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由于无前人经验可借鉴并受当时国内国际环境的制约,苏共建立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对巩固苏共的执政地位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个人专权、压抑民主、破坏法制等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进行错误的政治改革,致使苏共领导体制迅速衰败,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的悲惨结局。苏共领导体制的兴衰过程表明,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根据自己面临的任务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使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确保执政的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是苏联几十年来不断积累、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而政治体制上的漏洞是关键性的因素。苏共未能正确处理好公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把所有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担负了无限的责任和沉重的包袱。在苏联体制中,由于立法权的范围缩减以及党务行政官僚作用的急剧加强,官僚制发展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机制。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苏联党政精英为侵吞国有资产背弃共产主义信仰,催生了新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苏共真正的“掘墓人”。此外,苏共在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和金钱面前,逐渐丧失了警惕性和免疫力,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拒腐防变机制,在官僚主义的侵蚀和集权制的庇护下,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资本主义的负面合法性四个方面。当然,斯大林及苏共的一些失误和错误给苏共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成为侵蚀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路线方针的基本出发点。苏共在制定治国方略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原理,这是苏共执政失败的最大教训之一;苏共“超资本主义”倾向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民粹派及其所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苏共为什么从原先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力很强的革命政党,在执政了70多年后就如此毫无抵抗地停止了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认真总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正是由于苏共长期不能做到“三个代表”,使党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民意,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根据,才会最终出现亡党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6.
苏联剧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多种因素中,党是关键。苏共自斯大林确定党内领袖地位之后,逐步消灭党内民主,实行个人集权,形成个人崇拜,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的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局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苏共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从苏共的历史进程看,可以说,在苏联,成也在党,败也在党。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国家治理模式的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制度转型,彻底改变了原苏联高度集权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并促使政府、市场与社会各自内部的制度结构以及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生了剧烈重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虽然一度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推进其固有的弊端凸现出来。当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解体之后,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构建就提上议事日程。虽然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进行了长时间的边际性调整,但只有到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调整才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苏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但是,在苏共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它未能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一客观事实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革命时期实行的任命制、革命暴力手段和阶级斗争观以及革命思想意识得以延续了下来。而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9.
政党政治是人类有史以来民主政治的高级形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型形式,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政党政治首先形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先发展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新兴资产阶级是在夺取政权后的议会斗争中才组成政党,经由多党竞争,选民投票,实现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意、俄等国以及广大被压迫民族国家,则是先组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一方面在党和国家政权的活动中体现出民主趋向,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民主趋向,而另一方面党内以及国内的政治生活不稳定,社会生活不稳定,这样就产生了民主趋向同“不稳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手段和办法,就是国家制度上的高度集权,以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克服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稳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同英法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相比较,不能不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更具有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取向,即它更具有达到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 ,对苏共亡党的教训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教训。第一个教训 ,苏共没有解决好在贫穷落后国家取得政权后如何发展生产力这样一个重大的世纪难题。第二个教训 ,苏共理论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偏差使自己在政治上付出了巨大代价。苏共的理论指导思想偏差主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激进主义 ;其二 ,教条主义和僵化 ,没有与时俱进。第三个教训 ,苏联模式是苏联在极其特殊条件下所确立的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是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共破除苏联模式束缚的很好范例。  相似文献   

12.
在差不多四分之三世纪的岁月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苏联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一种“刚性”的制度安排;以道德的而非制度的手段来调节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苏共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一种绝对优先的地位;对民众思想的控制和一体化的追求等。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俄罗斯是在新总统普京的领导下渡过的。这一年,俄罗斯结束了近10年的内乱.迈出了治理整顿的艰难一步。新的一年将是俄罗斯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俄罗斯人在新世纪探索国家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的一年。预计,集权色彩较浓的俄国式资本主义有可能成为俄未来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苏共经济建设的成效与其垮台的关系,至今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明确指出:从综合的质的方面考察苏共执政以来经济建设的成效,那么,完全有理由认为,苏共并没有把经济建设搞好.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苏联体制模式功效日益衰退,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递减,由高速、低速、停滞到危机;2.由于受体制的制约,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改变,结果使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低效益和没有竞争能力的落后状态;3.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为军备服务,生产的目的主要不是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一直是短缺经济;4.经济理论的僵化与教条化,成了阻碍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说明,苏共执政时期的经济,不可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苏共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而,也就成为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态是考察国家治理绩效、反映国家政治转型态势及评价政治转型质量的新视角.本文以国家形态发展为视角,分析"观念"如何影响经济转型模式,转型模式如何影响资本主义模式形成,进而资本主义模式如何影响国家治理结构.按照这一理论逻辑,本文梳理乌克兰独立30年国家形态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得出以下结论:转型观念影响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是导致乌克兰形成寡头资本主义的必要外部条件;资本主义模式是影响国家形态的客观因素,寡头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并俘获了国家权力,形成了乌克兰的寡头政治.寡头政治是导致乌克兰国家形态从勾结型发展到俘获型,最终到达"失败国家"边缘的关键因素.政治精英是影响国家形态变化的主观因素,精英水平影响国家形态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就是:调整和变革自身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纵现苏共执政方式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个课题,苏共才成为了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执政党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和任务,与时俱进,努力建立科学的党内运行机制和执政方式,使党的执政活动适应党的执政规律,不断加强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唯此,执政党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思想瓦解--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理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首要基础,是党保持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苏共后期的蜕变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失误埋下了苏共彻底失败的“种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内部势力谋反与外部思潮渗透“里应外合”,结果导致了少数领导人思想上的背叛、部分知识精英发生蜕变,激进媒体借机搞乱思想、割裂历史、崇拜西方、否定自我、误导舆论、蒙骗民众。最终与苏联社会中的民族分裂情绪、自由主义说教、激进主义思潮、西方化幻想以及复仇倾向等汇聚一起,形成滔天巨浪,击毁了苏共,冲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18.
从总体上看,苏共拥有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制度规章、统治的有效性和领袖魅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合法性资源都曾经为巩固苏共的执政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曾经拥有,并不等于永远拥有。事实上,要想保持苏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保持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执政的合法性。然而,在苏共执政过程中,它所拥有的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却逐渐下降乃至最终丧失了,这成为苏共败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博 《西伯利亚研究》2010,(4):82-84,88
宗教问题是影响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对于宗教问题的政策是一种宽松的甚至是放任的政策,这也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一枚隐性炸弹。  相似文献   

20.
苏共执政模式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它们是:依赖于意识形态,并以善恶二元论的形态表现出来;人治的而非法治的;以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为主要手段;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色彩浓厚。这对苏联的政治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