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闯 《前线》2020,(5):47-50
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动力缺乏、主体缺位、互信缺失等矛盾,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和问题导向,率先在上河村社区探索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注重在拢资源、清责权、促互信上下功夫,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理成效。这一机制背后隐含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充分说明,以党的强大组织力撬动整合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铜仁市碧江区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如何提高治理能力、创新服务方法成为当前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针对社区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提升管党水平,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存在着对社区党员人文关怀不足、基层党建与居民自治脱节、党建引领共驻共建单向性、基层党组织权责不匹配等问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在需求、技术、文化素质、激励机制和资源五大方面构建党建创新制度。要以增强党的组织力为核心,以社区组织间、党员和居民间关系的调适为基础,以邻里互助、居民自治、共驻共建为重点,以构建社区复合治理为目标,实现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衔接,推动社区复合治理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石家庄市社区治理在实现整体推进的同时,仍存在党建引领效用不突出、多元治理碎片化、社区服务高效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探索石家庄市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的实践路径,需要着力增强党建引领的能力,构建集体行动的基础,实现社区服务的高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社区治理有效运转的必要方式。探索和完善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路径,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逻辑的相互耦合。当前,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正面临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完善的组织性困境,社区治理多元力量参与有待挖掘的主体性困境,以及社区治理思路和方式有待创新的资源性困境。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应以组织增能、多元参与、资源整合为核心,实现党建工作对社区治理实践的创新引领。  相似文献   

6.
共建就是要对多元主体的权责建立制度性安排;共治强调的是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共享是指治理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当前,社区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成为趋势,针对社区治理存在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深圳市福田区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党群平台等方式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建引领是构建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以价值引领凝聚治理共识、以机制创新整合治理资源、以行为垂范驱动治理活力、以利益协调保障治理成效,构成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理。对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进行个案考察发现,塔元庄村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用凝聚思想共识、推动责任共担、强化协同共治、实现利益共享等方式,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提升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度”,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该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启示:加强思想引领,建设价值共同体;加强责任共担,建设责任共同体;加强协同共治,建设行动共同体;加强利益协调,建设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构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完善"一核多元"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优化和理顺各种关系,使蕴藏在城市社区中的治理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与社区需求之间的高效匹配和无缝对接.同时,还要着眼于社区的建设与治理需要,加速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技术专业化水平,通过完善社区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社区一般是指特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即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与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及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活动及其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制度视角、组织视角、权利视角、参与视角、秩序视角等对社区问题和治理状况进行了学理分析,研究趋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从"自治制度"到"治理制度",从"自治组织"到"多元组织",从"房产私权"到"社区公权",从"精英参与"到"大众参与",从"行政主导"到"党建引领"等。  相似文献   

10.
区域化党建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横向联合合作的组织平台,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整合党建资源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保障。"社区复合共治"模式下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抓住"共同利益"这个核心,必须抓住"双向服务"这个关键,必须抓住"互动活动"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11.
治理理论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受得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治理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需要,增进公共利益。治理的权力向度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它强调协调而不是控制,强调权利主体责任的模糊性和相互依赖而不是彼此孤立和封闭。治理理论在社区管理中具有实证的经验依据和现实必要性。党组织、政府组织、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都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主体的持续互动,是增进公共利益、促进社区良治的基础。而党组织和政府纽织则是社区良治的领导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先锋》2023,(4):58-59
<正>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武侯区针对社区供需对接不畅、治理主体单一、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多元协同共治,构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反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坚持组织强基,构建多元共治一线堡垒。一是重心下移,建强组织体系。一体推进网格党建“三建一管”、小区党建“四有一化”建设,成立一般网格党组织584个、专属网格党组织222个、微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882个,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6629名,  相似文献   

13.
武中哲 《理论学刊》2022,(4):153-160
社区治理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交融和互动过程中推进的,其模式也必然与这个过程的特点和需要有关。社区治理的目标诉求在实践中得以更新,从早期的维持社会生活秩序、进行社会管理逐步过渡到当下的为社区居民创造多元化的福利。微治理是社会治理优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体现的是纵横网络的贯通。实践中社区微治理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逻辑方向展开,通过自下而上的居民自组织与自上而下的国家事务催生社区微组织,建构社区福利。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突破各种行政壁垒、激发社区微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有利于促进实现以党建为引领的组织的多元整合和横向联合。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社区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企业社区就其本质而言,是产业功能集聚发展形成的“人、城、境、业”融合互动的组织形态,既具有微观社会生活的共同表达,又承载着服务产业发展、彰显业态文化的时空内容。成都市新都高新技术企业社区在党建引领企业社区发展治理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新时代党建引领企业社区发展治理树立了典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文章以新都高新技术企业社区为样本,聚焦企业社区发展的宏观背景,从现实困境出发,深入分析在企业社区如何更好实现“党建引领、网格服务、企业参与、多元融合”的现代化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本土特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是“统合”社区、“管控”社区、“包办”社区,而是“激活”社区,推动社区自治迈向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形成“联动”治理、“委托”治理、“情感”治理、“自主”治理、“兜底”治理的创新模式。“结对帮扶”“多方联动”的方式,党建引领商业型社区“联动”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单元楼“无人管”的难题。党建引领安置型社区“委托”治理模式增强了居民的主体性意识,明晰了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以“情感”为联结机制和治理要素,党建引领过渡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陌生人”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党建引领老旧型社区“自主”治理模式以供需有效对接为核心,社区党组织引导社区自组织主动对接居民需求,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院落型社区“兜底”治理以“连片捆绑”为核心机制,推动院落型社区的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6.
王雪梅  杨嘉莹 《前线》2023,(10):76-79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构建纵向同轴、横向同心组织力模型,形成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为民服务机制,围绕街区更新建立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体系,通过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价值引领,将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街道社区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居民转、基层治理围着问题转”的服务格局,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社区治理共同体是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努力,而当前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与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有效参与不足导致的社区治理“碎片化”问题凸显,这就需要运用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协商民主增进共识、法治建设促进规范、科技支撑推进现代化的共同治理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合作化、无缝隙的高质量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日益取代行政村成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实体和基本单元。为推动示范区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示范区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海市杨浦区尝试建立现代社区治理模式,以社区多元共治为理论基础,探索了政府购买、居民参与等治理手段与方式。对上海市杨浦区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多维考察,有助于皖江示范区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离退休党员纳入社区管理,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相结合.通过支持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民间组织,优化多元合作的社区治理格局;通过完善离退休党员社区管理制度保障,促进社区制度需求与政府制度供给均衡;通过发挥离退休党员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在文化轨道进一步维系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在中国的城市治理中,党建工作做得出色的社区,就能够取得共建共治共享的好效果。在推进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的社区治理理论框架因缺失"政党"的维度,与中国国情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要把握凸显社区党建工作的引领性地位,从横向和纵向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