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探源     
“修辞”这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周易》。《周易》是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一部书,据近人研究,《周易》大约是战国或秦汉之际儒家的作品。在《周易·乾卦·文言》中有这样的记载: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就是“修辞”最早的出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它充分肯定了修辞的重要意义,把修辞和  相似文献   

2.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3.
卢平 《理论学刊》2006,(4):58-59
不少学者相信,中国古代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而周易文化更是早熟的一个典型。它是殷周之际观念变革的产物,代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周易》包含有丰富的贵和思想,本文仅从阴阳变易的整体和谐观、保合太和的社会理想观、身心和谐的道德修养观三个方面予以揭示。一、阴阳变易的整体和谐观《周易》象数体系的基本符号是阴爻和阳爻,基本概念是阴阳。《周易》旨在论述一阴一阳之道,强调“易有太极,是生两仪[”1](《系辞上》)。两仪者,一阴一阳也。统一物分解为两个对立面,它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周易》提出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重性,其变化…  相似文献   

4.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4,(2):47-47
“与时俱进”一词并非中国现成用语,而是由中国古语“与时偕行”“与时并进”等词语演变而来《周易大传》“文言篇”在解释《周易·乾卦》中的“君子终日乾乾”时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文》注曰:“偕,俱也。”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努力,与时并进而不息。  相似文献   

6.
<正>厚德是北京精神的人格化,是北京立德扬善的首善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典型反映。"厚德"一词源于《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古代把大德、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行、施人以德以及感恩等义,称作厚德。在中华文化中,"厚德"被视为最高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7.
兵家是先秦诸子中的重要一家,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的文化经典,从战争社会观、战争规律观、作战指导观等方面对兵家诸子的理论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先秦兵家的最新军事理论成果及其在社会政治领域内的创获,也给此后出现的《易传》以深刻启示。先秦兵家与《周易》经传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17)
正《周易》中将文化定义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蕴含着人文教化、治理国家之功能。马克思指出,帝国总是要衰败的,没有永恒的帝国,但有永恒的文化。这些表明,文化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精神力量,发挥着价值引领、规范、凝聚及激励作用,在治国理政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属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紧紧地抓住了文化强党的精神实质,汲取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治党强党的  相似文献   

9.
《周易》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发和孕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起了决定性作用。《周易》的忧患意识生发和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周易》鲜明地倡导团结统一的观念和倾向生发和孕育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周易》崇尚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生发和孕育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周易》责·巨、贵志的思想信条生发和孕育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赵洪祥 《理论学刊》2004,4(12):49-50
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是其民族精神。没有令人振奋的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对我党的执政有着有益的启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周易》一书乾卦的《象传》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效法天体的运行 ,刚健有为 ,努力进取 ,凭借自强 ,以达永不停息。后来 ,孟子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发 ,提出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胡塞尔现象学的视野下,根据其意义学说,对《周易》中的卦爻画符号作为表达式进行了意向性的分析,对卦爻画符号和卦爻辞意蕴的开显作了意义历史的追溯,对“易”的生活世界的特性作了初步的考察,使《周易》之意蕴在现象学中进一步向我们敞亮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精神在宣传和思想方面的进一步展开,目前学术界对《正处》关注较多,对《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却关注不够,而这篇文章在对待知识分子方面,对待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面以及文艺创作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将从讲话的背景以及讲话的价值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录     
正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周易·说卦》)君子爱君而不谋身,忧国而不谋家,以公忘私,以义忘利。(《论君子小人札于》)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淮南子·主术训》)  相似文献   

14.
姜喜任 《理论学刊》2020,(2):153-160
围绕《周易》一书的作者问题,汉末经学家郑玄在汉代儒生通经致用的现实诉求以及"推阴阳言灾异"的时代风气双重背景下,充实发展了班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观点,建构起一套完整的圣王作《易》垂教经世谱系。郑玄认为《周易》导源于有巢氏和燧人氏,两位圣王确立了《周易》"指天以施教令"的垂教经世模式。伏羲有感于燧人氏的"刻白"而画八卦,并以"消息"二字点化八卦,创立"十言之教"。神农氏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由此以农业和商业两大文明教化天下。文王系辞,以忧患之道教化百姓。孔子作传,会通伏羲的质教和文王的文教从而形成儒家文质彬彬的教化方式。从有巢氏、燧人氏到文王、孔子,《周易》一书的创作过程既是历代圣王垂教经世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政教文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07,(10)
十月三十一日是世界勤俭日。节俭成为世界性话题,这是件好事。我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优良传统,把节俭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史子集倡导节俭的论述比比皆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篇把节俭视为善行中的大德,把奢侈视为邪恶中的大恶。"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相似文献   

16.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17):65
《周易》二则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系辞下》)《呻吟语》二则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罚;畏不义,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存心》)怠惰时看工夫,脱略时看点检,喜怒时看涵养,患难时看力  相似文献   

17.
有关人文精神的倡导、探讨与争论,自1993年《上海文学》先后发表了王晓明、陈思和等人的对话和思考,首次提出人文精神并引发各地学者、专家关注以来,已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界的热点,人文精神在晚近十多年的中国学界始终得到支持和弘扬。今天,尽管话题已经退潮,但高校人文精神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对人文精神内涵进行再思考,并大力弘扬高校人文精神依然具有实现意义。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汉语语境中,"人文"这个词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传统的中国人认为,"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范畴,《周易·贲卦·彖辞》上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古人的认识里,"天  相似文献   

18.
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管子》汇聚百家学说,蕴含着宏富而独特的法治思想,涉及立法、执法、礼法并重诸方面内容,其首倡"以法治国"重要思想,对后世乃至当代法律发展影响甚巨。挖掘与传承《管子》法治文化精髓,对于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这样说:"君子以俭德辟(避)难。"意为"俭"之德行不仅可以避免因奢而败,远离各种难以预测的祸患,还可在特殊时期闯过难关,摆脱困境。老子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俭"。孔子之所以对颜回评价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赏他的"俭"。有了这"金钟罩"和"护身符",面对任何艰难之境都会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20.
施秀莉 《世纪桥》2010,(19):36-37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主观条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主旨和精髓的认识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坚持和发展上。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