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时代、新阶段,七台河民营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创新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推动民营经济系统转型、集成创新,实现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一、以新技术助力企业抢滩。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发展能有效提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构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认真学习领会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准确理解新时期我党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作为受国家委托经营国有企业的特殊群体,国有企业负责人如何担当起时代责任,开拓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笔者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一、积极应对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毛健 《唯实》2015,(4):62-64
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和希望所在。面对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确保经济保持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为此,镇江科技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2014年,镇江科技工作开始着力推动“五个强化、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要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着力  相似文献   

6.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从理论与现实,还是从历史与未来等方面来看,只有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提升经济自我循环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行稳致远。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着力避免"停止开放向内转""战略问题战术化""重回短期刺激路"等认识误区,亟需着力做好战略规划,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科技攻关,畅通国内市场,以科技创新激发消费原始动力,推动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遵循发展规律,促进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循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7,(5)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传统的以重资产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为关键的商业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创新型企业的轻资化属性与创新型特征,成为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大制约。因此,我国急需要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并由人才团队、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品等创新要素共同参与的创新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以有效解决创新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阻隔,打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创新型企业融资之门,促进我国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推动创新型经济结构的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京津冀地区要打造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更应发挥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当前,京津冀地区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津冀两地创新要素集聚度相对偏低,北京对津冀的创新辐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分析京津冀三地的创新能力,探索推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推动北京带动津冀两地实现协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及经济下行压力,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山西要针对转型发展中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对症施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要营造创新环境,提升企业创新动力;二要以科技创新城为依托,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三要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四要加强人才培育,突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五要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生态环境,民营企业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与优势。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其获得可持续成长的必经之路。民营企业应主动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观念和文化创新是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前提,加大创新投入和创新激励是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保障,合理运用知识产权等创新战略是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选择适当的创新模式是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捷径,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的民营企业在提升其创新能力时应采取不同策略。只要有创新的意识和使命感,有创新的机制与制度设计,同时重视投入并整合创新资源,民营企业就一定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中。世界新工业革命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总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本质是通过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促使经济发展的诸动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结构体系和有效运行方式。只有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依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旧动能根本转换,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确把控经济新常态,离不开对新常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把握。维护生态文明是新常态经济的基本约束之一,走向生态平衡是新常态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提升生态效率是新常态经济的基本动力之一。走向生态平衡,发展生态文明,必须使经济增长速度自觉接受生态环境的约束,大力创造生态产品。真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应是资源拓展、科技创新和机制改革。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切实扭转创新驱动机制,把以项目为中心的投入推动的粗放科技发展方式转为成果导向的质量效率型科技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工作评价机制和相应的科技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走向一个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时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应该是相对稳定和持续的。要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绿色科技创新。本文通过分析阻碍我国当前绿色科技创新的体制因素和制度环境,进而提出推进绿色科技创新的对策。我们认为,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搭建绿色产业化平台,加快推进我国的绿色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体制机制、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瓶颈、环境污染、国际压力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制约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新常态下,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已经不可拖延。绿色经济转型是后危机时期谋求新的增长动力、寻求改革与平衡、实现强劲可持续增长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中国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全力推动改革创新,通过完善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化绿色产业与能源结构以及开展绿色经济国际合作等路径,倒逼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6,(7)
正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把"五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在科技孵化、人才资源、产学研合作、资金、知识产权、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深化改革,完善中小企业科枝创新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孵化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才支撑,推动协同创新,多元化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增强科技创新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郑宇 《红岩春秋》2012,(5):F0003-F0003
无论是老工业基地、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还是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一直以来,“重庆制造”蜚声海外。近年来,当“创新”成为这个城市发展新引擎的时候.重庆经济增长开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的战略阶段。2007年,重庆市设立了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全市创意产业重点项目。至2011年底,项目库储备达到566个.项目总投资727.4亿元。据估计,  相似文献   

18.
陈文华  彭波 《理论导报》2014,(2):19-20,25
正一、在江西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创意经济是以工业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引导、以高层次消费需求为依托,通过创新和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的新经济形态。著名的经济学家霍金斯在他的《创意经济》一书里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5%的速度在递增。在中国,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创意经济,正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产业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从上海、北京、深圳等国际化都市快速向各地中心城市扩展。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和创意社会的建设,成为各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靠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在先进技术研究院说:"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讲话把安徽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当前面临的形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民生转型、生态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惠农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随着资源日益枯竭、严峻复杂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影响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过度依赖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已走不通,转型发展是唯一出路。要把重点放在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上来,促进惠农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一、聚焦创新驱动,力促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