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司法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率先设立专门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少年法庭后,我国少年审判工作发展迅速。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到1992年底,我国已建立少年法庭2763个,共有7049名审判人员和11000多名特邀陪审员从事少年法庭的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部由少年法庭审理。1991年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综合审理各类少年案件的审判庭,又开拓了我国少年法庭朝综合性审判庭发展的新方向。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一、《若干规定》的完善问题。 为规范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初制定了《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从实施情况来看,对少年刑事审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进一步实践与探索,有些方面似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立法原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注重“教育、挽救、感化”的宗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多年来将此寓于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全过程,通过大胆的实践、总结、再实践,不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庭审教育方法,即“寓教于审”,而且不失时机地将“寓教于审”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初步形成了以下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司法模式。追根寻源的分析教育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品尝,…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即法释[2006]1号,简称《解释》)的颁布是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举措和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它兼顾到了对一些特殊群体的特殊保护和法律实施中的社会公正,保证了适用法律的统一,维护了刑法的严肃性,推动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2013年1月1日施行。该司法解释对于改善我国之前法律对行贿犯罪规制模糊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我国在行贿犯罪立法方面仍存有很多缺陷,需要进一步去完善,来继续加大对行贿罪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开始,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塑化剂、瘦肉精、地沟油等字眼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在网络上的浏览搜索量巨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今年5月3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从纵横向对于食品安全刑事犯罪的标准作细化,表明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和惩治更加的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6.
涂可丰 《法制博览》2013,(10):124+105
作者结合自身司法实践经验,对比《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与2013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细化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定从宽处理的量刑情节,在对"严重后果"、"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及"赔偿责任"现有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并指出酌定情节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7.
刑诉法修正后,庭审方式将由法官为主的纠问式改变成为以检察官为主控、律师为辩护的控辩式.如何在新的庭审方式下继续保持对少年的处理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以保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自身特点,有许多新的问题亟需研讨:一、关于庭审教育阶段是否予以保留的问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30条的规定:“经过法庭调查和辩论后,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可以进行庭审教育,公诉人和诉讼与人可以困绕下列内容进行发言:(一)教育少年被告人正确对待审判;(二)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金光辉 《法制博览》2022,(15):117-119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依法高效打击涉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犯罪活动,"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但对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如何认定,依然存在分歧.本文从公民个人信息在刑法层面的保护、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认定难点、司法工作人员侵...  相似文献   

9.
李杏 《工会博览》2009,(10):91-91
交通肇事罪,刑法已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0年11月10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作了具体,详细的阐述。但是,值得商榷之处仍有许多,尤其是司法解释出台以来,由于解释本身的问题又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司法适用上的困难,因此,笔者拟对几个争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有所澄清。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部分内容涉及网络寻衅滋事犯罪,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寻衅滋事罪的立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依据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寻衅滋事罪作为补充性的罪名,随着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出台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寻衅滋事罪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寻衅滋事的立法缺陷和完善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寻衅滋事罪的更加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谢易 《法制博览》2013,(8):109+108
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确立了一项新的证据排除规则,即瑕疵证据可补正的证据规则。同时司法过程中存在对补正适用的误读以及自由裁量的误用,通过分析可补正的证据范围,实物证据的排除与瑕疵言辞证据应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少年司法制度建设专题调研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1991年“两高”、“两部”联合制订的《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少年司法制度建设专题调研小组,到全国少年司法制度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江苏、河南、陕西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小组感受到了四地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的蓬勃生机,同时也听到了许多少年司法工作者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而他们所提出的改革建议中有许多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这次调研为下一阶段《关于建立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的一件司法解释作出的规定。这件司法解释名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工会博览》2003,(18):73-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3年1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7月9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副组长邵文虹专程莅临研讨会指导,她在会议结束前作了重要讲话,她开门见山指出,研讨会开得很好,很有成效,大家畅所欲言,有观点、讲真话,从发言中能感受到大家对少年司法工作的热心、执着和奉献精神。邵文虹同志要求与会各法院同志切实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正确处理好严打整治斗争与注重教育挽救的关系。接着她重点谈了关于成立少年法院的问题。她说,要巩固少年法庭组织机构,没有组织、没有人,就无法贯彻执行少年司法的特殊程序,也无法参与综…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04,(9):73-73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体操作标准上的法律空白将被填补。  相似文献   

17.
郭昌明 《法制博览》2013,(11):168-169
从1996年刑诉法规定到2010年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再到新刑诉法细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经历着缓慢的发展过程。本文试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操作程序提出建议,希望对检察环节排除非法证据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简称解释),其中个别条款限制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区域,笔者就此条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唐江环 《法制博览》2022,(9):124-126
我国民事诉讼中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最先规定于2015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2019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本文主要从文书提出命令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我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秘密保护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中...  相似文献   

20.
法庭教育最早是在1990年6月,我院未检科与长宁法院少年庭首次合作在一起少年盗窃案件中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少年案件审理的若干规定》中,把法庭教育作为一个必经程序固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