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凭借自身信用获得人们信任的能力,其作为政治伦理范畴,政府管理理念、行为及绩效均要受到伦理检视。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在催生公众参与精神的同时,也误导民众价值选择,增加地方政府伦理治理难度,拉高民众对政府的伦理期待,稀释政府公信力。新媒体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伦理成因在于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伦理应对机制、合理的利益诉求机制、严密的信息过滤机制尚未构建。面对集合了多方利益诉求的舆情,地方政府应采取沟通互动、公开透明、务实及时等伦理举措,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研究假设为,地方政府的透明性和回应性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政府公关技巧则不是。运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的数据,对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政府透明性和回应性的提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增强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政府的公关技巧水平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因而认为其对政府公信力的作用尚难确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6)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显得尤为突出。通过阐述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新媒体对现有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尝试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对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良好形象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的民主参与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新媒体具有信息发布门槛低、速度快、效应大的特点,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部门如何应对、处置和引导舆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上海F区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突发事件和新闻危机呈多发态势,尤其近年来,陆续发生了水污染事件、爆燃事故等诸多影响面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为研究突发事件出现的原因以及舆情传播渠道和产生的影响,笔者基于该区的实证调研,构建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具体路径。一、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中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促生了新的政治生态,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和关注的新问题: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日益成为影响治理的重要因素。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信力受到了网络空间的影响,公信力变得更加脆弱。加强新媒体治理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有效促进社会共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提升网络治理应对能力;掌握舆论主动权,增强网络治理凝聚力;提高媒体素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的理念破解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受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当前,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舆情信息已经成为网络热点,也成为直接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和公信力的重要事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是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突出任务,也是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的"守卫者",事故发生后有时会沦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本文从如何正确引导媒体客观准确的正面报道、积极应对新媒体出发,提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努力纠正舆论的"事实偏差"和"价值错位",积极把握舆情应对的目标与机制,使社会客观、全面地认识事故和应急处置,从而顺利化解舆情。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0)
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和迅捷,给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要顺势而为,面对挑战,要积极应对。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努力搭建思想引领的新媒体平台,组建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建立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积极回应青年学生需求、引领时代潮流,及时做好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和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司法界探讨的课题。但对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法官的公信力问题,理论界似乎很少专门论及。其实,在法治国家,法官都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公信力。法官公信力之于法治社会是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本文对法官公信力的内涵、要素及其对法治社会的价值进行阐述,并提出提高法官公信力的路径和对策,以期对司法改革或司法决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新媒体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机遇:丰富了工作方式,提高时效性,增强针对性,拓宽工作的领域;新媒体也带来挑战:增加意识形态斗争的压力,挑战传统宣传思想的模式,冲击宣传思想工作者自身能力,提高高校舆情发生的不可控性。高校可通过创新思想宣传理念,转变宣传教育方式;构建宣传培训机制,建设专业宣传队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师生网络素质;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构建新媒体宣传机制等举措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新媒体日益成为党群沟通的有效渠道。在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舆情危机意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各级党政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应采取全方位的措施提高领导干部舆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0)
广西司法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司法公信力有所提高。但是,司法改革本身以及司法公信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从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改善工作作风、补齐案多人少和执行难短板、优化司法运行外部环境入手,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营造团结和谐的广西社会生态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59-62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司法做保障,具有公信力的司法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能够起到推动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频发,民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要求与期待亦日益提高。而当下我国的司法现状却是少数案件处理不公、执行难问题突出、涉诉信访案件频繁发、司法公开存在缺陷、法律规范权威性受质疑,这些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阻碍了法治中国建设。为此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从而更好的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尤存 《党政论坛》2011,(23):25-25
随着网络信息特别是以现阶段微博为特征的“云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凸现,网络舆情对大众信息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对公共决策的干预度日渐加强。如何正确把握网络信息的集聚和传播特征,理性地研判网络舆情的深刻背景,科学应对新媒体所呈现的新诉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兆婧 《学理论》2015,(7):150-153
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公正、高效、权威司法活动的具体体现。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权的运行状态是前提,社会公众对司法权运行的感受是关键,社会公众的法治观念是重要的外部环境。司法公开作为一项公认的司法准则和制度,为公众观察司法活动提供了良好途径,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蔡志萍 《求知》2009,(10):19-2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的权威性。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当前.正确理解司法公信力.分析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主要原因,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9,(1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每一个大学生都要与时俱进地了解与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与动态。在此过程中,要妥善将新媒体技术的先进性与优势融入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中,重视其负面因素导致的不良影响,应对挑战、把握机遇,通过建立适应新媒体的大学校园文化观、注重新媒体与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式的融合、加快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督与引导等方式,努力建立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陈永进  陈秋月  李思 《学理论》2013,(11):20-21
公信力是衡量政府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它还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微博时代的背景下,针对微博舆情的特点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重塑路径,以使政府公信力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