剑侠 《廉政瞭望》2010,(7):50-51
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人生的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不仅如此,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他也不敢肯定是自己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高峰 《当代党员》2009,(9):56-57
5月14日,家住丰都县董家镇余家山的86岁老人余万权到了弥留之际。儿子守在床前,等候父亲的遗言。余万权嗫嚅着,断断续续地说:“告诉黄一志,我永远感谢他,他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20.
谢京杰 《党课》2008,(3):92-95
案例: 吴老汉的妻子过世早,为了儿子一直没有再婚,父子俩相依为命,靠着他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很是艰辛。儿子吴立业今年25岁,高中毕业后一直闲散在家,整天游手好闲,也不出去找工作。为此,吴老汉经常训斥儿子。吴立业每每听到父亲“唠叨”就显得很不耐烦,埋怨父亲没本事花钱送自己上大学,自己又不会什么技术,就不该去找工作,就算去找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