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裁判规则是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法律原则或者法律规则所创制的作出案件裁判结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依据,是法律原则或者法律规则的具体化、清晰化形态。构建裁判规则的必要性主要在于:法律规则存在模糊文义;存在法律漏洞。构建裁判规则的基本方法是法律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主要包括:对法律规则模糊文义的法律解释;法律漏洞补充。法律推理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法律推理、实质法律推理、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法律推理。裁判规则模糊文义的适用需要运用形式和实质相结合的法律推理。  相似文献   

2.
陈聪  张红生 《唯实》2010,(4):66-69
中国古代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相互糅合,导致了司法裁判中的事实认定、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裁判案件的法律渊源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中国传统司法裁判方法的形成和当时法官的人员构成与知识结构有关,也受官场规则、民意、舆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司法语境下,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古代司法活动高度行政化的传统对今天司法裁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把公平、正义作为裁判的终极目标,裁判公正的思想形态即是不能凭借个人的思想作出不公平的裁决,并期待裁判行为的公平性被社会公众接受,这就涉及到裁判公正的道德评价,服从法的道德义务及保持法官的中立,这也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决定因素.要把体现法体系的社会体制思想贯穿于其意识构造当中,把法官思想结构和法体系的诉讼结构在具体裁判行为中展开,充分体现裁判行为的技术性与人性,充分发挥裁判行为核心——司法技术良心的具体功能作用,使法体系的思想原理与技术法则通过裁判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成文法具有天然的滞后性,法律文字有时不能涵括被寻求的个案规范,其本质上决定了司法裁判必须是有创意的活动,并积极参与逐步自我实现的法秩序之发展及续造。乡土基层法院司法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更为特殊,基层法官凭以涵摄个案的规范部分并非法定规则本身,而是由基层法官依据法定规则,考量个案的情况而形成的规范。在形成及发展个案规范时,基层法官必须接受法律所确定的目的、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法律的体系及其思考模式的拘束,逾越抑或扩张法律规定条款概念的界限、范围,应明示准备应用超越法律的,寻求个案规范的方法,并标示具体个案价值判断的心证进路。通常情况下,法律续造在法律前见积累、法律条款识别、法益预拟衡量、裁判续造规则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8,(11)
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职责在于维护法律的公正。从事法官职业十余载,经他手办理的案件千余起,接触当事人上万人次,调解率高达60%,无一案超审限。无一件错案,每件结案不  相似文献   

6.
1.新形势、新任务、高要求与基层法官队伍教育培训不够、素质提高缓慢之间的矛盾。入世后,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法制统一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将对我国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审判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法官素质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我国基层法院点多、线长、人多,加之地域辽阔,东西部差异较大,要在短期内改变法官队伍现状,提高基层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难度。2.审判业务量增大、案件增多与基层法官人员少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需要法律调整、规范的众多社会矛盾、法律关系和现实问题,一方面审判领域不断拓宽和新型案例不断增多,但另一…  相似文献   

7.
审判活动是法官依照法定的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法官主要是在援用法律规范和确认案件事实时运用推理的思维方法,对案件作出合理判决,努力做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交通肇事案件的陡增,给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立法上的不完善、审理程序上的不统一、司法解释的冲突、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及当事人诉讼知识的欠缺,使类似的交通肇事案件的裁判结果千差万别,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影响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审判机关的公信力。本着程序正当、公平正义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太原市晋源区人民法院紧密结合我市及其他基层法院的审判实践,探索出人性化解决交通肇事案件的程序和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公正司法是法治建设的着力点。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10次犯罪。因为犯罪虽然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极少数冤假错案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司法公信力近年来,我国的司法抵抗力明显弱化,基于社会人情、权力干扰等负面的影响及压力,具体案件有时未能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司法的天平剧烈震荡。在极个别前后颠覆的案件中,"司法公平"在公  相似文献   

10.
《兵团党校学报》2011,(3):59-59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更好地依法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着力提高审理刑事案件的质量。通知指出,各级人民法院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公正审理各类抗诉案件,认真听取检察机关提出的检察建议,及时检查和纠正案件审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办案程序合法,裁判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王晓东 《奋斗》2010,(7):22-22
基层法官是具有特殊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审判权能否得以公正执行,也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方向、进展和效果。只有使法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思维方式,才能不断适应审判职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为司法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执法为民。因此,建设学习型法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官渎职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依法裁判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假如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亵渎职责,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不仅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而且造成司法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破坏,应以渎职犯罪追究责任。文章对法官渎职犯罪作了概要介绍,并且阐述了法官渎职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特征,尤其是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特点,分析了法官渎职犯罪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法官渎职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进行多年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改革之所以未取得人们所期盼的成效,原因众多,其中之一在于法律从业人员尤其是法官职业伦理的缺失制约了改革措施的实施。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实现法官职业化以培育和提升法官职业伦理,尽力促进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官进行独立公正的裁判从而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同时,要加大对法官职业的保障力度,增强法官的主体地位,提高法官自身的职业荣誉感,增强法官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0,(7)
<正>基层法官是具有特殊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审判权能否得以公正执行,也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方向、进展和效果。只有使法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思维方式,才能不断适应审判职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为司法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执法为民。因此,建设学习型法院势在必行。(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是加强自我学习。法官首先应当加强法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准确掌  相似文献   

18.
成文法适用中的归入判断是指对案件的裁判事实是否能够归属于法律规则、裁判规则的单个、单个或全部要件的判断。归入论证是指提供理由阐明裁判事实是否归入存在模糊语义的法律规则、裁判规则要件的判断的正确性、正当性的思维活动。归入论证的步骤包括: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寻找相关法律条文;分解法律规则的要件,必要时可构建裁判规则并分解其要件;识别、提取各个要件事实,分别对要件事实是否归入精确语义要件作出判断;提炼模糊语义要件指向的事实的实质,分别作出模糊归入判断;对整体要件事实进行价值评价,完成归入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义是司法的价值目标,司法权的运作离不开法官,法官的道德倾向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法官只有对法律真正信仰,把法律作为社会公正的衡量器,作为社会行为的标准,作为可以依托的最后屏障.正义才有了最根本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20.
傅穹 《新长征》2014,(12):16-17
法律是"关于正与不正的学问"。法治贵在人为,法律人公正,才有法治公正;法律人不公正,就不可能有法治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是法律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官是会说活的法律",法律人是法律的形象代言人,公正的法律人才能将法治的核心价值公正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法治工作队伍,着力提升他们维护社会公正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